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皇五帝到明清,中国是东亚的中心,而中原又是中国的中心。能够对中原构成威胁的,以前是北方的大草原,后来是东南的大海。但有一个角落始终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那就是东北。
南北朝时期,东北地区异军突起,蕴孕出鲜卑族,统一了中国北方。紧跟着鲜卑的,又出现一个似乎默默无闻、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国家——高句丽。
这个高句丽跟后来的高丽没有直接联系,大家都以为它是一个地处东北的小国,出人意料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隋唐两朝,在高句丽问题上犯难了整整七十年,这到底是怎么样的国家呢?
高句丽是由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扶余人建立,在隋唐时期已经建国将近六百年了。当时高句丽国的疆域范围十分广阔,已经占据了大部分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面的一大片区域。
当时扶余人的势力强大,势力范围超出高句丽本身,还囊括进朝鲜半岛南面的百济国,以及隔海相望的日本,这三个政权在东亚北亚地区形成了一个同宗同源的“扶余共同体”。论起面积来,还真不比中原小多少。
这个共同体自东晋时期以来,已经成为东北亚的霸主,拥有六十万兵马,似乎已经没有人能够撼动它的地位。不过,它的错误在于挑衅了中原王朝。
当时高句丽国派兵近万人进攻隋朝边境地区,没想到,隋朝虽然刚刚建立,国力之盛却是贞观之治都没达到的高度,自然不能让这个小国夺取了威风,杨坚立刻下令反击。
可是天灾人祸无法避免,就在隋军从水路、陆路两个方向浩浩荡荡前进时,军中突然爆发了莫名的瘟疫,使这次远征夭折。传染病是个老大难问题,21世纪都无法很好地解决,一千多年前更没办法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陆路爆发瘟疫后不久,水路上也遭遇了暴风雨,许多船只都被淹没。这场战争还没开始,隋朝的损失就已经十分惨重。恰好当时的高句丽国君主才刚刚登上帝位,政权不稳,于是派遣使节与隋文帝议和。
隋朝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北方强悍的突厥,暂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再次派兵攻打高句丽国了,于是隋文帝暂时答应了求和。等到暂时解决突厥问题时,隋炀帝上台了。
杨广是个雄心万丈的帝王,征青海、制西域、取琉球、平契丹……极大地扩大了隋朝的疆域,此时不征讨高句丽国,更待何时?于是隋炀帝乘胜追击,旨在完全消灭隋朝在东北方向的威胁。
杨广征讨高句丽的意图是好的,但具体的执行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本来隋朝的进攻势如破竹,打得高句丽国节节败退,可是后期杨广虚荣心作祟,为了显示隋朝风度,设立“受降使者”,一旦高句丽国投降,隋军便立刻停止进攻。
前线将领只是杨广的牵线木偶,既无法抓住战机,战胜敌人,又被敌人的假投降耍得团团转,一次又一次地落入陷阱,直到最后的溃败。不但最精锐的数十万大军毁于一旦,连国家都给丢了,杨广更是留下千古骂名。
李世民也看不惯高句丽,登基没多久便御驾亲征。李世民的指挥能力显然高了杨广好几个等级,屡次重创高句丽,虽然由于天气寒冷,未能尽全功,但唐朝军队并没有太大的损失。
李世民并没有放弃对高句丽的进攻,回国后重整旗鼓,大力训练海上作战部队,准备时机成熟时,一举解决高句丽问题。不过,这个任务是他的儿子李治完成的。
唐高宗李治可是实实在在地灭了高句丽。李治先是利用春耕季节骚扰,连年破坏高句丽的农业。等他们兵疲民乏时,再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更让人震撼的是,唐军利用水师运送数万大军在半岛南部登陆,抄了高句丽的后路,彻底灭亡了这个东北亚霸主。如此规模巨大、又效果显著的水陆两栖登陆作战,恐怕是到20世纪中期才会被打破。
从此,高句丽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更多人只记得唐朝有位名将高仙芝,祖籍是高句丽,还被一些人认作是朝鲜人的祖先。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联系,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和政权。
从隋文帝到唐高宗,尽管手段不同,但他们共同的目的就是解除中原的威胁,实现国家统一。在这方面,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耐心和技巧,即使需要数代人的不断耕耘,我们也不会放弃。
我们应该将这个传统保持下去,下一步是搞死美国鬼子,哪怕几代人的努力也要搞死它
[点赞]
最后搞了笋盘没有[大笑][大笑][大笑]
现代的我们什么时候解决东亚的威胁?
现在是我们的什么民族呢?文化服饰是什么?
韩国人说李治是韩国人
亚洲最卑鄙无耻的除了韩国人再找不出第二个
难怪现在的韩国棒子说他们以前国家面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