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Global防尉
过去24小时,也门胡塞武装与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的“红海对决”引发全球关注。胡塞武装高调宣称“导弹命中”,美军却坚称“拦截成功”,双方各执一词的背后,一场低成本无人机与超级大国的“非对称战争”正走向失控。

胡塞武装和美国航空母舰
胡塞武装“导弹雨”VS美军“嘴硬”当地时间3月16日,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连发两条“战报”:24小时内两次对美军“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发动袭击,一共发射18枚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及多架无人机,并威胁称“所有红海美军舰船都是目标”。胡塞武装称此举是为报复美军15日发动的“47次空袭”,后者导致也门境内大量人员伤亡,包括妇女和儿童。

胡塞武装
然而,美方回应堪称“打脸现场”,五角大楼官员坚称“航母毫发无损”,F-16和F-18战机击落11架无人机,并嘲讽胡塞导弹“中途坠海”。更戏剧性的是,美军一边否认袭击,一边高调宣布“斩首多名胡塞领导人”,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甚至放话要“追究伊朗责任”,事态愈发戏剧化。
胡塞战术,低成本“耗死”美军胡塞武装的战术看似“土味”,实则暗藏杀机:

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
1. “导弹换航母”,经济账碾压美军
胡塞的无人机和导弹成本仅数千美元,而美军拦截用的“标准-6”防空导弹单价超400万美元。过去15个月,美军在红海消耗了400多枚导弹,相当于每天烧掉近1000万美元。难怪美军吐槽:“胡塞用‘拼多多’战术,逼我们打‘爱马仕’战争!”

美国航空母舰
2. “去中心化”生存:斩首行动失效
胡塞武装将指挥系统和军工设施分散至平民区,即便美军宣称“击毙多名领导人”,其战斗力仍未见削弱。这种“打不死的小强”模式,让依赖精准打击的美军陷入“越炸越乱”的泥潭。
3. 心理威慑:把红海变“禁区”
胡塞扬言封锁红海、曼德海峡等关键航道,迫使商船绕行,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这种“以小博大”的心理战,甚至让五角大楼承认“弹药库存告急”。

美国航空母舰
美军供应链崩了,霸权“露怯”胡塞武装的“乱拳”意外揭穿了美军的“皇帝新衣”: 美国军工产能拉胯,标准-6导弹年产量仅百余枚,仅是红海地区消耗的弹药就已让美军亚太库存“见底”。另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紧急呼吁停火,而欧洲多国对美军行动态度暧昧,这就直接导致特朗普的“单边硬刚”策略正加剧国际孤立。

胡塞武装
红海危机中东乱局的新火药桶这场冲突绝非“美胡私仇”,而是中东地缘博弈的缩影。美军指责伊朗为胡塞提供导弹技术,试图将矛盾升级为“美伊代理战争”。另外胡塞宣称将“封锁以色列船只直至加沙获援”,将红海危机与巴勒斯坦问题捆绑,来博取阿拉伯世界同情。
未来是全面战争,还是“菜鸡互啄”?短期内,双方恐难收手,胡塞武装将“骑虎难下”,若认怂,将丧失地区威信;若升级,可能遭美军更猛烈报复。
胡塞与美军的“红海斗法”,表面是“拖鞋军对抗航母”,实则是全球霸权衰落的隐喻。当“低成本消耗战”成为弱国反制强权的利器,美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正被一枚枚廉价的导弹击碎。这场冲突留给世界的最大启示或许是:“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尤其是在菜刀能批量生产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