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臭味弥漫出棺,国外试过很多种方法,最终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案,效果堪称完美,英王室从90年代就一直沿用至今。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刚刚结束,连续10多天的中途转运和吊唁活动,很多人会感到好奇。
女王的遗体一直在棺椁里,天气又比较炎热,那么是如何保存的?难道真没有异味散发出来吗?
从现场瞻仰女王的人群,又或是从抬放棺椁的彪形大汉,确实在他们表情里,很难看出有一丝异样。
教堂是如何存放遗体的?
国外的教堂,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仅在教堂里举办婚礼,葬礼也会在那里举行。
如果发生重大事件,大家还会聚集到教堂进行商讨和决定。
更让人意外的是,教堂内还有随处可见的石碑,每个石碑的后面或下面,都放有人的尸骨。
而能葬进教堂的都是一些响当当的“大人物”,比如主教、国王、王后,以及其他领域特别厉害的人物,比如说牛顿。
教堂一开始并不流行安葬遗体,最初只是放些圣人的遗骸,起到了象征意义。
后来有信徒认为,教堂离他们的主最近,每天还有人在教堂祈祷。
如果葬在教堂,不仅灵魂会受到洗礼,也会离主越近,这样更容易上天堂,大致就是这样的一种逻辑。
当然,换作普通人的话,葬进教堂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能葬在教堂外面的草地,就是天大的恩赐了。
那么问题来了,葬在教堂外面是“把棺椁埋进土里”,被土覆盖后,就算有少量气味窜出来,也能被厚厚的湿土过滤掉。
而葬在教堂地板上或墙内的这些棺椁,光秃秃的,没有任何遮掩,是如何做到不让臭味外泄的呢?
其实,这些是常识问题,很好理解。
去过国外教堂的朋友都知道,葬在教堂的大部分是石棺,石棺比木棺在“存放方面”可要强多了。
木棺有渗透性,如果里面放满了水,不一会儿就能通过木头侵透出来,很显木棺不适合摆放在教堂。
人一旦死后,无论用什么方法来防腐,遗体都会腐化,而腐化后的身体组织,会产生大量的氨类和硫化物的气体。
这些就是臭味的来源,气体和水有一样特性,那就是“无孔不入”。
所以,教堂内的石棺(整块石头凿出来的)必须做好密封,也就是说,尽可能不让这些气体散发出来。
但与此同时,又有人会疑问,里面的气体越来越多,气压越来越大,难道不怕把石棺撑破或炸开吗?
其实,他们早就想到这一点,于是在石棺里放上一些石灰粉。
不管是石棺还是石灰粉内,都存在碳酸钙这样的物质,既能中和渗出来的液体,也能跟产生硫化氢气体发生反应。
等到石棺内的气体和液体,都被碳酸钙消耗掉,那么里面的臭味也就会渐渐消失了。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
英国有一家叫“莱弗顿和儿子”的公司,名字看起来是不是有些怪?
这家公司专业做殡葬服务200多年,在1991年跟英国王室签订了合同。
也就是说从90年代初开始,女王伊丽莎白的棺椁就已经准备好了。
这样的棺椁非常特别,外围是英国的上等橡木,上面我们也说了,木头起不到防臭的功效,而“玄机”就在橡木的里面,棺内侧铺有一层铅板。
铅这种物质,密度大,硬度小,抗腐蚀能力超强。
巴黎圣母院的地下,曾发现了一个800年前的人形铅棺,考古人员利用微型相机,发现了里面保存有人的完整遗骨,还有少量的毛发和布料。
这也证明了,铅这种材料的抗腐蚀性能非常好。
国外研究员就是利用“铅”这种特殊的金属特性,制造出了的“外套橡木棺”、“内铺铅层”的特殊棺椁。
而第一位使用这样的棺木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戴安娜王妃,1997年在法国因车祸意外去世。
当时8月份,天气相当炎热,也是这家公司去帮忙料理的后事,再次证明这棺椁设计得非常完美。
有人说,石棺不是蛮好的嘛,为啥要改用这样的金属棺椁了,这不是浪费钱嘛?
首先能葬到教堂的没几个人,他们非富即贵,也根本不在乎钱。
其次,确实有比石棺好的地方:
像女王这次葬礼有10天吊唁,如果是石棺的话,不管使用什么方法,最后还要把遗体重新放入石棺,再次移动遗体确实有诸多不方便。
而现在的棺椁:
第一时间把遗体放进棺椁,并且在棺盖和棺身处,用铅进行无缝焊接,这样就立马隔绝了空气,防止水分的渗透。
有权威的实验显示,放进铅棺内的遗体,腐化的速度会明显降缓,据说最多可以保存遗体一年的时间。
还有一点,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威斯敏斯特宫瞻仰的时候,大家看到只是瞻仰伊丽莎白棺椁外的王室国旗,并没有看到她本人的遗相。
也就是说,此时的棺椁已经处在密封的状态了。
综上所述:
其实,教堂内的石棺在防臭方面,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只是,现在的铅棺优势更加明显:
不仅保存遗体的时间更长,也能避免吊唁10天后再次搬动遗体,另外整体外观也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