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1月以来,广西持续遭遇少雨寡湿天气,全区降水量显著偏低,南部和西部多地持续干旱,农业生产与群众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截至目前,南宁、柳州、桂林、梧州、防城港、钦州、贵港、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11市52个县(区)出现干旱灾害,累计造成广西40.5万人受灾,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累计8.3万人(实时4.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1.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
面对持续发展的干旱形势,广西自治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自治区财政厅紧急下拨1750万元抗旱资金,用于支持8个市36个重点受灾县开展水源调度、应急供水、农田灌溉设施修复等防旱保产工作,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春耕用水需求。
与此同时,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协同相关部门加大调水调度力度,已累计协调送水3476吨,有效缓解多地临时性饮水困难,部分偏远村屯受灾群众用水问题得到阶段性缓解。农业农村部门同步加强农情监测和技术指导,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引导农户科学调种、改种短生育期耐旱作物,力争将旱情损失降至最低。
气象部门预测,当前广西部分地区仍无明显降水过程,干旱可能持续至4月底,防旱形势依然严峻。专家建议,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抗旱预案,强化水资源统筹调配,保障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双底线”,同时提升抗旱减灾体系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资源调度效率。
此次1750万元抗旱资金的迅速下拨,是财政支持应急救灾的积极体现,也是守护民生底线、稳定农业生产秩序的重要保障。未来还将视旱情变化,进一步加大资金和物资投入,推动各项防旱措施落细落实,守好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