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编因为一篇关于通天教主在原著小说《封神演义》是反派的文章,收到了网友们千余条的留言回复。很多网友持不同声音,但在与那些有着真知灼见者的交流中,确实也让小编能够换位重新思考。其中有一位网友的看法,就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可以说是永恒的争论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原著《封神演义》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讨论点基本就是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是依托武王伐纣的民间传说为主干,加入自己的思想中设定的神仙体系,来讲述一个神话故事;还是已经在脑海中构思好了神仙组成,而嫁接到历史典故里。简言之,就是作者是在往武王伐纣里装神仙,还是将神仙排好队形往历史故事里套?
小编所持观点是前者。姜子牙斩将封神之说,在《封神演义》成书的明代之前就已经开始流传,元代已有《武王伐纣平话》,伐纣的故事已具雏形。明代万历年间余邵鱼编集的《列国志传》,采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对故事进一步做了推演、扩大。《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为《封神演义》提供了情节总构架和部分人物形象、情节。作者许仲琳在前人创作、民间传说基础上,加入自己构思的很多神话色彩编著了《封神演义》。
在原著小说之中,前三十回大多数篇幅都是在描写纣王的无道。从第一回起,身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就开始了各种昏庸无德的操作。后来的沉迷美色、增设酷刑、不辨忠奸、杀妻诛子,都是在叙述他的种种残暴无德,从而引发出了各路诸侯的纷纷揭竿而起。作者之所以用了如此多的笔墨,就是为了烘托渲染他的恶,让人物特质格外鲜明,为改朝换代做足铺垫。试想如果作者持前文所说的后一种写作思路,大可在开篇部分叙述神仙体系,阐教、截教的不同教义,各自门徒、法力技能等等。亦或虚构一个时代背景,再或也可以将神仙解读植入到其他历史时期。
那为什么要写武王伐纣呢?小编认为,一者是有如前文所述已形成的基本故事架构,只待再度填充加入自己的解读。再者就是因为民间传说里纣王基本就是残暴的代名词,商周正反分明,作者首先想表达惩恶扬善的主题思想。而这样的主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也是在古代民间是最受青睐并乐于传颂的。在百姓心中何为正反,就古代帝王而言,谁心里有民谁就是正,谁能让天下万民过上幸福生活谁就是正。
商纣王与周武王已正反派分明,那在两方阵营中,就都要有实力对等的支持者吧,不然这仗怎么打?而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也确实没有与仙对立的代表邪的一方,就比如最近人气暴涨的伏地魔。如果神仙都如传说般完美无缺,一股脑的投入到周分分钟战斗结束,故事也就结束没得讲了?必须要有助力纣王一方的,所以将神仙分出来个阐教和截教,既然是神仙就算最终被委屈站到商纣的反派阵营,那也不能是一无是处吧?那就设定为教义不同,观念不同,一边主张顺应天意,一边推广有教无类。
截教倡导有教无类,那就广收门徒,体现出了包容博爱,却又难保招生过程中的良莠不齐,这就为后续的剧情走向给出了解释。有了截教的设定总要找个背锅侠当教主吧?三清被人写过了,又在老百姓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绝不能是三清之一,灵宝天尊相对存在感较低,那就化名通天教主。读者愿意联想成一位,那是你们的事,反正作者人家没这么写。三位上仙出现分歧,总要有个出来支持公道评判是非的吧,那就创作出个他们的师傅,顶级神仙鸿钧老祖。
师出一门都是上仙,总不至于哪一位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吧?那截教又咋去助纣呢?就只能是下面的徒子徒孙先去了。还是那句话,都是修道的,不能一边全是正面形象,一边写成十恶不赦吧?为了平衡两教成员的道德修养,阐教这别出了个申公豹这样的奸佞异类,截教那边也有闻仲这样的忠臣义士。古时读者对于人物常有脸谱化的固有概念,阐教和截教的教众在形象上也是泾渭分明,一边多是道骨仙风,一边尽是飞禽猛兽。也别好事都让一边占了,先写个哪吒误杀碧云童子,他师傅太乙真人再出来护犊子收了石矶娘娘,说法是犯了杀劫反正也能送你上封神榜,不是啥坏事。在小编看来,作者就是在往两边找补,说明他们都是神仙,就是信仰不同、立场不同,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随后的站队可就不能说无分正反了。
仙界的几位顶层已经设计好了开封神榜这事,还选定了执行者姜子牙,通天教主总不能直接就出来干预吧?但剧情需要,你还必需出来搅合一下,不然没有戏剧冲突,也无法出现大场面的斗法。先来个通天教主的严禁门徒下山声明,再来个受挑唆后冲冠一怒下山设阵参与群殴,这不就合理多了。但无论怎么讲,你通天教主也是率领阐教变相站队殷商反派阵营了,咋说也是阻碍了凡间的历史进程吧?谁来主持公道呢?最终解释权归鸿钧老祖所有,他将通天教主带走回去闭关思过,截教也随之灰飞烟灭。但也没让你们白白修行了千年万载的,就算你们没做啥好事,不也大多上封神榜了吗。
通篇小说从头至尾,无论谁生谁死,或者说阐教做了什么不义之举,最终都会用天命论来解释。全书的所谓天命,就是周灭商治天下,小说的最后一回,也是在叙述封神之后武王的列土封疆,这就是故事的主题。而阐教正是在顺应天命,推翻昏庸的殷商政权,让仁德的西周成为天下共主,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四海升平。阐教是在顺天,那截教就是在逆天,在书中孰正孰反就不言而喻了。
今天的读者,审视文学作品会从更多角度思考,当然不能以简单的好坏去评论人物。客观的评价通天教主与他的截教,固然也有很多可赞之处。如果有网友认为,作者的写作初衷是造神话故事讲述开封神榜,只是嫁接到了商周朝代更迭的这一历史时期,那正反一说自可另当别论了。对此观点小编也不想争辩,毕竟每位读者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在小编认为,小说以商纣王荒淫残暴开始,以周武王天下大治结束,首尾遥相呼应,说明就是在演义武王伐纣,至于神仙的描写则不过是在为故事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