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对于岳飞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是讴歌,是批判,还是两者兼具?
记住,历史题材的小说不等同于历史,即便能把二者划上等号,可还有这么一句话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研究历史,往往研究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研究其背后所映射出来的人类智慧。
所以,不同人眼中的历史是不一样的,对历史的解读视角和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古典历史题材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稗官野史,它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为了补充历史记载的虚假性和不完整性。
同样是一个榴莲,有人能吃到上瘾,有人能掩鼻作呕,不同人的味觉反馈是不一样的。研究历史的意义,就在于从不同人的味蕾中,提取出不同的味觉感受。
一个好的历史题材小说,首先不在于它的情节有多精彩、构思有多巧妙,而是看作者是否能体现出自己对历史的定义与评价,这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的灵魂。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一流小说,而《说岳》同样也可以被视作一流小说。
当然了,这并不否认它在故事情节和构思上的三流水平。
那么,问题回到原点,《说岳》的作者钱彩到底要表达什么,他对岳飞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岳飞又是怎样定义与评价?
《说岳》以其特殊的历史性原因,在清朝那个文字敏感时期,对于金国及岳飞的有关事迹,不敢草率的流露真情实感。
与明清之际的很多古典小说一样,为了将自己的真实思想融入到小说当中,为自己的作品注入一缕魂,作者往往借重于神鬼仙魔之说,在“君子敬而远之”的荒诞不经之中,将最真实、最宝贵的东西暗伏其间。
这就像以前庄户人藏宝贝一样,他们不会堂而皇之藏到柜子里,而是藏在枕间、席下这种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古典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真相藏在了警幻仙姑、茫茫大士、渺渺仙人的云山雾罩之间,其所藏的东西,至今都没能被彻底挖出来。
其它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唐演义》等都用过类似的手段,《西游记》就更不用说了。
《说岳》同样也是如此,《说岳》用神魔仙佛搭建了一个框架,将岳家军的故事整体装了进去。这个框架搭建的恰到好处,既不像《红楼梦》那样云山雾罩,又不像《水浒传》那样浅尝辄止。
整个框架的规格比较大,不是一篇文章能讲清楚的,在《说岳解读系列》这个专辑我会陆续更新,本篇只讲大鹏鸟和女土蝠这部分中的一个角落。
我们很容易被“蝠”这种生物所误解,认为它代表的是邪恶。实则,女土蝠是道家的二十八宿之一,在神话传说当中,她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女神形象,他代表的是女性的善良。
道家、女性和佛教本是格格不入的东西,但这位女土蝠却在虔诚的听佛祖说法。注意,在书中交代的佛法听众当中,没有二十八宿这个道家团体。
由此反衬出来的,是女土蝠的佛性与慧根。从通俗小说的善恶角度上来说,女土蝠代表的是善。
如来说到佛法精妙之处,天花乱坠、宝雨缤纷之际,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对佛法般若最接近的时刻,也是最接近无我、忘我的时刻。
在这种神圣且庄严的氛围之中,稍有佛性之人,都会淡化对外物的执着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女土蝠情不自禁的放了一个臭屁,这个臭屁正是女土蝠佛性的体现,因为潜心佛法而忘了世俗的礼法。
所以,如来佛祖对此是“毫不在意”。所谓“佛祖拈花,迦叶一笑”,佛在其间矣!
这个情节,很有可能参照了《西游记》中悟空求法故事,须菩提祖师登坛讲法,讲到至妙之处,同样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别人都在安安静静的听讲,只有孙悟空手舞足蹈、情难自已。
试问,是安静听讲的众道士更有佛性,还是孙悟空更有佛性?当然是孙悟空,只有真正对佛法觉悟的人才会情不自禁,才会不执着于一个“静”字。所以,须菩提祖师才决定传授给孙悟空道术。
这两个故事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孙悟空的手舞足蹈与女土蝠的臭屁,都是佛性的真实体现。
然而,作为佛祖护法的金翅大鹏鸟,却性情乖张、毫无佛性,它丝毫没有受到佛法的感化,反而在一片肃穆中增长了他的暴戾之气,竟然一嘴将女土蝠给啄死。
这就不是毫无佛性的问题了,而是毫无人性,所以如来佛祖才骂他是“孽畜”,将他贬下界去投胎。
大鹏鸟既是迦楼罗,在佛教中为“天龙八部”之一,象征的是忠心与力量。
作者之所以选它作为岳飞的象征,不仅仅是因为岳飞字鹏举,更因为迦楼罗的寓意正符合作者对岳飞的定义与评价。
《说岳》当中的岳飞,正是力量与忠心的化身,多一个字都没有。
所以,他不是忠义,而是忠心。
然而,力量与忠心是世俗虚妄的观念,它的背面正是对世俗之中“贪嗔痴恨”的执着。作为如来佛祖的护法神,时常聆听如来的佛法妙音,铁树也能开花了,大鹏鸟本不应该有如此的执念。
这是大鹏鸟的另一面,当然也是岳飞的另一面,这就是作者对岳飞的定义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