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中的好东西是什么?《好东西》就是女权主义吗?什么是女权主义?女权主义就是男女对立吗?你了解的女权主义是看过女权的相关书籍还是网上看来的?真女权是什么?假女权又是什么……
1邵老师推了邵导演的《好东西》,小M说,邵导演的上一部作品是和我一起看的,我说我不记得你,只记得《爱情神话》了,她气的打我,我没说,因为那篇影评阅读量有几万,这个量在我爱写的狗屁不通的文章里确实为数不多。
前段时间的《出走的决心》也是和小M看的,李红成功出走了,正如《玩偶之家》的娜拉也出走了一样,但然后呢?
鲁迅曾问,女性出走之后会怎样?
《好东西》这部电影刚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昨天终于把所有东西打好包装完箱,一天时间,26公斤,两大箱。我像夏天和她称行李一样,抱着大箱子站在体重秤上,从缝隙里读我们的数字。
电影开始,铁梅搬家,镜头没有让她负重很多,但我了解这个家是怎么一点点搬好的=26✖N。
前夫哥假惺惺地跑来责怪怎么不告诉他,让他干点活的时候又赶紧溜走,铁梅早已懒得理他。
电影上来就给前夫哥一个贴脸大开:“我结扎了”,然后用后面可有可无的备注说明:“我就是告诉你一声,手术安排在下个月。”来直接告诉观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前夫哥擅长“读书学习”,同时躲开追问:“你结扎做了吗?”更喜欢吃着前妻做的面给女儿洗脑:你是我一手带大的。
小孩以为妈妈什么都没做过。

小叶用声音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让小孩猜声音的那一段蒙太奇,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煎鸡蛋是下大雨,甩干衣服是打雷,折芹菜是熊猫吃竹子,开空调是飞船启动……声音中,妈妈做过的一切开始重现。
女权主义群体中提到的“个人的即政治的”在此刻具象化,女性长久以来被忽略的家务、隐形劳动,在此刻被看见。电影将其放在单亲家庭中使其得到凸显,镜头之外的“健全”家庭更是如此。
而在此之前,铁梅早已说过:都不被看见的,还算不上重复。而铁梅在直播间带货的图书便是那本《看不见的女性》。
这段表达的另一面,小孩的回答则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她们将不再困于家务和厨房,而会属于自然和自由。
正如电影插曲里所唱:“愿你把不安都松绑,目光永远倔强,无忧无惧纵情欢畅,新世界多宽广……”

电影展现了女性出走后的生活,但并没有传统镜头的苦难叙事,而是塑造了一个乐观、豁达、通透但并不完美的单亲妈妈,用她创造的“好东西”无声反问着:单亲妈妈就该是辛苦、孤独、老无所依的吗?
铁梅对小叶的关爱,为后辈着想做出的让步,为孩子删除的文章,让她在孩子被欺负时找家长赵老师的行为更具流畅化,那不再是对女性专门分配的“强势和控制欲”定义,而是一个真诚、善意、母性的自然描述。
电影中,铁梅恨铁不成钢地责备小叶“恋爱脑”,但小叶却为自己正名:我有爱人的能力。
这一处鲜见的自定义话语。
恋爱脑是父权制特有的概念,一直以来,男性被鼓励去追求权力、财富和成就,很少被用“恋爱脑” 来评判,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女性在恋爱关系中更容易被引导向以对方为中心的模式,因为社会对她们的期望就是如此。
平等的两性关系中,没有利益衡量,不存在谁吃亏谁更爱谁。
而是只有谁更有爱的能力。

前夫哥和小马在饭桌上从比女性主义词汇量到比身材身高,再到比吃蒜吃药,一场啼笑皆非的雄竞取代了以往电影无数的女人为男人争风吃醋的雌竞画面。
他们标榜自己读书,读铁梅的文章,满嘴的女权理论,但在场的所有女性连白眼都懒得翻:鬼东西,坏东西。
你指望既得利益者放下利益改变?不如自己努力长出血肉。
就像电影后面,前夫哥口口声声说的结构性问题,更是电影的一个讽刺点。
什么是结构性问题?由制度、政策,历史等发展中一些不可逾越的因素造成的社会问题。潜台词是“唉,没办法”。
电影在展现,一个什么都不用做的人夸夸其谈一个宏观词,意思是,他又能做什么,当然就是没有问题,依然什么都不用做。绝!

女性主义就是男女对立吗?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后,我们正准备看《素食者》,一个男书友说,我不看,女权书吧?又是在挑起男女对立。
一个月之后,他依然没看,依然认为女权就是男女对立。
当然这怪不得他,毕竟满网都在告诉你,女权就是男女对立。吃流量的资本最喜欢看的就是对立情绪,他们根本不在乎真女权还是假女权,更喜欢看着满网吵得火热,也不愿意真正地看一本他们所谓的女权图书。
这就像你无法跟一个没读过《百年孤独》的人谈论这本书一样,他大概率只会说,这是一部经典著作,因为别人也是这么说的。
在女性主义运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极端的个体或过激言论,你该看清的是,这些极端情况很容易被媒体或反对者放大,这使得很多人将这些极端表现误解为女权主义的全部。

男女对立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还记得吗?其实《素食者》也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惠英只是想不再吃肉,爸爸便觉得她大逆不道,而那一刻,按住惠英手脚的是同性的母亲、姐姐。
惠英争取自己的权利就是对立吗?也许人们该去看看书评里,满地的潜台词:谁让她让丈夫吃不上肉的?
女性主义是想要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王茉莉就像是我们想要创造的、生活在更好社会的女儿。茉莉有着铁梅和小叶都没有的“自由”,所以可以她打鼓是什么样,女孩打鼓就是什么样,甚至可以做一个观众。
自由是好东西。但向下的自由不是自由,因为这种向下是我们无法向上走而被迫做出的“自愿选择”。但是茉莉拥有的是自由的选择。
只有真正地掌握了权力并且随时随地能拥有时,才拥有放弃权力的自由。

电影最后,铁梅:这个游戏规则不是这样的。
小叶:那我们就不玩这个游戏了!
这也正是电影想要告诉我们所有女性的:什么是好东西,是爱、善意和自由。是你有不玩别人的游戏、自己创造规则的自由。
电影结束,我和朋友看到海报,我们都认识,铁梅COS的是敢作敢当的金斯伯格大法官,小叶COS的是敢爱敢恨的弗里达卡罗,但小孩COS了谁,我们都没看出来。
回家后,用海报的照片搜了一下才知道电影的用意。
小孩COS了梵高,一个充满创意、无拘无束的创作奇才。
老板:你不是都已经放弃幻想了吗?
铁梅指指后辈:我是,可她们还年轻,干嘛也要这样,你不觉得很残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