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倾舞霏阳
《风起陇西》已然大结局,最惨的莫过于大将军李严,被一众人等算计,而他竟然心甘情愿地钻了空子,成了“阶下囚”。
其实,从这3人先后“凑”到李严跟前时,他的败局已定,对此,曹魏大将郭淮其实早有论断。
冯膺李严和诸葛亮的斗争,从一开始就贯穿其中。
司闻曹是蜀汉的千里眼顺风耳,它对于诸葛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李严更是心知肚明。
所以,他在诸葛亮北伐失败后,趁虚而入,拿下了司闻曹的掌控权,但也仅仅是拿下而已。
因为,司闻曹的管事头子冯膺,丝毫没有搭理他的一再示好,由此,李严看似有了司闻曹在手,但实际的控制权和话语权,并不是在他那儿。
直到冯膺被李邈陷害,逃出汉中投奔李严以后,司闻曹才算真正在的掌控在他手里。
为此,李严心下暗喜,可他高兴得太早了。
作为刘备的托孤将军,李严的能耐自然不在话下,可他太小瞧冯膺了。
掌控司闻曹那么多年,冯膺本就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无论是办事能力,还是心思城府,那都是蜀汉中的佼佼者。
李严自觉在驭下之道上颇有心得,殊不知,是冯膺扮猪吃老虎,假意奉承而已。
而冯膺效忠李严,实则是在暗地里加速了李严的败亡而已。
当然,李严小觑冯膺只是表面上的诱因,实则还是他小看了人心。
郭淮曾对郭刚说过:这世间,最难攻破的就是人心。
冯膺投靠李严,是以出卖杨仪为代价的,这个投名状看似对李严有利,实则也从侧面说明了冯膺的不择手段,不念旧情。
在这样的人眼中,只有自己的私利,没有大义,所谓效忠,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当然,虽说事实真相并非如此,但这样行事的人,就该防着。可李严对冯膺,并没有“严加看管”,反而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信任。
李严觉得,作为上位者,他掌控了冯膺的命脉,他就该乖乖听话,任意差遣,殊不知,哪怕是再卑微的小人物,也有让他功亏一篑的本事。
就如同那句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小看那些“水”的作用,无疑是自掘坟墓。
柳莹冯膺把柳莹“送”给李严,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
柳莹在琴之一技上颇有心得,而李严也是好琴之人,冯膺为李严引荐美人,称得上是投其所好。
2人以琴会友,自比知己,那情谊还未相处,就比旁人浓上了几分。
再者,哪个男人不是爱色之人,柳莹的风采就是憨直的荀诩都逃不过,更不用说老头子李严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李严的沉沦,是犯了很多男人都会犯的错啊!
况且,柳莹也很善于打造自己的人设,孤苦无依,楚楚动人,她把李严比作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求他善待。
李严软了心肠,先是送诗,接着表态:除非山无棱,江水为竭,决不辜负柳姑娘。
柳莹这美人计使得得心应手,李严分分钟成了她的裙下之臣。
由此,也降低了李严对柳莹的戒备之心,他是真的把柳莹当做了自己的红颜知己,枕边人。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恰是柳莹这红颜祸水,断了李严的后路。
李严遵循密诏,给诸葛亮使绊子,陈恭吩咐柳莹,毁掉密诏。是故,在李严忙着对付诸葛亮的时候,柳莹抄了他的“后院”,把密诏烧了个干净。
李严没有了傍身之物,才是真真地被逼到了绝境,上了绝路。
郭淮曾对郭刚说:这世间最强大的利器,也是人心。
柳莹就是运用了李严对她的不设防,轻而易举打探到了密诏所在之地,这样的事情,非女子不可为。
而这也恰是翟悦,柳莹存在的最大意义:利用美色,摄人心神,探取最机密的情报。
李严就范,小看了女人,更小看了人心。
他觉得自己对柳莹来说,是救世主,能救她脱离苦海,过上好日子,却丝毫没反思过,他一个老头子,除去那唬人的头衔,柳莹那么貌美的女子,到底瞧上了他哪里?
这是他男人的自尊心在作祟,更是缺乏自知之明的傲慢和偏见呐!
陈恭陈恭是压垮李严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基于陈恭的身份,李严对他从来都是特别的,既是顾念陈恭的父亲,更有2人的师生情谊,可也恰是如此深厚的感情基础,给了李严最致命的一击。
李严不想和陈恭成为敌人,他事事护着陈恭,替他打算,他原以为,陈恭定然是站在他的阵营,可他大错特错。
究其根源,还是输在人心二字。
陈恭的父亲,是为了掩护李严撤走,甘愿牺牲的。
为此,李严感念陈氏一家,对陈恭更是充满了愧疚,所以,他对陈恭才会分外照顾,他是真的把陈恭当做“自己人”。
可他忽略了一点:父亲的选择,并不一定代表儿子的选择。
陈恭父亲选择效忠李严,而陈恭,从一开始就是坚定地站在诸葛亮这边的,只是李严不知情而已。
李严试图想通过陈恭父亲的情谊,师生的关系,牵绊住陈恭的忠心,错得太离谱。
人心难测,大抵如此。
陈恭就是借着这特殊的2层关系,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李严的信任,更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效仿自己父亲当年的做法,说服李严逃走,造成了李严投魏出走的既定事实。
可笑的是,临走前,李严眼含热泪,真情实意地感谢陈恭父子,2次救他危难之时,可他万万想不到,面前发誓替他担下一切罪责的陈恭,却是他此生仕途的终结者,刽子手。
李严的失败,就此注定,堂堂一国大将,竟然不懂“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
他败在小看人心,低看人性上。
劳碌一生,换得如此下场,时也命也,太让人唏嘘!
写在最后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
细细想来,在《风起陇西》中,李严身边只有一个狐忠,而诸葛亮身后却有一大批人跟随。
哪怕没有他的指令,也会有诸如冯膺,陈恭,杨仪之辈,默默地替诸葛亮筹谋,牺牲。
这足以说明,诸葛亮和李严相比,前者是得人心者,后者落入败局,输得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