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路到高速,领克08EM-P的安全,是全场景的稳稳托底!

极速汽车小侃吖 2025-04-17 15:08:41

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突破,消费者对车辆安全的关注已从传统的车身刚性,转向电池稳定性、高压系统防护、智能安全技术的全维度审视。电动化带来的电池自燃风险、碰撞后高压电泄漏隐患,以及车身结构与电池布局的平衡难题,让安全成为新能源时代无法回避的核心课题。车辆需要同时满足两项硬指标:一是在极端撞击中保持乘员舱完整,二是电池系统在挤压、穿刺、高温等极端条件下零起火、零爆炸。

领克08 EM-P正是基于这一逻辑,通过材料革新、结构优化与智能防护系统的协同,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时代的安全标准。

从电池到车身的双重堡垒

领克08 EM-P的电池包以“防撞、防水、防辐射、防自燃”为核心目标,采用潜艇级“田”字型加强梁框架,通过横向与纵向交叉的金属梁将电芯模块隔离。底部覆盖DP1180兆帕超高强度护板,强度达到普通钢材的两倍,可抵御碎石冲击与底盘剐蹭。在碰撞发生时,独创的“三叶草”传力路径将力量分散至侧梁、主纵梁与电池包外框,确保电芯零触碰。当车辆发生意外时,高压系统可在50ms内切断电源,整车电压快速降至60V以下,远超国家5秒断电标准,有效避免触电和短路风险。电池组还通过103项严苛测试,其中42项远超国标,包含针刺、挤压、高温烘烤等极端场景验证。

领克08 EM-P依托CMA Evo原生新能源架构,车身高强度钢及铝合金占比达75%。车身前方采用航天级7系铝合金“日”型截面前防撞梁,搭配288毫米全铝合金超长吸能盒,碰撞承载能力提升30%。侧面防护通过一体式1500MPa热成型硼钢门环与2000MPa车门防撞梁实现核潜艇级强度,结合“CBS”门槛超弹体蜂窝填充技术,在减重40%的前提下提升刚性。车尾的“吕”字形后防撞梁由980MPa辊压钢制成,与190mm超长吸能盒形成贯穿式防护。底盘部分通过“四横四纵”框架梁专利结构,为电池包提供360°无死角保护,四条传力路径最大化化解碰撞能量。这种结构设计让车辆在120km/h高速撞击、81km/h钻卡等极端工况下,仍能保持乘员舱结构完整。

真实事故中的“硬核表现”

领克08 EM-P的安全性不仅停留在实验室数据,更在多次真实事故中经受住了残酷考验。在贵州铜仁的冰雪山路,一辆领克08 EM-P为避让货车冲出护栏,从60米悬崖翻滚五圈落地。事故后A/B/C柱完好无损,物理门把手正常弹出,车内三人仅受轻微擦伤并自行开门逃生。另一案例中,车辆以120km/h时速正面撞击收费站石墩,车头严重损毁、前轮脱落,但乘员舱未变形,气囊及时弹出保护车主仅受擦伤。

更惊险的场景发生在盐城S226省道,一辆领克08 EM-P以81km/h追尾违规左转的卡车后钻入车底,A柱保持直立,电池包未受挤压,高压系统50ms内自动断电,SOS紧急呼叫第一时间接通并联动120救援。事故后车主仅轻微挫伤,自行打开车门脱困。这些案例凸显出车辆在事故中的三大特性:乘员舱生存空间未被侵入、电池系统零起火泄漏、智能防护系统快速响应。

领克08 EM-P还通过了中汽研中国首次新能源60km/h侧碰叠加柱碰测试,测试动能达国标3.3倍,碰撞后双车电池包完好、高压断电、车门正常开启、假人伤害值达标。当行业还在争论安全标准时,领克08 EM-P已用真实案例证明:安全不是实验室里的数字游戏,而是危机时刻的生命防线。

从电池包的“四防”设计到车身的材料革命,从毫秒级高压断电到智能救援系统,领克08 EM-P的每一项技术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当意外发生时,如何让用户“全身而退”。在新能源赛道陷入续航与智能内卷的当下,这款车选择回归安全本质,用扎实的工程思维诠释对生命的敬畏。

0 阅读:0

极速汽车小侃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