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温静导读:总台央视频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中,让AI遇见神话,一段从上古传说到现代文明的神奇之旅就此开启。在AI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国神话》对AI技术在影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哪些探索,对于文化传播和行业发展又有何借鉴和指导意义?
来源:CMNC—主编温静
当嫦娥遇到“嫦娥五号”会是什么表情?如果夸父与“夸父一号”跨时空对话会聊些什么?精卫见到现代填海技术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如今AI给出了它所理解的答案。总台央视频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中,让AI遇见神话,一段从上古传说到现代文明的神奇之旅就此开启。
《中国神话》由央视频、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联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合作推出,它获得了2024年001号微短剧网标,是国内对AI技术进行全流程影视化运用的先锋实践。该系列微短剧由六集构成,分别是《补天》《逐日》《填海》《奔月》《尝百草》《治水》,目前已圆满收官。播出期间,受到了行业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关注与热议。在AI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国神话》对AI技术在影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哪些探索,对于文化传播和行业发展又有何借鉴和指导意义?
1
如何用AI“拍摄”一部微短剧
《中国神话》是总台对AI全流程制作的全新实践,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等环节全部由AI技术完成,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对现阶段AI技术的赞叹和好奇:“AI编剧”“AI美术老师”“AI导演”“AI音效师”究竟都有哪些技能?
据制作团队介绍,在《中国神话》创作过程中,主要使用了现有AI技术的“文生剧本” “文生图” “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和“文生音频”这五个重要功能。团队首先邀请AI大模型做“编剧”,将创作者的创意描述转化为剧本并进一步细化为分镜头脚本;后通过每个镜头数十次地打磨,引导“AI美术师”生成想要的关键帧图片,而后与“AI后期导演”大模型反复沟通动态效果,通过对图片运动幅度、运镜效果的多次拍摄,完成动态视频画面制作。再搭配与“AI音效师”大模型联合创作的音乐音效,并与“AI配音员”大模型合作配音,一部AI全流程微短剧就此诞生。
不同于以往AI作品的强视觉冲击性、剧情片断式、概念写意化风格,《中国神话》为了讲一个完整的好故事,在创作中更加注重人物呈现、逻辑连贯、情感表达等内容性部分的制作。
其中在“文生图”环节最需要发挥文字功力:为保证呈现更具东方审美的神话场景和人物,并保证角色的统一性、剧情的连贯性,需要创作者上百次地打磨提示词,并干预现有AI工具的欧美化审美,以生成想象中独具东方韵味的神话人物与场景。
在“图生视频”环节,为最大限度地去提升角色的“演技”,探索剧情人物的动作连贯与情感表达,制作团队对人物主体的动态感需要尝试多种参数搭配,以克服主体运动幅度和画面稳定性不同步的技术难题。例如,在“中国神话”系列《填海》中,单让鸟的翅膀和羽毛在风浪之中微微扇动这2秒钟灵动的画面,需要创作者无数次地调整参数搭配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最需要运用AI技术强大写意能力的是配乐创作环节,而这更考验创作者渲染场景与表达情绪的能力,创作者只有对剧情场景和角色情绪理解到位、表达在点,才能提示AI创作出最贴切内容表达的背景音乐。
可以看到,《中国神话》作为当下AI全流程制作的探路先锋,从剧本创作到场景构建、叙事表达,凭借AI技术的全流程介入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也为作品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制作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对内容故事性的用心引导与把控,让古代与近代融合,神话与科技碰撞,也让AI技术回归到工具本身,助力创作者们更便捷、更低门槛、更多元地将创意可视化。
2
为什么要选“中国神话”题材
来拍摄AI微短剧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精髓的延续,涉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继承和创新。而AI制作是文化传承的现代化表达,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借此以新的媒介形式进行传播,并由此焕发新的生机。《中国神话》就是这样一部极具民族特色的AI影视作品,其以AI技术为媒介,通过叙事视角的转换,巧妙地将传统神话故事引向现代和未来,实现了神话中经典意象与当代人类文明的深度连接,使上古神话传说在新的时代中有了精神回响,并让传统文化这颗种子在AI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在“中国神话”系列作品《尝百草》中,神农氏为拯救困于疾病的百姓,不惜以身试毒尝百草治病的奉献精神,与千年之后,屠呦呦秉持着“尝百草”精神亲自试药,寻找到抗疟疾有效良方的榜样力量,进行了古今跨时空合鸣,展现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而在《补天》中,从女娲炼石补天、护佑万物生灵,转换至现代人类携手面对臭氧空洞自然灾害,彰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内涵。《逐日》篇中夸父与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奔月》篇中嫦娥与“嫦娥五号”实现的梦幻联动……《中国神话》系列微短剧通过对上古神话的全新演绎,让传统文化不仅得以传承,更在AI世界和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在日前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总台发布《中国神话》多语种版本,让在场的世界各国媒体见证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中国神话》也获得了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志峰、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等多行业专家的好评肯定:总台央视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现出崭新的创造力、独特的表现力和前沿的科技想象力,提升了微短剧的品质和传播效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AI微短剧的创新举措,不仅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更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动力。
3
总台AI计划全揭秘,
影视行业AI探索的下一步竟然是……
AI技术对影视行业的赋能,从初期的辅助决策发展到如今的全流程制作,未来势必走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神话》作为总台在AI领域对“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融合的实践,展现了国家级媒体平台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的决心与行动,也为AI微短剧创作树立了典范。从此,AI微短剧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据悉,《中国神话》之外,总台央视频正在对AI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索和布局,包括央视频正在热播的以经典典籍为蓝本打造的AI微短剧《AI看典籍》、聚焦文旅推出AI微短剧城市品牌传播计划、上线“AI视界”频道、打造《央视频AI晚会》等,不断激发“AI+”的活力,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资源进入AI视频产业,拥抱科技进步,携手开拓新领域。
对于整个影视行业而言,国家级媒体主导项目将产生示范和辐射效应,促进微短剧市场的规范化、精品化发展。一方面,制作团队集合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人工智能工作室以及清华大学元宇宙文化实验室的力量,展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和科技产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神话》的AI全流程制作,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和生产流程,将激发更多有优秀创意的创作者投入尝试,推动微短剧市场的内容多样化发展。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始终站在文娱行业的前沿,不断探索和引领创新潮流。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将有更多有创意、有细节、有看点的AI微短剧作品涌现出来,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纷呈的视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