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609427f733e080e31f71630fd51c53.png)
你或许知道:
她是出现在我们科学、生物、英语教科书上的传奇,也是开通社交账号时被弹幕刷屏的人。60多年前,她深入非洲丛林研究黑猩猩,改写了“人类”的定义。如今90岁的英国动物行为学家珍·古道尔,依旧在延续她的“极限操作”:每年花300天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关心周遭的动物和自然环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d365d4b1f181d3cb8310e4ae57d4af0.gif)
被救助的黑猩猩在放归前拥抱珍·古道尔
你所不知的:
11月最后一天,珍·古道尔第17次踏上中国大陆,开启为期五天的“希望之旅”。由于珍·古道尔年事已高,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在二十分钟央视新闻视频专访外,央视新闻记者全程以“不打扰”的方式,跟随了珍·古道尔的北京之行。除去一些私人会见,在密集的行程中,我们记录下不为大众熟知的“珍·古道尔”——
01
当课本上的传奇人物
开始在你面前奔跑
90岁的珍·古道尔小跑了起来。
被她落在身后五米开外的,是88岁的翻译家王家湘。
这是赶场间隙的一幕。庆祝完她发起的“根与芽”环保项目在中国落地30周年,珍·古道尔需要从休息室重新回到一个能容纳六百人的影院,去做她此次北京之行的第一场演讲。
珍·古道尔满头银发,束成马尾,粉色高领针织衫令她像绽放在人群中,环绕她的是“根与芽”工作人员、志愿者,中国科技馆工作人员,记者,摄影师等十余人。珍·古道尔小跑,带动一群人跑了起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fdf54cf20b5d09aea8863d46076c8e.jpg)
“小跑”来得突然 记者遗憾拍下背影
一旁的志愿者悄声说,“这也太奇妙了”,课本上的珍·古道尔,如今在他前面奔跑。他身后的王家湘,作为“根与芽”项目支持者,受邀参与此次活动。这位老人笔耕不辍40年,翻译了400余万字作品,她说过,我这辈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我不讲“if(如果)”。不懂“内耗”,认定了就一条道走下去,这是王家湘与珍·古道尔的惺惺相惜。
这时六点半,珍·古道尔落地六个小时,换车赶路、参加访谈、出席颁奖、观看展览,与熟悉的不熟悉的人交谈互动,仍旧没吃上那一包蔬菜沙拉,那是工作人员在中午接机时为她准备的。接着,她站着完成了40分钟的演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d732e600efcd02a5e2bd91122456717.png)
今年4月,珍·古道尔宣传团队发布了一则为她庆祝生日的短视频,视频中的珍做着鬼脸,学着猛兽咆哮,“让90岁的珍退休?开什么玩笑!”
她是与时间赛跑的人,也是与自然环境恶化速度赛跑的人。1986年,在一次研讨会上,有感于森林砍伐加速及黑猩猩种群急速下降,珍意识到她必须离开心爱的丛林,采取行动让黑猩猩一样的生灵免于伤害灭绝。于是,她选择了一种奔流不息的生活:在非洲研究、保护黑猩猩;在不同国度分享环保动保主张理念。“每年,我有300多天时间奔走在世界各地”,她说,“我不得不跑起来,我得跑起来”。
02
珍“惜”动物
珍下榻在靠近北五环的一座度假酒店,酒店所在园区有孔雀、天鹅与成群白鸽,酒店走廊壁纸是鹦鹉与棕榈叶图样,从珍居住的房间窗外看去,是绿意满眼的竹林。
珍告诉身边人很喜欢这座酒店,但是,如果能给前台迎宾的两只鹦鹉换一个更大的笼子,那再好不过了。酒店工作人员接纳了意见,很快为鹦鹉安置了新去处。珍停歇的五天,挤着两只鹦鹉的圆柱鸟笼没有再出现。
“我们必须保留自然栖息地,那是动物感到安全的地方。”在接受央视新闻视频专访时,谈到近期发生的野猪、东北虎闯入居住区事件,珍说:“我们觉得野生动物闯入人们住的地方很可怕,那我们呢?难道我们没有闯入它们的家园,它们的森林、湿地和河流吗?”
