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临川
编辑|t
引言1944年,德军在西线的装甲部队人数超过2000辆坦克——听起来很壮观,是吧?但这支庞大的装甲力量面对诺曼底战役中的盟军反击时,竟然显得有些“弱不禁风”。
而这不光是德军坦克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还有它们的机动性和指挥问题。别急,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德军这些“老弱病残”的坦克究竟是怎么输掉这场“百万”规模的装甲决战的。
装备够多,反倒成了累赘!1944年,西线德军的大规模坦克部队呼啸而来,轰鸣的坦克声简直把地面都震得嗡嗡作响。2000多辆坦克,一直是德军装甲兵的“拿手好戏”。
可这些铁甲雄狮在诺曼底战役上,表现得并不如预期。坦克有2000多辆,但为什么最终却没能撑住局面?这可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先从装备说起。这些坦克中的“主力”车型,有着不同的名字,有四号坦克、豹式坦克,还有虎式坦克。别看它们名字响亮,数量庞大,实际上它们早就被时代给抛弃了。
就拿四号坦克来说,它在二战初期是个很有竞争力的存在,但是到了1944年,这个老家伙的装甲和火力都开始“跟不上趟”了。它的火炮对于盟军的谢尔曼坦克几乎是个“温柔拍打”,不仅穿透力差,射速也慢,打起来让人心急。
德国的“重型装备”虽然听起来威风凛凛,但一到战场上,硬是成了“老弱病残”的代表。没有足够的装备升级,没有足够的弹药支援,坦克更像是个“挂着金字招牌的瓷器店”,高大上但随时会碎。
再看那辆四号坦克,在行进间,机动性差,转弯缓慢,遇到敌人的围攻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更麻烦的是,它的弹药和燃油储备一度成问题,有些坦克根本开不到预定位置,就因为“油灯一闪”就停了下来,不能前进,这在现代战争中简直是“笑话”。
再谈谈指挥层面的问题,德军坦克虽然多,但在高层指挥上却出了大问题。德军坦克的指挥系统复杂,协调性差。
如果一支由上百辆坦克组成的队伍,每一辆坦克都像孤岛一样在战场上各自为战,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那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对,就是彻底的“散兵游勇”。
每个坦克自己打自己的,没有合围敌人、没有战略计划,打起来像个“眼高手低”的大队伍。更糟糕的是,指挥官们的判断失误,常常导致了全军的混乱。到最后,德军的坦克就成了盟军打击的“活靶子”。
而诺曼底战役,就是德军坦克悲剧的集中体现。尽管德军在西线调动了大批坦克,但面对盟军的强力反攻、空中制空权和步兵支援,德军坦克的劣势愈加明显。
盟军的空中打击无时无刻不在“鞭打”这些德军坦克,使得本就“不够灵活”的坦克更加行动迟缓,无法顺利展开攻击。就算是德军想用坦克突破盟军防线,结果也总是会被盟军的空中力量提前截断。
谁说“老兵不死”,可装备得死!坦克数量不代表战斗力,特别是在1944年,德国的坦克部队已经面临装备老化和缺乏弹药补给的问题。
你想,德军的坦克部队总共加起来超过2000辆,听着很强,但实际上这些坦克中的许多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战场需求。
好比咱们现在开车去郊游,开一辆90年代的老车,最多就是“为了怀旧”看看风景,但你让它去高速公路跟现代跑车赛一场,结果可想而知。
说到德军的装备问题,四号坦克和豹式坦克可以算是“典型代表”。这些坦克从设计到生产,经过了多次升级,但每一次升级都比不过盟军的进步。
虽然德军努力增加坦克的火力和装甲,但是无法解决速度和机动性的问题。
比如,四号坦克的装甲虽然不错,但面对盟军坦克的“高射炮”,它根本挡不住,几乎就成了“活靶子”。而豹式坦克虽然比四号坦克更先进一些,但它也有个致命弱点——保养难度大,容易出现机械故障。
要知道,坦克这东西,如果保养不好,就像是被扔在荒郊野外的古董车,时不时就得停下来“修修补补”。在战场上,这样的坦克根本不适合打持久战。
再来看看德军的“补给线”,问题更是严重。德国坦克在西线战斗时,弹药不够,机油缺乏,甚至连燃料供应都有问题。
很多时候,坦克到达战场,还是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长时间的作战。这样下去,哪能打得赢?在战斗中,德军的坦克常常要么因燃油不足而停滞不前,要么因为弹药短缺而无法发挥火力。面对盟军源源不断的补给和支援,德军的这些“纸老虎”坦克,简直就是沦为敌人攻击的目标。
2000辆坦克,怎么就不够用?2000辆坦克,听起来是多么雄壮的一支装甲部队,但德军在西线的战略规划却让这一切变得“不够用”。德国的战略部署失误,直接导致了这2000辆坦克的作用大打折扣。
说到底,这些坦克虽然数量庞大,但战术上的错误、指挥上的混乱、装备上的老化,使得德军的装甲兵力量成了“纸上谈兵”。如果德军能够利用这些坦克做出合理的战略部署,或许战况会不一样,但问题是,德军的高层一直低估了盟军的反击能力。
特别是在诺曼底战役后期,德军对西线的防守完全陷入被动。无论是盟军的强大空中力量,还是地面部队的逐步推进,德军都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盟军的空军不断摧毁德军的补给线,削弱了坦克的机动能力。再加上德军的指挥混乱,使得他们的装甲部队不能发挥出合力,结果坦克只能作为“孤军奋战”,最后寡不敌众。
这些2000辆坦克,虽然装备雄厚,但没有系统的战略支撑,最终只能沦为战争中的“炮灰”。德军高层的战略误算,导致了坦克部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威力,反而加速了德国在西线的失败。
参考资料
回首二战:纳粹德军困兽犹斗.北京青年报.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