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未任华东局书记,华野和三野的级别,因此比兄弟部队低半格?

丰银历史 2024-06-28 10:08:50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统筹党政军全部力量进而打败敌人,各战略区原则上要实施“一元化”领导,以免令出多门互相掣肘:

即各中央局书记同时兼各一级军区司令员(或政委)、各野战军司令员(或政委),以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总体来看,在逐渐形成的五大战略区中,唯独华东区是个例外。

陈毅夫妇

关于这个原则,地理上距离中央最远的东北区,执行得最为彻底,自1946年6月起,东北局书记始终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

以及1948年以后的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和东北野战军的司令员,注意罗帅是以军区第一副政委的身份,兼职东北野战军政委。

中原野战军的情况也差不多,早在1945年8月,由抗战时期北方局改组的“晋冀鲁豫中央局”即以小平同志为书记,稍后兼任晋冀鲁豫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政委。

1948年5月重新划分战略区后,再改称中原局书记、中原军区政委兼中原野战军政委。

西北区的领导体系稍显复杂,因为彭老总是以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身份,于1947年春临危受命,全权指挥西北战场的作战。

且初始兵力规模较小,还不足以组建野战军级别的编制,因此只称为“西北野战兵团”,直到7月间才改称西北野战军。

正式确立彭老总在西北的“一元化”领导,已经是1949年的6月间,经过必要的组织调整,彭老总出任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已改称)。

换句话说,各战略区具体情况不同,完全实现一元化领导的时间点也不尽相同。

唯一例外的是华东战略区,自1947年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成立之日起,陈老总即是以华东局副书记的身份,出任军区司令员、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单单华东区没有施行“一元化”领导呢?

陈毅等

01、陈毅和饶漱石的关系太过复杂

1941年那场事变以后,延安不仅下令重建了新四军军部,还决定将原“中原局”和“东南局”合并,组建了全权领导华中地区抗日的“华中局”。

华中局以少奇同志为书记(兼新四军政委),成为毫无争议的“一把手”。

彼时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治部主任饶漱石的党内职务,分别为华中局常委和副书记。

不过少奇同志返回延安之前,推荐了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之职,而陈毅职务调整为为副书记兼代军长,这就有些麻烦了。

陈老总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军政经验丰富,且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而饶漱石此前一直从事地下工作,也就是“白区党”出身,军中资历较浅。

在战争年代的华中局和新四军系统内,骤然间形成饶正陈副的关系,两人性格和工作方式又截然不同,出现矛盾是难免的。

陈、饶二人

双方之间的矛盾,在1942年10月的“黄花塘事件”中公开化了,两人分别致电延安汇报情况,最终的处理结果:

陈毅奉调回延安开会和参加整风,华中局和新四军的工作,交由饶漱石主持。

从表面上看是饶取得了胜利,并于1945年8月,正式出任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

然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陈毅到达延安后,毛主席虽然拒绝聆听陈毅的委屈,但是在稍后给华中局的长电中,却强调陈毅在执行中央路线上是没有问题的。

并且在七大结束后将“仍回华中工作”,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办法。

换言之,延安虽然默认了饶漱石在华中局和新四军的领导地位 ,但是饶试图将陈排挤出去的目的,却也没有达到,抗战胜利以后,陈毅仍然赶回华中工作,期间延安还特电华中局强调:

“陈毅同志昨日飞抵太行,转赴华中,陈毅态度很好,一切问题均谈通。分工:饶为书记及政委,陈为军长及副书记,其余不变“!

1945年9月,华中局和山东分局(级别比中央局低半格,但也直接受党中央领导)合并,正式组建中共中央“华东局”。

鉴于饶漱石之前的职务,那么华东局书记的人选,当然是毫无悬念的,陈毅则出任副书记。

如此,饶漱石以华东局书记的身份,兼任新成立的华东军区政委,成为华东战略区的“一把手”。

陈毅以副书记的身份,兼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其实是华东战略区的“二把手”,在组织上要接受饶的领导。

不过在华东军区序列内,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共同组建“华东野战军”时,中央军委却直接任命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

这样就使饶漱石成为西北、中原、东北和华东四大战略区中,唯一不在野战军兼职的中央局书记!