闯入,1960年初到坦桑尼亚研究黑猩猩时,珍将自己形容为一只闯入的“白色猿猴”。第一只接纳珍的黑猩猩,是下巴上带一撮白毛的大卫·灰胡子,这是珍给它取的名字。正是观察到大卫会改造树枝捕食蚁穴中的白蚁,珍·古道尔首次揭示了黑猩猩具有工具制造和使用能力。
要知道,当时只有“人”才被定义为“工具制造者”。60多年前,这一发现挑战了人类的“独特性”,引发学界轰动。她的导师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甚至激动地发来一封电报,“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定义人类,重新定义工具,否则接受黑猩猩是人类的一部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f488210d437f98ef3193faaf24e15a.png)
图 | 黑猩猩造访珍当时所在的营地
珍·古道尔以研究黑猩猩闻名,不过,12月1日,在它基金举办的爱它暖冬会上,她说,“很多人认为,我最喜欢的动物是黑猩猩,但我最喜欢的其实是狗。”
她讲起,自己和家人曾救助过许多流浪狗。她童年心爱的玩伴是一只叫“鲁斯迪”的小黑狗。善待动物是因为“动物也是有智慧和情感的”,这是珍一贯传递的理念,她说最先教会她的,就是这只小黑狗。现在辗转在外,没有办法养狗,是她最难过的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d1b3e40f92237ed2eb39f874f614c9.jpg)
图 | 珍与她的小黑狗“鲁斯迪”
法比奥,珍的随行摄影师,巴西人,他和珍从小都热爱自然,珍会待四五个小时观察母鸡如何生蛋,法比奥同样擅长等待,等待让他看到菠萝如何结果,等待总是值得的。
法比奥说,珍在途中看到街边流浪猫狗,总要提醒司机小心避让。据他观察,珍很少使用手机,除了视频通话功能,拿出手机就是为了拍照。珍的手机相册里,装满了她在行经各洲时拍的各种小动物。
这一次来不及拍,珍要上场了。12月3日晚,在一场对谈活动开始前,工作人员抓拍到一张珍与院内流浪猫的有爱互动。这是记者所见,珍“姿态最低”的一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06cc1baa60618d41d46a81e67363e5.jpg)
拍摄者海悦
03
珍的“特异功能”:瞬间秒醒
珍·古道尔不会累吗?
落地60小时,一位90岁的老人,出席了五场有关自然生灵、公益慈善的活动,进行了三场半小时以上的演讲,接受了一场两小时的人物访谈、至少五场半小时左右的对谈采访,其间还有一些私人会见,累计被人群团团围住十次以上……珍始终没有露出过不耐烦的神色,她平静而温和,像一面湖,即便人潮向她涌来也未能将她搅皱。
行程过半,晚上11点多,钱蕾抱着电脑办公时,听到门口窸窸窣窣的动静,一张纸条顺着门缝被塞了进来,是珍的来信,上面写着:“胜利在望,我撑得住,但是明天的采访环节能不能返回酒店在我房间进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47ae464e5cf7c8f8ce92a496740113.jpg)
珍传来纸条,没有要求取消任何活动,只是希望能以更舒适的方式进行下一轮采访。
钱蕾,北京“根与芽”总干事,珍·古道尔北京之行的统筹者,接到纸条时她有些“汗颜”。她和团队成员提前五个月起筹备,婉拒了许多活动及采访邀约,留在五天行程表上的,反复斟酌商定。他们希望尽可能有效利用珍的时间和影响力,影响更多人关注支持“根与芽”项目,另一方面也会心疼90岁还在高速运转的“邻家奶奶”。钱蕾会根据珍的状态,灵活调整行程进展,所以一些活动开始的时间,一再被推迟。
五天密集的行程,珍最终只取消了一项,是结束对谈就近漫步故宫周边的安排,这也是她唯一一项休闲活动。她要腾出更多时间为这次北京之行帮助过她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根与芽”项目的支持者签名道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1aa447fcbdda21f4660b11afcc30db.jpg)
这样的行程节奏,一路举着摄像机的法比奥有些吃不消,他今年39岁,和另一名摄影搭子轮流跟拍珍已有一年之久。他刚跟随珍结束印度、香港访问行程,经停北京,下一站新加坡,珍继续前进,另一位摄影师来接替他。他们要做一部不同以往的纪录片,捕捉在珍的行程间隙看到了什么。他们事无巨细地记录着,被允许在最靠近珍的地方拍摄,被允许进入珍私密的会友空间,被允许看到珍总是用威士忌清嗓子——因过度讲话容易嘶哑的嗓子。
与四面八方风尘仆仆赶来的摄像不同,法比奥在拍珍时,总是不自觉露出笑意。他解释,自己作为摄影师感受到的是什么,传递给观众的就是什么。他感受到的珍,“有趣”“关心他人”“表里如一”。
“有趣”的珍会在演讲时用“黑猩猩语”跟大家打招呼。有趣的是,法比奥讲话并不怎么借助肢体动作,唯一的例外,就是模仿珍“瞬间秒醒”。
戳视频 看珍用“黑猩猩语”跟你打招呼!
