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见识乌托邦 2024-10-18 18:45:21

以化妆品为例,一支售价300元的假冒名牌口红,成本可能只有10元左右,利润率高达2900%!这惊人的利润空间,让不法商家趋之若鹜。

比真还真的高仿产品

如今的假货市场早已不是过去粗制滥造的时代,商家们煞费苦心,在产品外观上精益求精,让假货与真品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普通消费者仅凭肉眼,往往难以分辨真伪,这种高度相似的外观,成为了诱导消费者上当的第一道陷阱。

然而有一些消费者在得知买到的是假货后,反而毫不在意,假货质量普遍低劣,为什么有些人居然不怎么在意商品的实际品质和使用体验呢?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消费者没有意识,而是一些奢侈品的价格确实太高昂,很多人不会对一个价值几万的包感兴趣,更愿意把钱花在提升生活的衣食住行上。

消费者对高价的正品很难提起购买的欲望,这就让做假货的看到了机会。

假货商直接仿照大牌的设计,既不用动脑子关心消费者是否会喜欢,还有让消费者能承受的起的价格,很多人难免会心动。

咱就说,设计就是那个样子,看来看去还是个这样,那么贵的价格,除了彰显一下财富,好像也什么特别的了。

难以抗拒的价格诱惑

当然,正是因为大家都不太能消费的起高昂的正品,这也导致假货泛滥。

很多人以为假货商赚不了几个钱,但其实假货的利润极高,甚至数十倍的暴利。

青岛张先生为了省钱在网上购买了98个筒灯,最终发现是假货,不仅没省钱反而亏了1600元。

但假货的材质得不到相关的保证,很多假货的材料非常的低级,甚至会对人体造成某种损害。

并且假货可能不仅危害健康甚至还会带来法律风险,为什么有些人会不怎么考虑这些潜在的严重后果?

最主要的是消费者对假货的危害缺乏全面了解,相关风险教育和宣传不够到位,正面案例报道较少,导致对假货风险的意识淡薄。

部分消费者觉得买不起正品别无选择,只能长期依赖假货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才推高了假货需求。

难不赢的维权战

从死不承认然后踢皮球,再到关门歇业然后重新注册,他们总有办法逃避责任,而平台往往采取冷处理态度,这让消费者陷入很深的维权困境。

即便是想要退货,消费者也面临重重阻碍,一些商家在售前承诺包邮,退货时却要求买家自己承担运费。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网购贵重的物品的时候,都会很担心会不会是假货,甚至有的名贵物品在运送过程就有过被人掉包的经历。

结果就是维权,找各种相关的人员都难处理,有的甚至等上几个月,都还是没给满意的答复。

假货市场如此猖獗,那为什么相关部门不怎么能有效遏制其蔓延,难道是执法难度大或手段落后?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假货产业链条长,涉及生产、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跨地区甚至跨国界运作,这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产业链各环节往往分散隐蔽,难以一网打尽。

部分消费者虽然也有过买假货的经历,但害怕惹上麻烦,不愿配合举报,维权意识不强,这就导致降低了假货案件的暴露率,这种行为是对假货危害认识不足,间接助长了假货的泛滥。

假货的泛滥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给整个市场带来致命打击,当假货以低价冲击市场,消费者的价格认知被扭曲,反而对正品产生质疑。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正品渠道萎缩,让想买真货的消费者无处下手。

面对假货横行的困境,单靠某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电商平台完善审核机制,品牌方加强维权意识,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才能让假货无所遁形。

总结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与其在买到假货后苦苦维权,不如在购买前多一份警惕,要善用价格对比、评价分析、资质核验等手段,对反常低价保持警惕。

记住,贪小便宜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场关于真假的较量仍在继续,而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做的就是擦亮眼睛,理性消费,用智慧捍卫自己的权益。

参考信源:

人民网——消费曝光台|低价乱象、假货泛滥 直播带货套路升级如何“避雷”?2024年8月9日

0 阅读:509

见识乌托邦

简介:你遨游书海 见世界 见自己 得智识 立足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