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亮剑中常乃超的暂七师真的是杂牌军吗?

丰银历史 2024-06-16 10:08:53

千万别小看了“暂编师”的番号,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辽沈战役中被东野名将韩先楚消灭在锦州外围义县的敌军,就是滇军的“暂编第20师”王志高所部,全师兵力为半美械装备的7500余人。

为了解放义县城全歼暂20师,韩先楚奉命统一指挥了东野三纵、二纵第5师外加炮纵主力,共计60000余人进行攻城作战,付出了3000余人的伤亡代价,更遗憾的是,东野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也牺牲在义县城下。

所以要注意,“暂编师”并不是什么乌七八糟的非正规部队番号,它也是正规军的“正经”番号,比如暂20师的上级单位滇军第93军,所属三个师都是暂编师的番号:暂18师、暂20师、暂22师,也是锦州守敌的骨干力量,配水池、大疙瘩都是这帮家伙守的,你能说是战五渣的部队吗?

历史上,国民党军队既有暂编师的番号,也有暂编军的番号,其实仅仅从番号上很难看出部队属性来。

“暂编师”的番号是什么性质呢?通俗点说,就是暂时完成了师级建制的编组,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考察期,尚未经最高军政部门“点验与核准”的部队。

那么无论是中央军嫡系、旁系或者杂牌军,所有新组建的步兵师都可以临时授予“暂编师”的番号,而一俟通过了考察期,并且完成了点验与核准,这些暂编师就会被授予正式的数字师级番号。

比如历史上真正存在的暂编第7师,其实是绝对的中央军嫡系部队,隶属于宋希濂第十四兵团之第28军,完成点验后改番号为陆军第195师,后来大部起义了。

所以暂编师若想“转正”,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要在实战中通过考察期,第二须经军事委员会军政部(1946年以后是国防部第五厅)的点验与核准,看这支部队到底有多少人枪,够不够达到师级建制的标准。

这就是何应钦死死把持军政部长的位置,长达十四年的原因,因为主管军队的编制、番号和装备,权力实在太大了。

一般来说,中央军嫡系部队“转正”的时间较快,因为军政部门没必要卡着,半嫡系就要稍慢一些,至于杂牌军那完全看老蒋的态度了,因为限制地方实力派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给了正规番号,地方军阀就可以合理合法的扩军要钱,这是老蒋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考察期”的上限可以是一万年!

最早的“暂编师”番号出现于抗日战争初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国民政府急需新建大量部队来投入战场,但是受两个方面的限制,当时的师级番号不太够用:

一方面是曾经规定陆军师的数量以200个为上限,另一方面就是“点验”也确实来不及,于是将这些新建部队按基本性质,纷纷授予了“新编师”、“预备师”、“暂编师”甚至“荣誉师”的不同番号,这里只说暂编师。

从1938年到194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先后批准了66个暂编师的番号,部队性质多为原各省的保安部队、警察武装甚至是收编的土匪武装,其实军政部也懒得第一时间进行点验,真实想法是先打着看看(传说中的考察期),万一在战场上打散了岂不是省事了?

因此,只有少数在抗战中表现越来越好的暂编师,最终才通过了点验,然后“转正”为正规的陆军师,比如湘军的暂编第5师、暂编第6师,打起鬼子来那是不含糊的。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大裁军,理论上要取消所有的“新编师”、“预备师”、“暂编师”的番号,要么转正,要么裁撤,但是这项工作仅仅进行了一年还未彻底完成(比如新六军的新22师、新一军的新38师),解放战争又爆发了。

随着各大战场蒋军部队不断被歼,又得大量扩编和新建部队,于是“暂编师”的番号重新出现了。实际上,组建暂编师数量最多的三个人是:东北的陈诚、华北的傅作义和山西的阎锡山。

陈诚1947年夏天就任“东北行辕主任”以后,为了挽回颜面跟东北野战军PK一下,对东北的部队进行了大肆调整和扩编,将原来的12个保安纵队(基本都是伪满军)全部升格为“暂编师”,期间一口气申请了14个暂编师的番号,从暂编第50师一直到暂编第63师。

应该说,这些暂编师确实属于杂牌,战斗力也是渣渣,基本都是分编到各军之中担任配角,一打起来就被东野轻易扫平了,然而从指挥系统和军官群体来看,这些暂编师还真不算杂牌。

不过同在东北的滇军第93军各师,可不是陈诚给弄的番号,该军早在1945年6月组建时,就已经辖有三个暂编师的番号,属于抗战后期龙云自己扩编起来的部队。

滇军要壮大,老蒋肯定不开心,但是当时又不好公开反对,于是给了暂18、暂20、暂22等三个师的番号,并且一直不予点验和转正,原本是打算等到合适的机会裁撤掉,结果一年后这三个师都投入了东北战场,也就顶着暂编的番号干活了,直到被歼 —— 这就是一万年的上限。

傅作义是1947年底就任“华北剿总”总司令以后,得到老蒋的允许,可以直接接收美援武器扩编军队,所以先后组建了两个暂编军和若干暂编师。

比如《大决战》电视剧中去救援35军的安春山第104军,就是1948年9月由“暂编第三军”转正的,该军原辖暂编第10师、暂编第27师、暂编第31师,老蒋当时要仰仗老傅,遂批准分别转正为第161师、第196师和第269师(分批授予的)。

阎锡山的军队在山西也是自成系统的,所部晋军在抗战时期就得到了一堆暂编师的番号,老蒋对他的态度跟龙云差不多,既用且防,当需要利用他对付日军、对付解放军的时候,也会“开恩”给一些编制,大多数都是暂编番号,但是又担心阎老西坐大,所以始终不给“转正”。

在解放战争时期,晋军部队中有暂编第39师、暂编第40师、暂编第44师、暂编第45师、暂编第46师等番号,最终全部被歼。

那么在解放战争中,为什么被我各大野战军歼灭的中央军嫡系部队中,仍然有一些暂编师的番号呢?原因很简单,这些暂编师都是在战争第二年以后,蒋军各战略区自行新建或者扩建的师级单位,部队拉起来以后,也确实向南京“国防部”申请了番号。

但是军事形势一天三变,各个战场都被打得焦头烂额,南京高层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对这些暂编师进行点验,结果就是有的暂编师门路野后台硬,迅速“转了正”,有的只能仍然顶着暂编的番号在作战。

实际上,到解放战争中后期蒋军早已经打破了陆军师不超过200个的上限,有据可查的正规师番号已经授到了第385师,所以一些半嫡系的暂编师,或者是碍于情面不得不“转正”的杂牌暂编师(比如傅作义绥远系部队的),逐步都给了正规数字番号。

至于滇军、晋军、马家军等一些地方杂牌,那就是拖着不办,继续无限期“考察”,比如马鸿逵的暂编第10师,一直到被消灭也没有转正。

查了一下,解放战争期间蒋军共发放了63个暂编师的番号,其中有15个缺编,那么也就是说,真正组建起来的是48个暂编师。

除去很快就被歼灭的之外,后来授予的正规数字番号从第258师开始,延续到第297师(其间不是连续的,是大致排序)为止,可以看出,大部分还是最终给予“转正”了的。

2 阅读: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