他常在行程间隙看到:明明上一秒珍已经精疲力尽,下一秒却重新振作,不见疲态,切换自如。在南美洲,在北美洲,在欧洲,在非洲,在亚洲,在走出休息室时,在打开车门时,在旁人以为珍睡着时,法比奥见过太多次这样的“神奇一幕”。
04
“下一个珍”也可以是男生
娄晨旭,在人潮涌向珍时,与同伴拉着手臂确保珍的安全。他是“根与芽”核心项目“长风行动”最早的一批学员。“长风行动”又名“Next Jane(下一个珍)”,意在培养像珍·古道尔一样的环境领袖。讲起当初加入“长风行动”的契机,娄晨旭记得,当时大家看到“Next Jane”顾名思义想到“下一个珍”一定是像珍一样的女性,可是珍说,“Next Jane”不应该只有女生,还可以是男生。
说到性别,法比奥听珍提到过一个很妙的比喻,男性和女性分别是我们的两翼,无论哪一侧过载,都会影响我们振翅起飞,而只有两边的翅膀同样强大时,我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就这样,娄晨旭成了“下一个珍”。在“长风行动”支援下,两年前他走进云南深山调研滇金丝猴活动范围缩小问题。15天的调研,他却深感遗憾,因为专业知识不足,他总觉得能为它们“做得还不够”。还没走出滇金丝猴保护区,彼时在兰州读化工专业的娄晨旭就下定决心,要考生态学研究生。现在,他如愿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
娄晨旭的母亲对他说,“我们希望你飞得很高,又不希望你飞得太高,你说你想去做的,我就会支持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3c2d489a3a077e4185c141541b0a35.jpg)
珍的母亲同样是为她插上翅膀的人。八九岁起,珍满脑子都是“我要去非洲,和动物一起生活,写和动物有关的书”,身边人劝告“你的梦想能不能实际一点”“你是一个女孩,去非洲多危险,这种事你做不了”。
只有母亲支持她对动物的热爱,陪她离开英国踏上非洲,并且告诉她:“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必须全力以赴,抓住每一个机会。”
05
“若不抱希望,那才叫彻底输了”
12月2日晚,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的一场慈善晚宴上,珍穿着唐装站在椅子上演讲,主题还是“希望”。
楼下,一位20多岁的志愿者谈到毕业之后的打算,他打趣自己,工作难找,准备回家“啃老”。
“你真心相信这个世界有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希望吗?” 珍在书里讲述,这是她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告诉过她,他们对未来已不抱希望。年轻人会愤怒会抑郁,或只是冷漠,对现状感到无力。“我能做的,就是确保我们下一代,能比我们更好地照顾这颗星球”,珍说,“若不抱希望,那才叫彻底输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ded61c190e41dc2045d06ea27f0619.png)
图 | 出自纪录片《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成长于二战,见识过恐怖袭击,震惊于流血冲突,也曾命悬一线,也曾痛失所爱,“和所有活得足够久的人一样,在我生命投下阴影的黑暗时刻和苦难年月,已不能尽数”。但珍自始至终没有“摆烂”,“如果不是因为我从不放弃希望,我那些最不可思议的人生旅程根本不可能发生。”
珍在活动上分享,暮年还奔走世界各地演讲,是因为她在辗转流动中看到了“希望”。她乐见更多青年关心起周遭的自然环境来。她乐见所到之处,比如北京,空气与河流已经比她上世纪九十年代造访时宜人太多。或许,珍希望不灭,还因为在“行动”之后,丛林回馈的感动如此绵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15635e9793bdabb4be19777783b7f7c.png)
钦潘加黑猩猩康复中心,珍推动建立的非洲最大的黑猩猩康复中心之一,收容因非法猎杀而成为孤儿的黑猩猩。一只名为旺达的雌性黑猩猩在被放归野外前,给了珍一个长长的温柔的拥抱。
这趟北京之行,在一场访谈最后,主持人问她想对26岁的自己说什么?珍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她想和26岁的自己交换一下,好回到丛林中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cda468fb96b3a82bead1dbefe023b5.png)
图 | 出自纪录片《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1960年7月14日,26岁的珍身处坦桑尼亚的冈比国家公园,开始了她对野生黑猩猩的开创性研究。
为了追踪黑猩猩活动轨迹,她开始小跑,一如她90岁那般轻快。
《不如见一面》系列报道
为什么演完“张桂梅”后劲这么大!
当一个女孩进化出“非遗系统”
你见过24岁就当上村长的女孩吗?
是网红,是局长,更是“甘孜客服”
听说,杭州最近的“流量担当”是她
学历:幼儿园大班,厨龄三年
监制 | 李浙 王元
记者 | 王若璐
视频专访团队记者 | 柴婧 杜显翰
摄像 | 肖磊垒 刘宁
剪辑 | 刘宇翔
校对 | 高少卓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