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4月23日报道,今日,“AI智慧应县木塔2.0:具身智能X数字文遗升级路径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建筑馆正式举办。会上,联想集团携手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正式开启智慧应县木塔项目2.0阶段,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场景,共同探索具身智能在文化遗产保护场景下的创新应用。
应县木塔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公元1056年,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木塔,在建筑、历史、宗教、艺术等多个领域均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建成后,木塔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逐渐出现塔身倾斜等难题,亟需通过更科学、更安全的方式进行保护与传承。
依托项目第一阶段专业数据积累,联想集团与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升级打造“智慧应县木塔2.0”技术方案,试点性地将联想自研具身智能六足机器狗与应县木塔保护工作相结合,执行包括智能扫描建模、景区安全巡逻等在内的守塔工作。接下来,双方还计划将保护对象拓展至类型更广泛的中国建筑遗产。
同时,智慧应县木塔2.0项目成功入选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建筑遗产价值阐释创新计划”的首批课题,未来将对具身智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中发挥的效用进行更多探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所所长刘畅,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龙,应县木塔管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杜丽君,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赵鹏,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毛世杰等嘉宾出席研讨会,并围绕文遗古建保护现代化工作展开经验分享与前瞻讨论。
▲联想自研具身智能六足机器狗在应县木塔“执行任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所所长刘畅分享说:“木塔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动用‘三甲医院’的力量来救治,很高兴今天我们又迎来了联想六足机器狗这位新‘医师’,期待具身智能技术能够在保护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我们一线保护工作者提供更多助力。”
“像具身智能这样前沿技术的引入,正在为我们打开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全新可能。比如,智能监测、机器人巡检等创新应用,让我们能够以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式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龙在致辞中谈道,保护文物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像清华这样的高校、像联想这样的企业投身其中,用创新技术为文物事业注入新的动能。
应县木塔管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杜丽君肯定了智慧应县木塔系列项目的价值,谈到应县木塔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佛塔,不仅仅是中国和山西的骄傲,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历经千年风雨、多次地震,仍巍然屹立,可谓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面对木塔结构老化,防震减灾如何管理等现实挑战,除了靠传统时代的维护,更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
“一年前,我们联合合作伙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联想集团,共同发布落地了木塔孪生体。一年后的今天,‘AI智慧木塔’的升级,让我们再次目睹了科技与文保深度融合的曙光,尤其是具身智能技术和机器人的引入,既是保护手段的革新,更是文旅融合的突破。”杜丽君说。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赵鹏对具身智能的应用提出了期待:“下一步,我们将与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联想集团一起,深入探索具身智能技术在建筑遗产的勘察测绘、巡查监测、价值阐释等保护实践领域中的研究,希望该技术能够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科技支撑的作用。”
一、智慧应县木塔2.0技术方案升级,六足机器狗可实现毫米级文物细节还原今年3月,“具身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作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之一。
“具身智能”是指AI(人工智能)与不同硬件本体的结合,其中机器人是最为典型的一类载体。具备实体形态的AI,拥有更自然、高效的交互方式,有潜力在开放环境中执行开放任务,能够更紧密地嵌入现实世界,影响乃至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智慧应县木塔2.0”技术方案集成了深度学习算法、多模态传感系统和仿生运动控制等前沿科技,通过机器狗搭载的智能3D视觉系统,在非接触状态下实现了毫米级的文物细节还原。
此外,具身智能系统还赋予机器狗自主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使其能在复杂地形中的稳定移动和扫描拍摄。
