日韩突然爆发粮食危机,中国才是最终目标?美国这次在耍什么把戏

吃瓜第一弹 2024-12-13 17:22:51

超市里,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龙,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堆满了大米。有的聪明的商家趁机涨价,但即便如此,大米依然是一抢而空,这种疯狂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起了疫情初期的抢购潮,只不过这次的主角变成了大米。

紧接着,8月8日的日本宫崎县就真的来了一场7.1级的地震,日本人更是把买米当成了头等大事,生怕哪天一觉醒来,连一粒米都找不着了,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立即发布了地震预警,地震的震感从九州一直延伸到本州,影响范围之广。

这场地震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破坏,更是加剧了人们的恐慌情绪,原本就紧张的粮食供应更是雪上加霜,日本人开始囤积更多的大米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有的家庭甚至把阳台和客厅都堆满了米袋,这种恐慌性购买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需失衡。

眼看着情况越来越严重,日本政府坐不住了,8月20日后,东京和大阪的超市里大米都断供了,这在和平年代可是闻所未闻啊!大米价格更是蹭蹭往上涨,7月份的均价比去年同期足足高了17.2%,创下了20年来的最高纪录,一袋10斤的大米居然卖到了3200日元,涨幅至少20%。一时间大米的价格堪比黄金。

日本政府面对这种情况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们一方面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不要过度囤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动用国家粮食储备,8月26日,大阪知事吉村洋文就公开表示,正在考虑动用储备米来缓解市场的大米紧缺情况,这种做法,在日本历史上可是极为罕见的。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不是还有进口大米吗?他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可怜巴巴的38%,小麦进口率83%、大豆78%、食用油97%,这种高度依赖进口的情况,使得日本在面对国际市场波动时显得格外脆弱。

而同样波及到的还有韩国,韩国政府8月28日宣布,要在中秋节前向市场投放17万吨农产品,还要给农副产品生产商补贴700亿韩元,这么大的手笔,足见韩国的粮食危机有多严重了。

韩国的超市里,大米、面粉等主食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不少韩国家庭开始改变饮食习惯,减少米饭的消费,转而食用更多的面食和蔬菜,一些韩国人甚至开始在阳台和小花园里种植蔬菜,以应对日益上涨的食品价格。

说起来,韩国的情况比日本还要糟糕,他们的粮食自给率在2021-2023年间居然跌到了19.5%,连20%都不到!韩国政府面对这种情况,也是焦头烂额,他们一方面要稳定物价,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粮食供应,这可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有专家分析,美国这个老狐狸可能正是利用日韩的粮食危机,来打压中国经济呢!要知道,美国通过四大粮商可是控制着全球80%的粮食交易!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操纵粮价,制造恐慌,从而影响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稳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8月14日突然宣布辞职可能就是这场粮食危机的一个间接后果。

中国的粮食生产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国土面积不如美国的情况下,我们却养活了比美国多出好几倍的人口,这背后,是几代中国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从杂交水稻到转基因作物,从精准农业到智慧农业,中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进步可谓突飞猛进。

中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成功,其实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我们不仅注重提高粮食产量,还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粮食生产模式,比如植物工厂、垂直农业等,这些创新举措,都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场粮食危机也再次证明了,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区域,甚至全世界,日韩的粮食危机,不仅影响了两国民众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粮食安全这个基本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危机无疑是一个展示国力的好机会,我们不仅可以借此彰显自己在粮食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优势,还可以借机提升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幸灾乐祸或者趁机牟利,相反,我们应该以更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为维护地区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美国可能采取的下一步行动,他们很可能会利用这次危机,试图在东亚地区制造矛盾,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此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又要灵活应对,不给他们可乘之机。

信息来源:

第一财经:日本米价创20年新高,为何“米荒”?新京报:假如我们有7亿吨粮食,够14亿中国人吃一年吗?观察者网:“过于依赖外部进口,日本脆弱的粮食供应系统面临空前危机”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