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的坚持,终于让川青铁路从平原攀升到高原最为险峻的一段,顺利完成通车。设计团队形容这是中国最具挑战的铁路之一,它横跨了地形梯度差最大的区域,面对的是中国最为复杂的构造条件、最为破碎软弱的岩性条件,以及最为显著的震后效应。然而,尽管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为何还要进行修建呢?
从线路的角度来看,川青铁路穿越了红军长征最为艰难的路段之一,由此带来的是动车的到来,结束了阿坝州无法通过火车到达的历史。对于茂县的居民,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胜利,更是一次从胜利到另一场胜利的跨越。茂县居民、红军后人文宁激动地说:“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阿坝州因此进入了成都平原2小时旅游圈,成为旅游发展的热门地区。
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的核心区,也是革命老区,被誉为“红色阿坝”。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等文物点和景点散落在全州各地,见证了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铁路的修建,不仅是一条线路的延伸,更是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的历史新篇章。
而在生态方面,川青铁路的新段开通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海拔4000米的若尔盖草原上,铁路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采用绿色施工工艺,都是为了在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态保护被放在项目建设的首要位置,湿地段增加桥梁长度、采用乡土物种进行生态修复,都是为了实现铁路与周围景观的协调。
在效益方面,川青铁路的开通不仅仅缩短了成都到镇江的车程,更为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铁路的便捷,松潘旅游旺季不再受季节限制,冬季也可能成为旅游旺季。这为当地的旅游业、特色产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火车的通达也将减少汽车的使用,降低尾气排放,对于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看着那雪山冰川,已经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川青铁路的通车,意味着冰川雪山将变成金山银山。这对于川西北地区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将众多旅游景点串珠成链,阿坝州正积极打造交旅融合发展的样板。此外,川青铁路的衔接还使得中国西北和西南两大区域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两个重要增长极的互通互融提供了有力的运力支持。
川青铁路的建设不仅是一条连接线路,更是连接胜利和未来胜利的桥梁。十二年的艰苦奋斗,唤醒了这片土地的活力,将生态、效益、旅游、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川青铁路,不仅仅是一条铁轨,更是连接胜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