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3岁半的执拗期,见证孩子的成长蜕变!

不渡 2025-04-01 15:05:45

“娃现在动不动就哭天抢地”,“玩具必须按特定顺序摆,差一点都不行”,“吃饭时碗的位置都不能挪一下,简直比皇帝还讲究”,“这到底是怎么了?”😫

💡告诉你,这些都是儿童“执拗期”的典型表现!这个阶段会一直持续到3岁半之后,是孩子认知发展的一个超级关键转折点哟~🎉

🔍为什么会出现执拗敏感期?

1.什么是执拗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2.为什么会出现执拗敏感期?

可首先是因为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萌芽与发展,孩子会发现自己与世界并不是一体的,而是分离的。随着他们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探索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又会发现,自己能控制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就会体验到 “自我”的强大力量,从而敢于向父母挑战。正因为如此,孩子才进入了与父母“作对”的反抗期。

再就是孩子对秩序的固执和执着感。一旦孩子内心建立的秩序遭到破坏、拒绝或挑战,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从而哭闹、反抗,这就导致孩子的执拗行为。

🌱执拗期的孩子有3个超明显的特征:

1⃣️秩序敏感期大爆发!积木必须得按彩虹色排列,少一块都不行;鞋子要分左右脚精准摆放,穿反了就像世界末日;连绘本翻页都要自己掌控节奏,别人翻一下都不乐意。

2⃣️“我的东西谁都别动!”喝水杯有个专属牙印位置,别人用过的绝对不碰;玩具被别人拿过就坚决不要,好像那玩具被施了魔法一样;连妈妈梳头用的梳子都不许碰,简直是“我的东西我做主”。

3⃣️情绪就像坐过山车!早上穿的衣服突然就不喜欢了,然后就开始崩溃大哭;饼干掰碎了瞬间就能变成“人间小炸弹”,炸得全家不得安宁;发现蜡笔被弟弟拿走,直接原地暴走,那架势就像要去打架一样。

🧠这些看似任性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孩子在大脑里建构认知世界的底层逻辑呢:

✓他们通过物品的固定形态来建立安全感,好像这些东西不乱,他们的世界就不会崩塌。

✓用重复的动作来确认自己的掌控力,就像在给自己说:“看,我能搞定这个!”

✓在不断地试错中区分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他们就像小科学家一样,在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则。

💡给家长们3个暖心的锦囊妙计:

1⃣️提供有限的选择代替命令!“宝贝,你想穿蓝色袜子还是黄色袜子呀?”,“先喝牛奶还是先吃苹果呢?自己来决定吧!”让孩子有参与感。

2⃣️用游戏来化解小冲突!把整理玩具变成“帮熊宝宝回家”的游戏,把洗漱变成“小超人变身仪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会配合。

3⃣️接纳孩子的情绪,共情表达!“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抱抱~”,“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让这个问题变得不那么糟糕,好吗?”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支持。

🌟等过了3岁半,你会惊喜地发现:

那个事事较真的小家伙开始:

✅能接受雨伞偶尔歪斜,不会像之前那样大吵大闹了。

✅愿意分享最爱的小饼干,这可是个超级大的进步哟!

✅面对变动也能保持微笑,好像突然之间就长大了,变得更加从容。

记得多拍些成长对比照📷,记录下孩子从“小倔牛”变成“小大人”的每一个珍贵瞬间,每个阶段的坚持都是孩子成长的勋章,而你,就是见证这一切的最伟大的人!✨

0 阅读:0

不渡

简介:向上的生命力比皮囊更有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