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登把白宫的钥匙交给特朗普的时刻,东南亚成为美中竞争格局中的最大赢家。但这份“胜利”的背后,却昭示着拜登东南亚政策的彻底失败。印太经济框架(IPEF)表面上是一场雄心勃勃的倡议,但本质上不过是一次空洞的噱头;而拜登延续特朗普时代的对华强硬政策,更是将东盟国家推向了中国的怀抱。东南亚的选择清晰明确,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影响力正在加速消退。拜登未能赢得东南亚,不仅是其外交政策的重大失误,更是美国全球霸权衰退的又一力证。
拜登政府试图通过IPEF重塑美国在东南亚的经济地位,但这一框架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闹剧。初始资金仅有区区1.5亿美元,这种象征性的投入完全无法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相抗衡。IPEF没有市场准入,没有实质性贸易优惠,甚至连明确的经济激励机制都缺乏,这种“空头支票”式的操作,如何让东南亚国家相信美国的诚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这一地区投入巨资,从印尼雅万高铁到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中国的项目不仅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东南亚的基础设施格局,还为当地创造了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更像是一场表演,它没有意图,更没有能力改变东南亚国家的选择。拜登政府延续了特朗普时代的对华强硬政策,包括保留高关税、加强技术封锁和施加新制裁。这种冷战思维非但没有削弱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反而让东南亚国家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美国并不关心它们的实际需求,而只是想把它们当作对抗中国的工具。东南亚国家不是傻子,它们清楚美国的虚伪,也知道谁能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越南和印尼等国在“中国+1”供应链战略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全球投资,成为新兴制造业中心。这种实质性的经济利益,远远胜过美国的空洞口号。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在全球舞台上的一系列战略失误,更是让东南亚对美国的信誉大打折扣。从阿富汗撤军的灾难性失败,到未能有效应对中东局势,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早已摇摇欲坠。东南亚国家看到的是一个不可靠、不稳定的美国,而中国却以稳健的经济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展现出可靠的伙伴形象。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的胡逸山直言,东南亚的经济需求决定了它们不可能与中国对抗,而拜登的政策不仅未能阻止这一趋势,反而加速了东盟国家的转向。东南亚国家在美中之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它们不愿选边站队,而是利用两大国的竞争为自身谋取利益。这种战略多元化的态度,既是对美国虚伪外交的警惕,也是对中国崛起的务实回应。东盟国家深知,美国的关注是短暂的,而中国的经济存在则是长期的。这种历史与地缘的现实,让东盟国家更倾向于将中国视为发展的机遇,而非地缘政治威胁。然而,拜登最大的失败在于他完全低估了东南亚国家的自主性和战略智慧。美国始终试图以冷战思维看待东盟,将其视为抗衡中国的前哨。但东南亚国家早已厌倦这种“选边站队”的博弈,它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提升自身的经济地位,而非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中国的积极投资和技术支持,让东南亚国家看到了务实合作的价值,而美国的意识形态操弄,只会让它们更加疏远。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黄钦豪一针见血地指出,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更多是基于机会的现实,而非意识形态的选择。拜登政府的强硬政策,只会加剧东盟的反感。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在东南亚的未来几乎不容乐观。无论是拜登的继任者,还是特朗普的回归,都无法扭转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颓势。东南亚国家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它们不会为了取悦美国而牺牲与中国的合作。拜登的政策不仅没有强化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反而让这一地区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才是可靠的经济伙伴。这一现实,让美国的“印太战略”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失败。最终,拜登留给东南亚的,是一份喜忧参半的政治遗产,但更多的是失望与无力。他试图通过IPEF挽回局面,但毫无实质性内容的框架注定无法赢得东南亚的心。而中国则以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稳健的区域合作继续扩大影响力。在这一地缘政治的关键棋局中,美国已经彻底失去了主动权,而东南亚,也将不再是它能够随意操控的棋子。拜登的失败不仅是东南亚的转向,更是美国霸权衰落的又一次沉痛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