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佛慧山过英雄关,想到梁山贼人的身子骨应是极好的,谈宋江遗闻

白莲看世界 2024-09-01 04:40:32

处暑已过,秋天是真的来到了,虽然还要再热上几天。

多次到济南,但千佛山风景区一直没有逛全,这次打算把千佛山南麓也就是旅游路以南的佛慧山逛一遍。

佛慧山风景导图

佛慧山,俗称大佛头,是济南市区最高的山,海拔460米。

开元寺遗址的千年古道

我们是从开元寺入口上山的,一直到开元寺遗址,看完遗址,想从这里去看大佛首,结果迷路了。我搞不清楚走哪条石阶线路上山了,肯定不能按来时的路线下山,走了另一条道,没多远一时醒悟,这也是下山道,应该是东南入口。

于是折回来,在开元寺遗址外站了一会,看了一下别的游客走的方向,于是果断跟了上去,果然转了一个小弯,看到开元寺遗址后面的红墙,也看到大佛首的指示牌。在转角石阶处休息了一会,凉风习习,这应该是在佛慧山吹到的最凉爽的一段风了。

心想,古人可能也是走遍全山,发现这里风水最好,所以才在这里建了寺庙。然后沿石阶往山上走,转了几弯到了大佛首。感觉上大佛首所在平台之前百十米的石阶路非常陡。

看到大佛首,只有佛头,没有身子,忽然想到《暗神话:悟空》里没有头的灵吉菩萨,心想古人也挺浪漫的——这里只见到一个巨大的佛头,下面的佛的身子和佛慧山融为一体,是不是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巨大的佛的身上蠕动?

回望远方的大佛首露台

到了大佛首,似乎佛慧山最出名的景观看完了。然后前面还有石阶路,是回头下山还是继续走?一时拿不定主意。看见一位中年女性坐在石阶旁,上前询问前方的风景,她嘟囔了几句,我们也没听明白。于是就不问了,我们继续顺石阶往前走,一会向下走,一会向上走,还经过亭子。

中间有歧路的地方,我判断是下山路线的一律不走,坚持往前往上走,于是经过了千米画廊。原本,我以为这里有些壁画或者其他什么形式的画作,不料只有很长的步廊,走到头才看到介绍,原来这里是把周边山景当作赏心悦目的画作的。所谓人在画中游,你看到山间小路上的人是风景,山间小路上的人看你也是风景。

遥望济南城区,“齐烟九点”湮没在高楼大厦里

这里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边可以远眺市内的高楼大厦,一路看来风景确实不错。我这个人恐高,一上高楼楼顶往下看就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不舒服,但很奇怪,不论爬多高的山,站在悬崖边上,不管有没有护栏,往下看的时候都没有眩晕或者害怕的感觉。大概这也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之一——大自然的东西不会让人过于害怕,即便让你感到害怕的地方也比较容易克服恐惧心理。

最后,走到一个岔路口,往左走,指示牌是英雄关,往右走,指示牌是黄石崖造像。想了一会,先往右走,看完摩崖造像,再拐回到三岔口走左边石阶路。

这一段下山路相当不好走,是第二段比较陡的路,下山走得很慢。心想,之所以叫英雄关,大概古人认为只有英雄才有这么好的体力走这段陡峭的山路吧?

在这段很陡的石阶路上,迎面碰到几位很精神的小伙子,有个小伙问我,到山顶还有多远?我说半个小时走不到,路倒是不远,就是有些石阶路太陡。后面一个小伙子就说,爬完山今天就不用拉练了。

英雄关下山石阶

又过了一会,我们下到环山公路,看到一辆武警的汽车停在那里,这才知道那几位小伙子可能是穿着便衣的武警,体力会很好。

忽然间,我就想到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你瞧我这思维,就像《尤利西斯》最后的章节描述的那样,跳跃度太大了——我不过是爬了一段山,就联想到古代的“贼人”,现在的“梁山好汉”。

我忽然想到,古代贼人天天生活在梁山上,进进出出都是这种山路,不论是出山打劫,还是进山搞什么“百鸡宴”,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且我还预想到,如果山里下暴雨,人若这时候生病,背着病人走这种陡峭的山路也是很危险的。

今天,我只是兴之所至,走走这种山路,古人要是在山里落草为寇,时不时还要应对官兵剿匪,要经常在山里四处游走,没有好体力真不行。

于是,我对过去梁山贼人的印象大为改观。真的,虽然以前对武松、杨志、燕青这样的梁山好汉感觉很威猛,但是像鼓上蚤时迁、白日鼠白胜这样的宵小之辈是看不起的,但想到这些宵小能够比我更顺溜地天天在山上爬高爬低,想来体力也是极好的。