山东分局书记黎玉

02、陈毅的政治地位并不输于饶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饶陈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中央会担心因为“团结问题”影响作战;

另一方面,饶漱石此前严重缺乏军队资历和军事能力,硬塞到野战军系统兼职并不合适。

后来“让漱石学习战争指挥甚为必要”的指示电,倒是反证了这一点。

其实还有第三点,尽管陈毅未能成为华东战略区的“一把手”,但在党内的政治地位,并不低于饶漱石。

我们知道,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选举产生了著名的“五大书记”,同时产生了13人的中央政治局,而饶漱石并不在政治局委员名单中。

也就是说,陈毅和饶漱石在抗战胜利以后,都只是44名中央委员之一,且当时的排名是按“得票数”为序,也无关地位高低。

因此两个人的党内职务基本是平级的,只是在华东局有了正、副职的区分,说白了,是对于少奇同志的提名,中央给予了尊重。

华东军区张副司令员

另外,在1945年8月的政治局会议上,还成立了新一届的中央军事委员会,除主席一人和副主席四人(周、朱、刘、彭)外,另有未来的七位开国元帅当选军委委员,陈毅赫然名列其中,成为我党军事领率机构的一员。

也就是说,未来四大野战军的司令员,1945年均已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但是军委名单上却没有饶漱石的名字。

这也是饶没有进入华野和三野“前委”的重要原因,再考虑二人同为中央委员的身份,不难发现,其实陈老总在党内的政治地位,完全不输于饶。

既然党内地位不相上下,既然在华东局的职务仅仅是“工作需要”,以及历史上形成的格局,那么陈老总华东局副书记的身份,完全不影响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级别。

某种意义上,陈毅在野战军能够司令员和政委一肩挑,反倒说明了中央的信任。

饶、陈等

实际上,饶漱石对中央这样的特殊安排,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只要陈毅在华野或者三野军中,饶漱石绝少干涉“野司”的具体事务。

唯一一次以华东局书记的身份,主持召开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还是在陈毅调往中原局工作期间。

再比如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也从未担任过中央局的书记职务,甚至都不是副书记(中原局第一书记为小平同志,第二和第三书记分别是陈毅和邓子恢)。

难道中野和二野的级别就低了半格吗?显然不是的。

在党中央的强力领导下,在毛主席巨大的权威下,解放战争时期,各中央局、各大军区和各大野战军的首长职务,都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安排的,并不会因为个人职务的高低,影响整个部队的级别,这种言论纯属无稽之谈。

03、陈毅担任的是一级军区司令员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记录,关于军区级别的划分标准是:

“与中央局同级者为一级军区,与中央分局同级者为二级军区,与区党委同级者为三级军区”。

之前存在的山东分局、华中分局,因级别便略低于中央局,它们时辖的山东军区、华中军区按规定即为二级军区。

那么在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前,陈毅兼任司令员的山东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的华中野战军,在级别上确实略低于晋冀鲁豫野战军、东北民主联军。

因为这两个野战军的上级单位,均为二级军区和“中央分局”。

不过1947年1月底以后,情况明显已经发生了变化,合并以后成立的华东局,是毫无争议的“中央局”,那么由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的华东军区,自然是“与中央局同级”的一级军区。

饶等

在行政上隶属于华东军区的华东野战军,级别已与其他中央局领导的野战军完全对等。

它不因野战军司令员是否担任“中央局书记”而改变,还是那句话,个人职务和组织原则不能混为一谈。

根据中央当时的决定,战争时期“一级军区及野战军、和直属兵团受中央军委指挥,野战军和直属兵团在行政上,一般受其主要活动区域的军区管辖”。

也就是说,各大野战军一般只是在行政层面上,要接受各一级军区的领导。但是在作战指挥和部队调动等事宜上,则直接受中央军委的指挥。

历史事实已证明,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完全符合这一标准。

粟、朱、陈

截至1949年2月整编为第三野战军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华野无论是集中作战还是分兵行动,野司和直属兵团(如山东兵团)在组织和行政上,均接受华东局和华东军区的领导,并由这两个上级单位提供后勤保障。

但在具体的作战行动中,又直接听命于中央军委,改编为三野之后也是如此,属于双重领导的格局。

既然华野和三野直接受军委指挥,那么部队级别还不够清楚吗?跟其他三大野战军当然完全相同,这是毫无疑问的。

关于这一点,军委1948年11月关于统一番号的命令很明确:

“野战军现时有四个,以地域命名,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认真看,这里哪有什么级别高低之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