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纪实之二此乐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随州编钟演奏世界第八大奇迹千年绝响
随州古称“汉东之国”,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它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文字起源地之一。据传炎帝神农就诞生在随州市随县厉山镇,他制耒耜、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兴贸易,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炎帝神农故里,开启了华夏5000年的农耕文明;编钟古乐之乡——在此出土的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令世人惊叹,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每年农历四月廿六炎帝诞辰纪念日,大批华人华侨到炎帝神农的诞生地随州市寻根谒祖。自2009年起,作为国家级祭祀大典,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连年成功举办。炎帝神农(又称郝骨氏或郝省氏)出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祭祖时节,吸引了全国郝氏宗亲600余人前来寻根祭祖。郝氏宗亲团成为第一支以单一姓氏组团在此祭拜炎帝的队伍。
郝氏宗亲一行人在上午参加了祭祀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大典之后,下午专程来到始建于1978年的随州博物馆参观。
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文物展览及编钟演奏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30余万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76件,二级文物68件,三级文物95件。
展览以“汉东之国”为主题布展,由此可了解“随(曾)国”的历史,曾国在史书又称为随国,曾国与随国为一国二名,它是周代的姬姓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是周天子分封给开国大将军南宫氏南宫括后代的封国,又名南公之封地。展览的商周青铜器品种齐全,铭文丰富,被誉为“青铜器王国”,其发展演变则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该馆最出名的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墓中共出土各类随葬品一万五千余件:青铜器鲜亮如始,漆木器美艳如新,竹简墨迹如初,配套完整的编钟(曾侯乙编钟)、编磬等乐器更是人间奇迹。
曾侯乙编钟作为曾侯乙墓最重大的文物,原件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它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震撼世界。不仅改写了人类音乐历史,而且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因此,我们只能参观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它是1981年在擂鼓墩二号墓,发掘出土的一套36件编钟。经专家鉴定,二号墓编钟与曾侯乙编钟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一号墓出土钟体的大小衔接处有一明显空缺,此缺正好由二号墓出土的八件大钟填补。从编钟的音高分析,二号墓出土的28件小甬钟与8件大甬钟有别而自成一体,填补了曾侯乙编钟的高音区,并使曾侯乙编钟的音域从五个8度扩展到6个多8度。这两套合计100件的乐钟(镈钟除外),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的宏伟的编钟系列,令国内外专家、学者叹为观止。
在众多的国宝级文物中,我们看到了一件随着编钟出土、后来被专家定名为“鹿鹤”的青铜器——它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出土文物中绝无仅有的。鹿,是一种长寿的仙兽,据史书载: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为玄鹿。更因为鹿和“福禄寿”的“禄”同音同声,所以被国人认为是富贵之象征。鹤,自古就被视为吉祥鸟,是群禽之长,有“一品鸟”之称,此鸟除了吉祥之意外,因其能活六七十年,与松、龟受人尊崇一样,是华夏儿女心中吉祥长寿之象征,亦称仙鹤,故此器寓意“吉祥长寿”。其造型优美,风格独特,是青铜器中的艺术精品。“鹿鹤”被随州市定为自己城市的标志。此吉祥物令人感叹两千余年前炎帝后裔的鬼斧神工!
曾国青铜器——带给人的感受是:皆为珍品,大开眼界,为研究曾国文化及曾、楚关系,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整套编钟数量之多,做工之精细,气魄之宏大,是两千年前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第八大奇迹”,令人惊叹不已。
随后,大家进入博物馆剧场,观看上下午定时演出的简约版的《编钟乐舞》。现场欣赏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是我国已知最早具有十二半音音阶关系、远超世界的一套完整的定调乐器演奏的曲目与身着古装的美女表演的舞蹈,编钟演奏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古代文明的一朵奇葩”。《编钟乐舞》还原了2400年前的宫廷音乐,跨越时空,亲耳听到那——曼妙之音。作为国之重器,编钟及其乐舞多年来频频在我国的重大外交、文化交流场合亮相。
《楚殇》篇,是根据屈原的(离骚)改编而成,乐曲深沉、拙朴,表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忍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操;《采菱扬荷》篇,此乐舞长袖折腰,阿娜多姿,体现了曾国宫乐舞的特征。《东方红》篇,演绎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在太空首播的乐曲。涨了知识,此乐就是用编钟(河南出土的编钟)演奏的,在此听到享誉全球的现场演奏真是亲切,荣幸。《宴飨圣乐》篇,曾侯在宴飨宾客、臣僚时必用乐舞助兴,宣示礼乐盛世、国泰民安,此曲展示了陈钟按鼓,余音绕梁,声振寰宇、规模与贵族等级相一致的曾国宫宴盛景。编钟、编罄、古琴、排箫、瑟、琴、笙、篪等乐器齐上阵,规模宏大,反映了曾国在当时的盛世景象。
这场简约版的编钟乐舞时长半个来小时,美轮美奂的《编钟乐舞》以曾侯乙编钟为主体,运用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曾侯乙墓葬出土的编钟、编磬、建鼓等数十种古乐器仿制品同台演奏,以八音和鸣重奏千古绝唱,展现古代荆楚大地的文化艺术、民俗、祭祀、农事及宫廷宴乐等情景。聆听来自2400年前的宫廷礼乐声,天籁之音;欣赏“一代奇观惊环宇、千古绝响动芥穹”的视觉震撼盛宴,让大家沉醉,大饱眼福、耳福,不禁感叹——此乐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带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流连忘返!为中华民族的优秀点赞!自豪!
随后,郝氏宗亲来到曾都区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参观曾侯乙墓。此墓地是一座呈卜字形(似当今的三室一厅)的大型岩坑竖穴墓,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木椁墓葬——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是世界前所未见的珍品。据介绍,此墓是在1977年当地驻军在扩建营房时发现的,1978年,经文物考古部门组织联合勘探,并通过出土镈钟的铭文鉴定,它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君主名乙的墓葬,亦称曾侯乙地宫。在小影室,观看了这座轰动世界的墓地发现挖掘电影,观后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遐想悠悠,感慨万千,赞叹于此处不大的墓地出土的众多国宝,精美绝伦,震撼世界!
一天里安排满满的寻根祭祖之行,虽时间短暂,不能深入,但是,此行也让我们对《左传》中“汉东之国随为大”之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对祖国悠久、灿烂、辉煌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炎黄子孙,令我们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前即拥有如此之高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与自豪!文化自信感油然而生;激励郝氏后裔学习、弘扬炎帝神农: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开拓、创新精神!饮水思源,先祖功业,永生不忘,敬祖尽孝,赓续美德,砥砺前行,从我做起,术业要有专攻,提升自身修养,报效伟大祖国,新时代新长征,再谱新的华美乐章。
全国新媒体联盟主席郝小学,教授、画家李凤梅夫妇,三天里自愿为宗亲们提供摄影服务,拍摄了数千张难忘的图片;为表敬意,呈送组委会一幅富贵牡丹祥瑞图,以表达作为郝氏一位子弟的感动、感激、感恩之情;并以多媒体报道了本次寻根活动。
同敬!
致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