在山上就想到这些,然后下面又是选择,直接往下走,就是英雄关入口。我们还是沿着环山公路往东走了走,走到黄石怀古,从这里下山,就到了黄石崖入口。歇了歇,走到千佛山南门的公交站坐车回城了。

回来以后,想到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好汉的话题,意犹未尽,于是找点资料读了读,发现这个历史上有点名气的宋江起义多多少少和济南还是有点关联的。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侯蒙传》中侯蒙上书有对宋江起义的记载,虽然很简略:“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说明宋江起义并不算小,连皇帝老儿都给惊动了。侯蒙向宋徽宗建议:“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当然宋江起义未必正好三十六人,因为三十六人可能是小头目,底下还有一些士卒,不然数万官兵也不可能拿宋江起义军无可奈何。

宋江在今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流窜,所到之处官军束手无策,直到最后来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区),被守将张叔夜设伏俘获。据《宋史》卷二百五十三《张叔夜传》:张叔夜“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当时宋江等人按律当斩,但是宋徽宗念及宋江是个汉子,于是赦免了他,把宋江三十六人都招安了。诏安以后并未让宋江去打方腊,因为此时方腊起义已经失败半年了。

历史上也没记载诏安以后宋朝朝廷故意设计杀害宋江等人的事,相反根据记录,宋江队伍当中一些人都被授予一定的官职,在北宋被金朝灭亡时还是积极抵抗并战死的。说明,宋江等人切实通过招安成为北宋的官员,最终是在忠于北宋朝廷的情况下战死。

一群可歌可泣的“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农民起义英雄最终演变成封建王朝镇压人民、维护统治的的“爪牙”,这很讽刺吧?然而这就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宿命,不被招安、就被剿灭,或者叫地主集团篡权,成为创建新封建王朝的先锋队。

过去有一种论点,说历史记载宋江起自山东,这里的“山”指太行山,所以宋江起义军是太行山贼。但据现在资料分析,宋江起义军流动范围很广,可不仅仅局限于太行山一带。

根据据南宋小说《宣和遗事》说:“宋江杀阎婆惜后,直奔梁山泺”。元人陈泰、陆友仁的诗文也谈到宋江起义于梁山泊。今山东梁山有宋江起义的古迹传说。

《大明一统志》卷二十三《兖州府·山川》记载:“梁山泺在东平州西,宋,宋江为寇,当保此中,有黑风洞”。《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三《东平州》载:“梁山,州西南五十里,接寿张县界,本名良山。……山周二十余里,上有虎头崖,下有黑风洞。山南即古大野泽。宋政和中,盗宋扛保据于此,其下即梁山泊也”。

《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九《兖州府·山川·粱山泊》记载:“古大野泽之下流,汶水自东北来,与济水会于梁山之东北,迴合而成泊。宋时决河汇入其中,其水益大。故政和中,剧贼宋江结寨于此。”

按照这些记载,宋江起义军确实在梁山泊存在过。但现代也有人质疑,《水浒传》里描述梁山泊有八百多里,似乎是施耐庵根据活跃在洞庭湖地区的钟相、杨幺起义的环境想象的宋江起义情况。但也有搞古代地质的专家指出,梁山泊在古代是名为大野泽(巨野泽)的大湖,该湖上万年前可能有青海湖那样大,然后逐渐萎缩,到宋代已经变小了不少,到明清时更是淤塞,几近于无了。

但宋朝时梁山泊不小,北宋韩琦的《过梁山泊》描述了当时的盛况:“巨泽渺无际,斋船度日撑。渔人骇铙吹,水鸟背旗旌。蒲密遮如港,山遥势似彭。不知莲芰里,白昼苦蚊虻。”

但宋江起义军本质上不是驻守在梁山泊一带的“山贼”,他们其实是“流寇”。宋江等人也许盘踞在梁山泊一段时间,把周边富户打劫完了,没有生活资料了,就开始了流动抢劫。这样我们根据历代记载,就可以大致勾勒出宋江起义的范围。

南宋李埴《十朝纲要》卷十八: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诏招抚山东盗宋江”。

北宋方勺《泊宅编》卷下: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以京东城宋江等出青、齐、单、濮间”。

《宋史》卷二十二《徽宗纪》四: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淮南道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

宋江起义的范围,恰恰少画了受招安的大名府进军箭头

由此可以勾勒出宋江起义的大致范围。这当中的“齐”,就是齐州。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章丘、长清等5县。当时的济南城肯定不大,我们从现在济南地图上的护城河、西门等地名大致可以判断老济南城的西界与南界。