研究人员可利用重建模型研究机构可进行时序分析,通过对比历次扫描数据,AI算法能自动检测木材形变、漆层脱落等细微变化,为预防性保护提供量化依据。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毛世杰分享说,此次项目引入具身智能技术和机器狗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搭载的多模态传感系统能够在不接触文物的前提下,完成毫米级的扫描建模,全程实现零接触保护。
毛世杰认为,智慧应县木塔2.0项目升级不仅代表着具身智能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创新融合,更是对“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高质量发展、科技助力文化自信建设的时代使命的有力践行,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联想集团持续投入AI 、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信心与决心。
他希望此次的试点,不仅能持续为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提供新动能,更能可复制性地应用到中国古建数字化保护工作中去。
未来,具身智能与数字文保的结合还将在智能体集群协作、硅基文物卫士、活化传承新范式等方面展开。
二、实现木塔保护技术迭代升级,打造可复制的古建保护方案启动于2023年的“智慧应县木塔”项目,是联想集团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代表项目。这一阶段,联想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布完成了项目成果1.0 ——首款基于空间计算AIGC技术研发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智慧应县木塔1.0项目通过依托空间计算AIGC技术,构建浓缩千年历史的“木塔孪生体”,实现了模拟登塔、艺术还原、古今融合三大突破,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的同时,助力古建活化利用。
“智慧应县木塔” 逐层打造具有沉浸感、互动感的创意互动亮点,拥有围绕不同叙事视角展开的五大探索场景,涵盖7大交互设计与11处大型动画特效,通过联想云渲染技术和VR眼镜等设备,为体验者提供身临其境的3D互动体验,带领其“穿越”至木塔未经损毁的平行时空。
此次升级的“智慧应县木塔2.0”技术方案,联想集团携手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具身智能技术系统,完成了对应县木塔藻井结构的高精度三维数字化建模,为深入分析木塔数据、推演历史痕迹、研究保护方案提供了更加全面、多维的基础支撑。
智慧应县木塔2.0项目基于此前的数据积累,试点性地将联想自研具身智能六足机器狗与应县木塔保护工作相结合,执行包括智能扫描建模、景区安全巡逻等在内的守塔工作,打造助力木塔修缮的AI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从数智化保护到具身智能的技术迭代,也为其他古建筑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
随着该项目的启动与合作深化,联想集团将与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还将保护对象拓展至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古建,将六足机器狗依托的深度学习算法、多模态传感系统和仿生运动控制等前沿科技复制应用于故宫大殿梁柱与城墙的扫描与监测,深化在文遗保护领域的长期布局与投入。
毛世杰认为,真正的好技术,应该像这些历经千年的榫卯一样,既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又有守护本真的实力和韧性。联想集团将继续与学术界、文保机构携手,以”人工智能+”助力文化遗产保护,让科技不仅改变未来,也能守护过去。
三、联想集团多方位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已落地智能制造和南极科考联想集团是率先认准并确立混合式AI愿景的厂商,在持续多年投资于AI和计算的基础上,能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全栈式AI终端设备、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和服务组合。
此前,联想集团在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上布局已久,已涵盖投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
今年年初,由联想集团自主研发的首台晨星足式机器人IS在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成功下线,标志着联想正式迈入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
同样在今年,由联想集团自主研发的六足机器狗在南极中山站附近的冰盖地区顺利完成了在南极低温、湿滑冰面行走和负重测试,成为我国极地科考设备的创新尝试。
通过定制鞋子与电池包叠加方案,机器狗可以背负70到100公斤的重物在冰天雪地中长时间工作46小时。六足机器狗还可通过冰裂缝探测仪实时检测冰面情况,为科考队“开路”,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
此外,研究团队透露,机器狗的工作不仅仅是运送物资和开路,接下来,还将根据科考人员的需求,进行改进和升级,满足在安全探测、科考作业等场景的应用要求,特别是针对科考队员水下多个点位取样等复杂情况,将机器狗与水下机器人以及无人机等结合起来,进行复合作业。
结语:具身智能深入文化遗产保护,为古建筑保护提供新路径参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出要让文物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具身智能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突破,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契机。
随着现代科技在传统文化场景中的深度融合,应县木塔正在数字化保护技术的迅猛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入的“破圈”。为了给予游客更好的游览体验,木塔景区通过打造数字沉浸式体验空间项目、营建1:1研究性木塔、提升景区管理效率等措施,进一步丰富科技在文遗数字化保护方面的新途径。
智慧应县木塔2.0技术方案的最新探索,不仅展现了AI与具身智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古建筑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