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干部峥嵘岁月故事(四十八)明吏部尚书陈以勤游金田寺题诗碑刻考

奇章有吴璨 2024-08-24 18:56:39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六日,四川省岳池县团结小学退休教师彭帮届领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彭帮炯研究员来到团结乡党委书记办公室,向唐书记介绍彭研究员回家乡考察研究明吏部尚书陈以勤游金田寺题诗碑刻遗址。

四川省岳池县团结乡小岭村(四川省南充县浸水乡)一户农家,彭家两兄弟,一文一武。哥哥彭帮届喜欢武术杂技,闻鸡起舞,练拳,踢腿,舞枪弄棍,练就一身硬功,学校体育教师。八十年代组织家庭杂技队,小儿和小女,几个徒弟,练功,表演高空叼花柔术杂技,脚蹬大缸,口吞长剑,喉咙顶枪刺,小儿飞镖打小女头上小瓷碗,行走江湖,城市农村,表演武术杂耍节目,在南充,岳池一带闻名遐迩。弟弟彭帮炯,从小刻苦读书,博文强记,成绩优异,1963年8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9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学术专长甲骨文殷代史,先秦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殷商研究中心副主任,著有《甲骨文农业资料选集及考辨》专著等其他学术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中国中心“先秦战争与外交研究”课题顾同。

文献记载,明吏部尚书陈以勤现存诗文碑刻在南充居多,金田寺原属南充县万家乡,现在岳池县团结乡境内。彭帮炯回家探亲,对于明吏部尚书陈以勤事迹,在团结乡还有石刻诗文实物存世,引起了他研究的兴趣,实地进行考察。唐书记对于彭主任回家乡热情接待欢迎,对他的考察研究工作予以全力支持,委派团结乡人武装部长负责陪同并安排相关协助工作事宜。

一行人到了檬子桥村八社,杂草丛生,杂刺杂树茂盛,几无道路。檬子桥村干部社员用砍刀,锄头砍挖出一条小路,来到悬崖岩洞边,一块石碑清淅可见。村干部和社员扛来木楼梯,架在石崖上,彭帮炯爬上木楼梯,从背包里取出细毛刷等工具,仔细清扫石碑灰尘,小心用木纤勾勒碑刻文字凹凸,然后铺上湿宣纸,用棕刷轻轻敲拍,使湿宣纸紧覆凹处,字迹显现,用鬃刷包用力拍打,按上下顺序砸一遍,揭下湿宣纸。待宣纸干了,用毛笔蘸墨,把墨汁均匀轻轻地柔刷在纸上,纸张黑地白字,一张黑白分明,字迹清楚的拓片展现在大家面前。彭帮炯给在场的干部社员朗读石刻诗文,讲解陈以勤的历史地位,诗文的内涵,写作的历史背景,石碑文物价值,乡村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生动文化知识洗礼,马上落实看护人员,保护这一独有无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

“地险缘箩入,云源风路前。好山逢玉马,古刹到金田。午荫留松柏,春声半杜鹃。前山明日去,相望益飘然。明万历元年春三月吉旦,赐进士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松谷陈以勤书。”

陈以勤《游金田寺》石刻,高 335 厘米、宽115厘米,字径13x10厘米,草书,阴刻,从左到右竖着读。历经四百多年风霜侵蚀,保存完整,字迹清晰。

檬子桥村所处的地势,是古代岳池通往南充官道的必经之道,相传,南宋大诗人陆游曾从此道过岳池、南充、广安至汉中。金田寺又名金钱寺,四周悬崖峭壁,深谷幽涧,地势险要、山峰俊秀、茂林修竹,景色宜人。寺内香烟袅绕,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曾鼎盛一时。因为寺僻一隅,乏名公巨卿往来,又没有骚人墨客流连其间。到民国时期,鄂川公路岳池过境段贯通,原古代官道冷落寂寞,行人稀少,遂使金田寺美丽而弗彰,盛而无传,显得清静无声,年深日久,古寺建筑失修垮塌,仅存遗迹。陈以勤《游金田寺》碑刻。它历经400 余年风雨侵袭,字迹依然十分清晰,对研究陈以勤晚年生活、川东北寺庙情况,提供了翔实资料。

陈以勤在明万历元年(1573年)书写《游金田寺》诗文,虽然年到花甲,尽管笔画粗细变化不多,但有单纯明朗的特色,增强了文字结构疏散的感觉,因此可见他的书法功底的深厚。《游》碑刻结体茂密、文字大小、字间、行间的布局比较均匀,结字大小相间、肥瘦参差,虽然行间穿插争让,给人以流动的感觉,寓意变化于整体之中。行笔迅急,光彩飞动。注意笔画的简化,如“前”、“刹”、“到”、“风”等字,繁中求简,而不违背草书的规矩。如两个“田”字,一方一圆,造型变化大胆,而在整体中并不感到放肆。整体布白繁若星辰,但是时间落款后,空如旷野,另起一行,实中有虚,空白醒目,章法显得更加精妙。是陈以勤长期书法艺术追求、实践经验的结晶。

陈以勤(1511-1586)字逸甫,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南充县西水里(今南充市嘉陵区)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选为进士。二十二年(1543年)授翰林院检讨。三十一年(1552)任裕王(后为穆宗)邸讲读官。三十五年(1556年)迁入翰林院修撰。三十七年(1558年)任进司经局洗马兼任翰林侍讲。四十三年(1564年)迁侍读学士,掌管翰林院,进太常卿领国子监,专于校对《永乐大典》。四十四年(1565年)任礼部右侍郎。四十五年(1566年)改吏部右侍郎兼任翰林学士,掌管詹事府。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升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总裁寺庙的实录之事,同知经筵事。因为编撰《永乐大典》有功,加冕太子太保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因大庆,又加封少傅。

隆庆二年(1568年)授予光禄大夫、柱国。四年(1570年)进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致仕,成为明朝屈指可数的宰辅大臣。议论慎重,不破的不发。生平独好书法、明绘、彝器。至其奉身粗枥之食。陈多次上谏,要求皇上“揽权”、“听言”、“励精修政”,提出“慎擢用、酌久任、治赃吏、广用人、练民兵、重农谷”的革新时政主张。

由于内阁诸阁臣互相倾轧,陈尽管恪尽职守中立却最终被排斥,他在隆庆四年谢政告老归乡后,畅游南充山水、风景名胜,例如金城山、图山寺、隐珠寺、东皋寺等地,凡是他的足迹所到之处,一定挥毫题诗,将他的诗歌印成册子或者刻在石壁上,用来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热心公益事业,曾捐资修建桥梁和寺庙。卒赠太保,谥文端。有《青居山房稿》问世。

《新修南充县志》记载,陈所书诗词镌刻于石壁的有《图山石刻》、《过灵迹废寺》、《东高山歌》和《诸葛山怀古》,《游金田寺》等五处,其中以檬子桥村的陈以勤《游金田寺》碑刻格外引人注目。陈以勤及其子陈于陛均为明朝宰相,在四川省南充市有父子宰相的美传。广安市岳池县团结乡发现淹没于草丛的《游金田寺》石刻显得弥足珍贵了。

0 阅读:0

奇章有吴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