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张学良活捉蒋介石前的合影

许诺言真 2025-02-26 15:18:59

1936年10月26日,张学良与蒋介石同登华山,于苍龙岭留影。照片含蒋介石、张学良,其身后分别为侍从室主任钱大钧中将与少将高级参谋蒋孝先。

35岁的张学良照片中满脸疲惫,难掩其“民国十大美男子”往昔,49岁蒋介石虽微笑,实则两人已离心。蒋介石未料47天后遭张学良扣押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1901年生于辽中平原,与姐在战乱中度过童年,历经忧患。未及三十,因父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亡,他接任东北军政,成为当时全球最年轻的掌权者。

张学良后任东北边军司令及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与蒋介石结为兄弟,因此深得蒋介石信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率军撤至关内,并请蒋介石共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共同发动了影响深远的西安事变。

1936年10月22日至12月7日间,张学良屡次劝说蒋介石终止内战、共同抗日,但均遭到蒋介石的坚决拒绝。

12月9日,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在西安举行。然而,一名小学生被特务军警开枪打伤,这激起了群众的强烈愤慨。随后,他们决定直接前往临潼向蒋介石请愿示威。

蒋介石命张学良阻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开枪。张学良遇游行队伍,力劝学生回去,并承诺一周内回应要求,若做不到,愿承担任何责罚。

当晚,张学良会晤蒋介石,重申抗日之请,并恳请释放学生。蒋怒回:“对待这批学生,唯有以机关枪扫射一万,别无他法。”

张学良闻后大怒,质问道:“机枪何故不击日军,反伤爱国学生?”遂与蒋介石激烈争执,当晚愤而决定兵谏,东北军于临潼华清池俘虏蒋介石,西安事变由此发生。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送结拜兄长蒋介石返南京,随即遭软禁,时年仅36岁,此后他被“管束”长达四五十年。

西安事变扭转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张学良因此被囚禁半世纪,杨虎城及其家人牺牲。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高度赞扬张、杨两位将军的民族大义与崇高人格。

张学良遭软禁,发妻于凤至伴其辗转多地三年余。1940年,于凤至因乳腺癌赴美治疗,托子于友,赵一狄回国专陪张学良,自此不离。

1945年春,张学良赠蒋介石怀表,暗示时过境迁应获自由。蒋则以鸟笼回礼,表面示意养鸟,实则令其继续身为笼中囚。

1957年9月蒋介石七十大寿,张学良赠怀表为礼,寓意向往自由。蒋回赠精美手杖,暗示:“年岁已高,当重健康,勿多虑,可持杖外出散心。”

1959年,蒋介石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制,他随后迁至台北北投复兴三路70号的自建红色二层楼,但仍需警卫员保护。

1964年7月4日,张学良与赵一荻在台北北投温泉区教堂举办小型婚礼,宋美龄等人见证。当时张学良64岁,赵一荻54岁,昔日“赵四小姐”已青春不再。

张学良于上世纪70年代重获自由,彼时他已年逾七旬,风采不再。1988年,蒋介石与蒋经国相继离世后,对他的“保护”措施逐渐放宽。

1991年,张学良与赵一狄赴美探亲后,选择定居夏威夷。至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异国逝世,享年101岁。

张学良晚年回忆西安事变时坚称:“身为军人,按理当受军法,但凭良心而言,我无悔所做决定。”

张学良一生行事遵循本心,性情使然。其一生功过参半,西安事变尤为关键,扭转了历史进程,奠定了中国现今繁荣基础。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