当时宋江起义军过齐州,也就是济南,肯定没有劫掠州县所在城市,如果宋江起义军确实攻城了,地方志不可能不记载,这是大事件。宋江起义军可能就是在城外一些村镇抢些富庶人家的粮资,也许就在南部山区一过而已。山路坎坷,适合能吃苦的农民军行走,骄奢腐败的官军在后面追剿恐怕不易。

也许宋江起义军走过千佛山或者佛慧山这些山区,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而已。上千年前的事,宋江起义军走过没走过这里根本没有明确记载,也无遗迹留存下来,真和我们现代人也没太大关系。

不过,宋江起义军和济南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交集。

北宋名臣李若水在元城(今河北大名城区)县尉任上,写了一首纪实诗《捕盗偶成》,此诗确证宋江等三十六人接受朝廷招安的史实,终结了学界关于宋江招安与否的论争。诗曰——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嗷嗷赤子阴又言,又愿官家早招却。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招降况亦非上策,政诱潜凶嗣为虐。不如下诏省科徭,彼自归来守条约。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

《宋史》李若水有传: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原名若冰。上舍登第,调元城尉、平阳府司录。试学官第一,济南教授,除太学博士。”

据《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一《靖康忠愍曲周李公事迹》记载,李若水在宣和六年(1124 年) 春任济南府府学教授(主管教育的官员),他担任元城县尉的时间是宣和四年、五年。根据《捕盗偶成》诗中“去年宋江起山东”、“今年杨江起河北”两个时间点,判断宋江起义军受招安应该是宣和五年( 1123 年) 李若水离任前。

宋徽宗于宣和四年(1122年)正月十一日下诏剿灭宋江,“令大名府路安抚使邓洵仁选择兵将,河北漕臣吕颐浩、黄叔敖应副随军粮草,提点刑狱高公纯不以远近粘踪捉杀,廉访使者钱怿随逐监督,不踰一月剿除”。“不逾月”宋江即接受招安,时间应该在宣和四年(1122年)二月。

《捕盗偶成》言明宋江接受招安,并非兵败被擒。这就与宋江起义军在海州被张叔夜生擒有了矛盾。据其他资料,宋江入海州这段时间与剿灭方腊时间冲突,有可能是宋代人根据传言记载错误。李若水是忠正之臣,因斥责侮辱被俘的宋钦宗的金国完颜宗翰被害,时年三十五岁。此人记载自己亲见受招安的宋江三十六人在大名府,身着官服、意气骄然地在大名府游街,他的记载应该更准确一些。

历史上宋江三十六人被招安后自然没有征方腊,而是随同北宋军队伐辽。据《三朝北盟会编》卷六记载,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相约攻辽,宋徽宗命童贯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率宋军伐辽。童贯手下有一员大将叫杨志,《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七称杨志为“招安巨寇”,此杨志应是宋江三十六人中的杨志。

关于宋江被招安一事,其实北宋官员里面也是有争议的。李若水就不赞同招安主张,他认为朝廷的官职不能随便授给宋江这类“草寇”之辈,要授予贤者。对待起义军,招安并不是通行的办法,不如朝廷减轻百姓负担的苛捐杂税,这样才能避免百姓造反。但他官卑职微,自知他的主张不可能传到皇帝那里,感到十分无奈。

后来,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也被称为《忠义水浒传》。清朝作家俞万春对《水浒传》记载的梁山起义军的结局非常不满,认为拔高了这些“盗匪”的地位,于是紧接着《水浒传》第七十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的故事续写了《水浒传》,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小说《荡寇志》。这里的“寇”自然是指宋江起义军。

俞万春是十分敌视农民起义的,他在嘉庆中随父“剿匪”。道光初年,又随父在桂阳镇压梁得宽、罗帼瑞起义,“获首百余人”,将梁得宽“立毙杖下,毁其器械,夷其巢穴,除其强梗”。又镇压赵金龙为首的瑶民起义,得到“功名”。鸦片战争后创作《荡寇志》,二十二年乃成。

由此可见,历代对农民起义褒贬不一。农民起义对摧毁封建统治基石有所作用,但也会荼毒乡里,影响社会生产,功过参半吧。

由《水浒传》还衍生出来一部大名鼎鼎的《金瓶梅》,《金瓶梅》的写作手法又被《红楼梦》借鉴过去,这就不多说了。

秋后登了一次山,因山路陡峭产生一个念头,然后敷就了一篇文字。

0 阅读:3

白莲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