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士熊明远

映秋说趣事 2025-03-29 12:16:45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人物小传

熊明远,贵州遵义人,中士军衔,现为第77集团军某旅卫生员。获评“四有”优秀士兵2次、嘉奖2次。

高原雪山的晨雾还未散尽,寒风裹挟着冰粒掠过迷彩帐篷。第77集团军某旅中士熊明远低头整理急救包时,作战靴已经陷进半指深的雪泥里。这是她第六次参加卫勤演练,指甲缝里沉淀的碘伏痕迹,像年轮般记载着两千多个奋战在卫勤战位的日夜。

“前方50米处,有两名伤员!”对讲机炸响的瞬间,熊明远已经弹出掩体。缺氧让每个动作都像负重一样难受,她却能在奔跑中精准撕开三角巾包装——这“1秒撕”的绝技,她曾苦练过半个多月。

眼前的模拟伤员左小腿呈现怪异角度,熊明远瞳孔微缩,作战手套已轻轻抚上肿胀部位。“小腿骨折。”判断与处置几乎同步,她小心将伤员被转移到岩石背风面时,积雪都没能沾湿急救包绑带。当观摩组按下秒表,时间刚好定格在两分钟。

这般行云流水的动作,让人很难想象她初次独立值班时的慌乱。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冬夜,熊明远举着输液针头,在灯下反复寻找着血管。当战友小臂上扎错的针眼渗出鲜血时,她紧张得冷汗直冒。最终,闻讯赶来的老班长替她解了围。那天夜里,器械室的灯光亮到深夜——年轻的女兵握着输液管,对着模型一遍遍练习进针角度。

此后,没事时她就反复练眼功、找手感,有时还拿自己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成百上千次的重复训练,熊明远形成了肌肉记忆,练就了“一针见血”的功夫。随后,她每年都参加单位年度体检采血任务,每次采血数百人,无一例失手。

去年,熊明远积极报名参加单位组织的战场救护集训。集训中,除每天规定的训练课目外,她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研究各种救护技巧。结业考核时,熊明远出色的表现得到了考核组的一致好评。

“搬运伤员时,我们要遵循‘判断准、固定牢、动作快、过程稳’”的原则。”熊明远将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年轻卫生员们:活结不能打得过紧,否则容易导致肢体坏死;包扎固定时,夹板切记要垫上敷料......一个个案例成为单位的教学资料,帮助一批又一批卫生员快速成长。

去年那场卫勤演练,成为她教学成果的“试金石”。当时,熊明远带着三名女兵实施多点位救护。新兵小李面对“腹部贯穿伤”慌了神,却在班长提醒她验伤步骤口诀后本能反应过来。看着她们接下来的精准操作,熊明远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夕阳把高原的雪山染成金黄,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号声,熊明远正在整理训练刚用过的卫生器材。几个有些破损的敷料突然被一阵狂风吹跑,那些露出的棉絮像极了当年首次输液失败后愧疚拭泪的纸巾。如今,七年过去,昔日帮她解围的老班长早已退伍,而她也成长为带着年轻卫生员们努力冲锋的那个人。

在这片离蓝天最近的高原,所有的默默坚守都化作了绷带与皮肤摩擦的轻响。熊明远正和战友们用青春丈量着“战场急救白金十分钟”的刻度,每次果断的剪切、每个精准的结扣,都在见证着永不停歇的生命接力。

0 阅读:0

映秋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