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位于东北三省南端,与京津冀交汇,和渤海和黄海相依,有大连港、营口港在内的多个优良港湾,依靠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更是东北三省由陆向海的出海口。
辽宁历史悠久,辽东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后金把沈阳故宫和陵寝都修建于此,奉系军阀也在沈阳设置大帅府。甲午和九一八的硝烟已经散去,鸭绿江畔的英魂,让我们一雪前耻。
如今的辽宁,早已不是旧日模样。鞍钢第一炉钢水的余温还未散去,辽宁舰和沈飞的战机,已经像红日般,从东方的海空升起。辽宁已经成为一个科技现代化的强省。笔者选取了1901年—到1949年间,多张旧社会辽宁各市的罕见老照片,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一下,辽宁的巨大变化吧!
1901年的沈阳奉天城小西门城楼,三重檐歇山顶的小西门,看起来气势磅礴。门前行人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过了小西门,就是现在的沈阳中街,那时候的中街,已经是沈阳的繁华所在。
1932年的沈阳奉天市政公署大门,左右各有一位荷枪实弹的卫兵站岗,看起来相当气派。
1930年代的沈阳中街,当时还叫做四平街,街两侧是清一色的欧式建筑,街上行人车马络绎不绝。从街边复杂的电线杆,大致可以看出当时沈阳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1924年的大连港,港口上停泊着许多艘大货轮,港口上修建着多座大型的房屋,和今天工厂的彩钢房差不多,一条条铁轨,从东北平原,最终都通到了这里。
1924年的大连老虎滩。老虎滩的海滩上,是成片美丽的房屋,海边停泊着许多小船,四周绿树围绕,风景怡人,难怪后来在这里建成了老虎滩公园。
1930年代,大连麻将桌前的两位少女,左侧的这位短发少女,生的眉清目秀,气质不俗,她的眼睛注视着下前方,若有所思。
1934年的沈阳故宫凤凰楼,此时的凤凰楼上,虽然长满了杂草,但是作为沈阳故宫的最高点,依然气势不减,登上凤凰楼,便可以体会到“盛京八景”中“凤楼晓日”的奇观。
1930年的锦州古城,左侧的那座高塔,就是锦州八景之一“古塔昏鸦”的辽代古塔,塔下就是锦州的广济寺。这座千年的辽代古塔,至今还矗立在锦州城里。
1930年的葫芦岛港,从天空俯瞰,整个葫芦岛港区,山峦起伏,铁道纵横交错,像是一个巨大的葫芦形港湾,所以葫芦岛港在明代又叫“葫芦套”。这座藏在辽东湾内的葫芦岛港,是一座港阔水深的不冻良港。
1930年的葫芦岛海边,葫芦岛的海岸线地形多变,既有平坦的沙滩,又有“龙回头”等落差很大的峡湾,海水清澈,美轮美奂。
1930年的辽阳魁星楼,这座三层重檐歇山式的中式楼阁,倒映在绿树成荫的护城河里,古朴典雅。这座始建于公元1386年的魁星楼,是古代辽阳文脉的象征,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地位。
1930年的辽阳白塔,几个青年学生,从塔下走过。这座高达70米的辽代的舍利塔,是现存辽塔高度之最,八角十三层塔身,层层棱角分明,每处檐角都悬挂风铃,十分古朴。
1930年的本溪钓鱼台峡谷风光,细河水在峡谷里流淌,山石嶙峋,壮观秀丽。
1930年,本溪桥头乡下,一个养猪的农户,在山间的一块空地上,盖了一间茅草屋,屋子旁边流水潺潺,柳色青青,一大群肥嘟嘟地黑猪,在河边尽情的吃着青草。
1930年的抚顺古城城楼,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抚顺古城的城楼和城墙垛口,都已经有些破旧。
1930年,抚顺古城俯瞰,规模庞大的古城,建在两片山峦之间的大片开阔地上。抚顺在公元1384年的明代,就修建了古城,抚顺的名字,也是取“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照片中的抚顺古城,是后来清代修建的。
1905年的铁岭城俯瞰,房屋一座挨着一座,远处树林中的那座塔,就是铁岭圆通寺的白塔。
1905年,铁岭圆通寺白塔近照,这座始建于唐代的13层古塔,是曾经铁岭的地标性建筑,当时塔下的圆通寺建筑群,看上去规模还不小。
1905年的铁岭鼓楼,人们从这座重檐十字歇山顶的鼓楼门洞里通过,在岁月的更迭中逐渐消失。
1935年,阜新彰武古城东城门,门两侧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1935年,阜新的一条街道,街道上行人不多,两侧的店肆门口,停着不少自行车,街道两侧,都安着成排的电线杆。
1930年的鞍山海城镇武门,高大的城楼台基,比上面的城楼高出很多。
1930年,鞍山市千山上的龙泉寺,这样的古寺,在千山上有很多。千山是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十分耀眼的一颗明珠,山上奇峰罗列,一座座古寺在山林中若隐若现,引人入胜。
1930年代,丹东鸭绿江上的一座铁路大桥,一列火车,正从桥上通过。
1933年,丹东鸭绿江的江面上,行驶着一艘艘的木帆船,一眼望去,十分壮观。
1933年的丹东凤凰山,山顶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山前的一片草地上,一个牧马人正在放马。几匹马边走边吃草,十分悠闲。
1932年的朝阳古城,远处的那座高大的塔,是朝阳的南北双塔之一,南塔建于辽代,距今900多年,北塔更是距今1500多年,两座古塔,至今仍然矗立在朝阳双塔区慕容街,相距仅300米,南北对望。
1932年的朝阳凌云寺,是当时朝阳境内一座精美的关帝庙,一场大雪过后,凌云寺的楼檐屋角,都被白雪覆盖。大殿美丽的斗拱翘檐和脊兽,在寒风中更显风采。
1935年的营口西大街,两侧是成排的西洋楼房,照片的,还有一个自行车架,上面“自行车架”四个字,一眼就能认出来,十分有趣。街道尽头的那座2层的古建筑,叫做老爷阁。以上就是旧时代的辽宁各地老照片。物换星移,春秋几度,在这些老照片地对照之下,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辽宁的巨大变化,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今非昔比,幸福不忘挖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