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第一次听说陈晓旭和毕彦君故事那会儿,是在剧团老前辈闲聊时偶然听到的。这些年过去了,每次聊起娱乐圈那些令人唏嘘的情缘,总忍不住要提起他俩。今天咱们就坐下来慢慢唠唠这对从鞍山剧团走出来的金童玉女,您可能听说过林黛玉,可您知道她背后的故事吗?
那天刚入冬的鞍山飘着细雪,新来的小学员们叽叽喳喳挤在剧团走廊里。老毕正靠在暖气片边上背台词,抬眼瞧见个小姑娘拖着半人高的行李包进来。您说那年月十四岁的孩子哪有多少自己闯荡的?可人家陈晓旭就这么一个人千里迢迢从丹东来了。老毕后来说,当时就觉得这丫头眼神跟别人不一样,你想啊,满屋子都是闹腾的年轻人,就她在角落里攥着本书,跟抱着宝贝似的。
要说当年剧团里追老毕的小姑娘可不少,这个在电影厂干过导演助理的才子,公文包里永远揣着本《红楼梦》。谁承想这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俩人,愣是靠着读书交上了朋友。我跟您说个有意思的事,他们头回约会居然是奔着图书馆去的。那天下午老毕正准备去看《雷雨》原著,推自行车走半道碰见晓旭蹲在台阶上抄书,刘海儿都给风吹得乱蓬蓬的。您猜怎么着?这爷们二话不说载着人家就往新华书店冲,愣是买了两本精装版送她。
那年头剧组条件艰苦,咱们现在年轻人的工作狂放在他们面前都得脸红。听说有回晓旭拍夜戏冻感冒了,老毕翘了重要会议翻墙出去送姜汤。这可是当年的角儿啊,居然让保卫科满院逮人。更绝的是后来拍《红楼梦》,咱们黛玉妹妹怯场,老毕愣是写了三十多页人物分析托人捎到北京去。您看现在那些小年轻谈恋爱就知道送奶茶,可人家那会儿谈恋爱谈得都有文化。
真不是吹,要没老毕当年的激将法,咱们现在哪看得着那么经典的林妹妹。那会儿选角消息满天飞,晓旭自个儿缩在宿舍不敢报名,还是老毕把自己的推荐信和晓旭照片打包寄到剧组。听说王扶林导演拆开信封,看见晨曦里捧书少女那张侧脸的时候,一拍大腿当场定了人选。这事儿要搁现在,那就是男朋友帮你投简历还内推成功的典型案例啊!
不过日子长了,戏里戏外都是林黛玉那股子愁绪,任谁都受不住。我二舅妈当年在剧组打杂,亲眼见过晓旭拍完哭戏之后躲在屏风后头直打哆嗦。时间久了,别说观众看惯了她这模样,连她自己都困在黛玉的影子里出不来。您说这事多玄乎,成名的代价真不是说笑。倒是我挺佩服老毕的,人家后来再演贾琏的时候,也没见被角色拴住,照样接刑警角色接得风生水起。
要说最揪心的还得数最后那通电话。03年那会儿晓旭已经开始信佛了,可接到病危通知时,头件事居然是托人找老毕号码。据说那电话从傍晚打到后半夜,两个人对着听筒又哭又笑说了三个钟头。啥叫错过?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后来老毕提起这事,就闷头抽烟说早知道当初少接几部戏多陪陪她就好了您听听,这就是中年人的悔不当初啊。
现在去鞍山剧团旧址转转,门房大爷还记得这俩人的典故。说来也怪,如今明星分分合合跟玩儿似的,可像他们这种台上台下都演过生离死别的主儿真不多见了。前阵子老毕演的那个退休老教师不又拿奖了么?我看他那白发苍苍的模样,突然就想起当年巷子口推着自行车载小姑娘去书店的英俊青年。
其实说到底,感情这事哪有啥对错?要我说啊,能留下这么段让人惦记半辈子的故事,也算没白来世间走一遭。您要是在生活里也遇到这么个知冷知热的人,可千万记得别光顾着工作搬砖。您说是不?趁着开春时节,要不咱们在评论里聊聊您记忆最深的那段情?我在这儿备好茶水瓜子等着听故事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