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沟的发展不仅得益于汤沟的酿酒天选地,
更得益于对老窖池、老工艺、
老味道的坚守、创新和传承。
让文物遗产活起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汤沟窖池群及酿酒作坊成功入选。
汤沟窖池群及酿酒作坊不仅仅见证了历史,还将面向未来。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意味着汤沟肩负的责任又加重了一层,如何让这一珍贵遗产“活起来”,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汤沟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酿酒“天选地”再添一力证
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我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国“国家工业遗产”的认定工作始于2017年,旨在抢救濒危工业文化资源,传承中国特色工业精神,促进工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公布了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共有231项工业遗产上榜。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工业遗产既见证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是我国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也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汤沟是白酒酿造的“天选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赋予汤沟酿酒之根,薪火相传的古法酿造技艺铸就汤沟酿酒之魂。汤沟既是白酒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也是民族工业的传承者与开拓者。
千百年来,一代代酿酒人在这方热土上辛勤劳作,在为世人酿造一杯杯美酒的同时,也为汤沟留下了白酒工业的诸多历史印记。汤沟窖池群及酿酒作坊便是此次入选国家工业遗产的项目之一。
汤沟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工业遗产项目包含明代香泉井1口,六角香泉亭1座,鳖大汪1池,明代1621年窖池10个,清末窖池254个,1970年代窖池420个,1980年代窖池1512个,100吨、200吨、600吨、2000吨地下储酒库各1个,1970年代水塔1个,1970年代燃煤烟囱2个,玉生糟坊1处,清代石磨1个、清代石碾1个等生产工具,国家质量奖银奖章(1988),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银杯奖(1984),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银奖(1988),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获奖材料,酒标、酒瓶等产品。
汤沟酒酿造技艺等核心物项,是重要的代表性工业物质遗产,记录了白酒发展的历史脉络,也见证了汤沟酒的几代沉浮与辉煌。
本次入选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标志着汤沟酒在国家工业发展历程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认可,也为汤沟作为酿酒天选地增添了一项有力的证明。
国字号殊荣为何青睐汤沟?
国家工业遗产之所以青睐汤沟,与其对文化的重视分不开。
美酒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充满仪式感的表达方式。随着酒类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理性化和个性化,酒业愈发注重酒类文化属性和品牌形象,美酒文化正在成为酒业发展的新动能。
汤沟向来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抱朴守拙,甘为“中国白酒守艺人”。
汤沟酒上溯先秦,中兴北宋,鼎盛于明清,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历史文化名酒之一,千百年来博得众多文人墨客的讴歌赞颂。“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便是清代戏曲作家、诗人洪昇品尝汤沟酒之后留下的佳句。
汤沟酒之名,不仅见于文字,还见于现实。
始于明清的数百口老窖池至今还在连续使用,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手工酿造窖池群。凝聚着数代匠人技艺精华的“汤沟七法”更在薪火相传中日臻成熟。为保传统酿造技艺不间断传承,汤沟始终坚持延续运行国内最大规模的手工班组,有近600人的工匠队伍从事纯手工酿造,其中,传统守艺人达360名,采用7人师徒班形式将传统酿造技艺心口相传。
在数代汤沟人的坚守传承下,汤沟酒酿造技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汤沟酒的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令其扬名四海。早在1915年的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汤沟酒就获得了银质奖章,此后,又相继获得国家级金银质奖8枚、部级金银质奖15枚、4枚国际金奖。汤沟酒成为中国白酒十大创新品牌、中国白酒质量优秀产品,还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汤沟酒业则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为了鼓励企业在保留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创造性地规划、开发、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3年印发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明确“支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街区、创新创业基地、影视基地、城市综合体、开放空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等”。
汤沟近年来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讲好汤沟故事、打造文化名片等方面也动作频频,表现可圈可点:汤沟酒生态文化旅游区已经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工业旅游示范区,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地灌南县被评为“中国白酒之乡”“世界美酒特色产区”。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汤沟总结出了一道公式:美酒生成=优质产区+独特工艺+极致匠心。其中,优质产区是最稀缺的资源,产区环境决定工艺与酒体风格;最好的工艺是产区优势的放大器,随势赋形,道法自然最适合才是最好的;唯有极致匠心方能成就产品品质,因此,品牌必须认定一个方向,努力做到极致,力争呈现最好的产品。
汤沟酒业董事长朱耀汇表示,汤沟的发展既得益于汤沟的酿酒天选地,更得益于对老窖池、老工艺、老味道的坚守、创新和传承。围绕公司“新十年、新百亿”规划,汤沟坚持做自己,做全国最大的手工世家;做特色,做中国浓香白酒典范;做品质,传承创新好苏酒浓香老味道。
汤沟酒业对文化的坚守、弘扬,不仅保证了中国传统白酒酿造技艺代代相传,更彰显了汤沟酒业的初心与责任、民族品牌的使命与担当,也是“国家工业遗产”这项殊荣授予汤沟的原因所在。
扛起活化文化遗产的大旗
国家工业遗产之所以青睐汤沟,还有一层用意:希望汤沟能够扛起活化文化遗产的大旗。
近年来,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工信部于2017年启动试点工作,并于2018年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截至目前先后发布6批国家工业遗产,抢救性地保护了一批蕴含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见证新中国工业发展、传承工业精神的重要工业遗产,取得了明显成效。
酒业亦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
《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构建中国酒文化体系,通过对酒文化的挖掘、梳理、传承、创新和弘扬,揭示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价值”。
为此,中国酒业协会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文化蓬勃世界、品牌磅礴未来”的中国酒业愿景以及“文化强国重要名片、产业文化国际典范”中国酒业新文化愿景。其中,中国酒业第一个“中国酒文化月”、中国酒业第一个文化管理标准“活态文化遗产团体标准”更是得到了全国、全酒种代表企业的共同支持。
当今,我国工业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历史性跨越期,这一时期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与制造强国相适应的工业文化软实力。然而,放眼全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将工业遗产视为负担而非财富的情况存在。因此,保护工业遗产的任务急迫而重要,保护工业遗产任重道远。管好、用好工业遗产,真正让工业遗产活起来。已经成为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内容。
作为中国白酒骨干企业,地方经济发展龙头支柱企业,汤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并以“精耕酿造之业,秉持酿造之魂,传承汤沟浓香”为使命,以“酿一瓶好酒”为企业己任,以“生产消费者最满意产品”为企业追求,以“中国白酒守艺人”为企业核心诉求,秉持“传承匠心、诚信担当、和谐共进、创新奉献”的价值观,紧跟时代步伐,守心守艺,创新谋变,不断超越,形成了汤沟独有酿造技艺、酿酒文化、独特风格,在中国白酒酿造行业独树一帜。
在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从市场建设、队伍建设、科研建设、产能建设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共筑百亿汤沟伟业,挺进中国白酒二十强而不懈奋斗。
未来,汤沟将扛起活化酒业文化遗产大旗,全力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切实提高保护能力和水平,持续推动工业遗产传承与利用,凭借资源优势,聚焦文化传承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讲好新时代中国工业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认识、认同中国工业,为中国酒业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于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