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古代并不叫苹果,而是一个非常写意的名字,日语里仍然保留

木沐说史书 2025-03-18 12:03:34

苹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水果,很多人喜欢吃苹果,因为它的营养价值高,而且酸酸甜甜的口感也很不错。

我们现在吃的苹果,其实很早就有了,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也与我们吃过同一种苹果,只不过那时候的苹果还不叫苹果,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苹果的来历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苹果”这个名字,其实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根本不是本地人起的名。

其实一看也能看出来,我们本土的名字都很自然,一看就能让人知道是什么,但是苹果这个名字就比较怪,没见过它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苹”是什么果。

像其他的水果,比如梨、桃、杏这些,都是单字的名,怎么只有苹果这么特殊呢?

其实苹果也有自己的单字名,只是现在很多人都不记得了,就记得苹果这一个名字。

而苹果这个名字其实是受到了梵语的影响,就是那种在古印度佛经里使用的语言。

在佛经之中,曾提到过一种水果叫“频婆”。根据佛经里的描述,这种名为“频婆”的水果,其实就是苹果,之后的苹果就有了“频婆”的这个名字。

但是这个名字明显不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一种水果怎么能叫这种名字呢?一般人肯定想不到这是一种水果。

因此人们又根据“频婆”这个名字,利用一些谐音,搞出来了一个更像是水果的名字——苹果。

这件事发生在明朝,因为在明朝年间的一本农书《群芳谱·果谱》之中,第一次出现了苹果这个名。

而且这本书里还详细介绍了这种水果,确认了书中的“苹果”就是我们熟知的苹果。

如果说明朝万历年间才出现苹果这个名字,那么在之前的时间里,苹果叫什么呢?

在三大启蒙读物之一的《千字文》中,有一句“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这句话的意思是,水果之中就属李子和柰子比较珍贵,蔬菜中就属芥菜和生姜比较贵重。

李子、芥菜、生姜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见到的东西,但是这个柰是什么?为何从来没有听说过?其实这个柰,就是苹果。

不过苹果并不等同于柰,柰只是苹果的一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苹果的种类。

我们现在吃的那种个头比较大,像一颗网球似的那种苹果,就是我们之前说的柰,但是还有一种比较小的苹果,被称为林檎(qín)。

古代的林檎比柰要常见,所以《千字文》中说柰和李子比较珍贵。古人在生活中提到的苹果,一般都是林檎。

林檎这个名字,才是人们给苹果取的第一个名字。李时珍在书中写了,柰与林檎其实是一种东西,只不过是种类不同而已。

柰要比林檎大一些,而且柰有三种,白的、红的、青的,回想一下我们平常吃到的苹果,确实是这几种颜色的比较多。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苹果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现在还出现了粉色的苹果,这种的也很常见。

除了这三种颜色的柰,还有个头比较小,但是形状比较圆的柰,这种就被叫作林檎。林檎的颜色比柰要多,种类也要多,有金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

林檎有这么多种类,怪不得人们平常见到的都是林檎。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有一位学者,编写了一本《食性本草》,里面再一次提到了苹果的分类。

虽然他的书比李时珍要早,但是他对苹果的分类还多了一种,这是怎么回事?

西洋苹果与外国林檎

在五代时期的那本书里,还存在着一种苹果,比林檎还要小,而且口感也很涩,根本不能吃,因此被称为梣(chén)。

这种梣其实并不是我们本地的物种,而是从日本那边来的。唐朝的时候,日本人曾经来到过中国,两国的关系十分密切。

虽然说是密切,但是日本也不敢与大唐产生矛盾,他们来到大唐完全是以臣子姿态来的。而且那时候日本也不叫日本,而是叫倭国。

唐高宗李治在位的时候,日本人觉得倭国这个名字太难听了,于是便想着改名为日本,不过唐高宗直接拒绝了他们。

但是到了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唐朝迅速衰落,日本人就又派了个人过来,想跟武则天谈一谈改名的事。

这一次来的日本遣唐使,是个帅哥,把武则天给迷住了。当天晚上武则天将此人召进宫去喝酒,这人趁着武则天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提出了改名的请求,武则天就答应了。

说回正题,唐朝时日本人确实与中原交往频繁。

他们看到中国的林檎之后,想起了自己的国家也有这样的“植物”,但是他们的本土苹果又小又难吃,只能当作观赏植物来种植。

而梣就是他们弄来献给唐王的贡品,虽然不怎么好吃,但是确实好看。

日本人送来的那颗梣被种在了皇家花园中,唐朝灭亡之后,不知怎么就传入了民间,被百姓们所熟知。

但是梣这种东西又不能吃,根本没有人愿意种植,因此,梣就渐渐失传了。

李时珍是明朝的人,在经历了五代十国、南北两宋、混乱元朝之后,梣已经被世人遗忘。

因此李时珍在调查时,只见到了柰和林檎,没有找到梣。

有的人说,梣也有可能就是正常的苹果,但是由于日本的环境与天气,所以种出来的东西也才会这个样。

日本人将梣带到中国之后,长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成了正常的苹果,所以梣就消失了。

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毕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我们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知道了。

不过日本也并不是不能长出正常的苹果,我们现在常见的苹果种类“红富士”,就是从日本引进的,这种苹果因富士山而得名,而且日本还有更著名的青森苹果。

别看日本人很会种苹果,但他们种植食用苹果的历史并不算很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一直在种植观赏用苹果,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梣。

一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与外国人通商,这才从美国引进了“西洋苹果”,进而又研发了其他种类的苹果。

虽然说日本人又引进了新的苹果,但是他们不知道,我们从明朝开始就改叫苹果,不叫林檎了,因此日本人至今还在叫苹果为林檎。

从艺术角度来看,林檎确实比苹果显得更有韵味,但是从实用角度来看,苹果确实更简单一些,毕竟“林檎的笔画那么多,太难写了。

所以相比之下,“柰”可能才是最优解,你们觉得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