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家
——节日旅游的五条感觉
文/周长行
这次国庆长假,笔者竟破例地不想出门旅游了,只一天近郊游罢,之后6天全待在家里。
其实,内心照例沉浸于外边的热闹。比如哪条高速公路堵车啦,哪个旅游点爆棚啦,全国游客出行人数啦,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人山人海啦,近处的曲阜、梁山、微山湖啦,节日旅游的等等消息或大数据啦,尽在掌握之中,甚至可以用“格外关心”来表达。特别是那幅从乌乌压压的人群画面里传出来的呐喊:“我后悔了,我想回家!”
笔者拥有十几年的“游龄”,对此呐喊感同身受,深懂那种撕心裂肺,无奈而又苍凉的滋味。“归心似箭”的另一种诠释。尽管早在几年前的抖音上也曾看到过这个视频,但我却一点也不怀疑今年仍有同样的状况发生。
因为每天都有“实地报告”传来。我女儿3号那天去济南参加同学聚会,在她报平安时,我也趁机问问她那里的情况。女儿说,甭提了,大明湖挤得不行,想回山东大学吧,又打不上车,湖周边四五里路范围内的公用自行车也被人骑了个精光。于是她和同学们就步行十多里回到山大住处。看来,节日出门旅游依然难处多多,“人挤人”的状况还是有增无减。
笔者本来想素素静静在家待几天的,却断然经不住外面热火朝天旅游盛况的撩拨。喝茶读书还嫌不够过瘾,竟然神差鬼使般地琢磨上节日旅游来,耗时5天划拉出上万文字,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中归纳提炼出“五条感觉”:
一是“倾巢而出感”。每临节日放假,全家出动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比比皆是,“倾城而出”的游客也不是个别地方。如今旅游,等同于“换个地方玩”,你到我这里玩,我到你那里耍。北京人到全国各地去,各地同胞争先恐后地往祖国的“心脏”聚拢。东西南北中,处处见“行动”。两个多亿的人员流量及其相关的大数据或许就是这么来的吧。
二是“目标感”。当今旅游时髦的做法叫“攻略”,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哪里去才能玩好,玩划算。“目标感”空前浓烈。但是,无论怎样“攻略”,都无法避免“不约而同”“英雄所见略同”所带来的游客爆棚,大景点好景点人满为患的供需矛盾,至今仍无破解良方。尽管笔者曾经呼吁“到‘冷’的地方去”,现实却是,“冷地方”越来越少,是因为发现这个诀窍的游客越来越多。几乎到了无处不热的地步。有朋友告诉我,一个算不上旅游景点的小镇,游客车辆一天竟达上千辆。小镇不堪重负,却也大喜过望。
三是“记吃不记打感”。按说人类是高级动物,怎能与“记吃不记打”的低级动物混为一谈呢?这事不便细说,说透了怕得罪人。反正是旅游归来满腹牢骚的人,过不多久就又天南地北地跑了。旅游这玩意,也同样让人犯瘾。或许上帝造人时,也给人预设了一个“忌吃不记打”的机关哩。笔者预测,今后,在节日旅游,或常态旅游上,“记吃不记打”的人会更多。为啥呢?回答是:谁不想移情别恋呢,谁不想风光无限呢?谁不想换个活法呢?
四是“围猎感”。笔者缺乏猎人的生活积累,但在我们老家见识过“打兔子”的群众活动。逢到秋后净坡时节,无处躲藏的兔子,顿时成为乡亲们围猎的对象。几乎全村出动,漫野都是围猎兔子的乡人。找不到更合适的比喻,如今旅游,却每每让我联想到“围猎”这个词儿。围猎尚能得到猎物,哪怕是一只野兔。而相当多的游客,“围猎”所求的只是“到此一游”,包括笔者自己也是如此。至于“兔子”最终归于谁手,没有几个人当回事儿。
五是“爱家感”。曾有诗曰:“最美的风景尽在回家的路上”。弄出这句话的人,一定是一位历尽千辛万苦的大旅行者。若没有这般经历,断不会产生这么优美“到家”的句子。然而,笔者想要表达的却是另一层意思:对有些人而言,若想叫他更爱自己的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劝他去读什么诗,而是让他报一个旅行团,东南西北走上一遭,被种种遭遇折腾或折磨一番之后,他不想回家,才是怪事!
真真的,笔者以为旅游的最大作用,或许就是诱惑着人们跑出去,然后再让他走回头路,去重温自己的家与亲人,领受其中的种种好处!凤凰涅槃似的揭开日常生活的新篇章。
因此,纵观旅游万般滋味,唯有“我想回家”的声音是那样地让人震撼和感动。或许这才是旅游给予我们的最宝贵最耐人寻味的馈赠。
(写于10月8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