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杜月笙墓地:朝向上海,破败寒酸,墓碑上方八个大字难以服众

世界今若在 2024-10-04 18:36:40

谁能想到,曾经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大佬杜月笙,最终落得个身后凄凉的下场?他的墓地不在心心念念的上海,而是远在台湾,朝向故土,破败寒酸。

更讽刺的是,墓碑上还刻着"义节聿昭,誉闻永彰"八个大字,仿佛在嘲笑这位昔日枭雄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命运,让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落得如此境地?

让我们把时光倒流到1951年的香港,那是杜月笙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曾经的青帮老大,此时已是风烛残年,病榻上的他每天都在担惊受怕。

收音机里、报纸上,不断传来上海要公审他的消息。这让杜月笙如坐针毡,整日躲在家里,几乎不敢出门。

"大陆"、"台湾"这两个词,成了杜月笙的噩梦,一听到这两个字眼,他就神经紧张,为什么呢?原来,共产党和蒋介石都在拉拢他。

共产党邀他回大陆,蒋介石则诱他去台湾,但杜月笙两边都不敢去,他心里清楚,自己手上沾满了共产党员和无辜平民的鲜血,回大陆无异于自投罗网。

而去台湾?他可不信任蒋介石那个老狐狸,生怕自己的生死落入他人之手,就在杜月笙即将离世的前几个月,一件事让他更加惶恐不安。

1951年4月的一天早晨,杜月笙听到一则令人不安的消息:美联社驻台北记者报道说,他已经乘专机飞往台北了!这则假消息可把杜月笙吓得不轻。

他立马意识到,这是蒋介石的阴谋,目的就是要切断他与共产党的联系,杜月笙虽然老了,但脑子还算清醒。他坚持自己的决定,死活不去台湾。

可惜,命运弄人啊。就在同年8月16日,杜月笙还是在香港坚尼地台18号的寓所里咽了气,杜月笙临终前的场景,让人唏嘘不已。

他的爱妾孟小冬每天守在床前,轻声为他唱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杜月笙向孟小冬表达了自己的遗愿:"我想穿上长袍马褂,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还有,我要回上海,葬在父母坟旁"。

谁知这个简单的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杜月笙一死,他的后事立马成了一场政治角力,蒋介石派来的洪兰友拿着一份假遗嘱,要接手杜月笙的身后事。

杜家人自然不干,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为杜月笙风光办理了丧事,蒋介石为杜月笙题字"义节聿昭",这四个字后来被刻在了墓碑上。

可是,细想一下,杜月笙这一生,哪里称得上"义节"二字?他不过是个为了自保,左右逢源的老狐狸罢了。

说起杜月笙的"义",倒是让人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事,那时候,杜月笙确实做了不少抗日的事。

他捐钱捐飞机支持抗战,还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的身份组织医院、医生、车辆救援抗战志士。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个黑帮老大居然自掏腰包为抗日军队捐赠了大量枪支,还组织游击队配合抗日正规军抵抗日军侵略。

但是,这些善行就能抵消他曾经的罪行吗?显然不能,1949年上海解放时,就有一部分人想要讨伐杜月笙。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杜月笙才会举家逃往香港。

回到杜月笙的葬礼。他的遗体在医院里停放了一年多,直到1952年11月才被运往台湾省,最终,他被安葬在台北县汐止镇大尖山下。

墓碑上刻着"义节聿昭,誉闻永彰"八个大字,前四个是蒋介石所题,后四个是张群所提,这个墓地,成了杜月笙一生的缩影,它朝向上海,仿佛在诉说着杜月笙对故土的眷恋。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越来越冷清,起初还有人来祭拜,后来连祭拜的人都越来越少了,墓地逐渐破旧,显得凄凉寒酸,就像杜月笙晚年的处境一样。

想想看,杜月笙这一生,何尝不是一场大起大落的戏剧?他从一个普通人爬到了上海滩的顶峰,成为了叱咤风云的青帮老大。

可是,当权力的泡沫破灭时,他却沦为了一个四处逃窜、担惊受怕的老人,杜月笙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

权力、金钱、名誉,这些东西真的那么重要吗?当一个人站在生命的尽头,最渴望的不过是穿上体面的衣服,葬在故乡的土地上。

可即便是这样简单的愿望,杜月笙也未能如愿以偿,更讽刺的是,那个曾经呼风唤雨的大佬,最后却只能躺在一个破败寒酸的墓地里。

墓碑上的八个大字,与其说是颂词,不如说是对他一生的嘲讽。"义节聿昭,誉闻永彰"?恐怕连杜月笙自己都不敢认同这样的评价吧。

杜月笙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多么显赫,终究会被时间遗忘,那些靠着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权力和财富,最终都会化为泡影,真正能够流传后世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和对社会的贡献。

如今,杜月笙的墓地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见证,它静静地矗立在台湾的山下,朝向远方的上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故事。

那些来来往往的游客,或许会驻足片刻,读一读墓碑上的八个大字,然后摇摇头离去,杜月笙的一生,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

他的结局,也许正是对那个动荡年代的一种诠释,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就像一片落叶,随风飘摇,不知何处是归途。

最后,让我们回到杜月笙临终前的那个场景,病榻上的老人,听着孟小冬轻声唱的戏曲,是否会回想起自己的一生?那些权谋算计、那些恩怨情仇,此时此刻,是否都已经变得微不足道?

也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杜月笙终于明白,人生最珍贵的,不是权力,不是金钱,而是那些简单而真挚的情感。

杜月笙的墓地,朝向上海,破败寒酸,墓碑上方的八个大字难以服众,这个墓地,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成为了对后人的警示。

它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多么显赫,最终都会被时间湮没,真正能够流传后世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和对社会的贡献,也许,这才是杜月笙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参考资料:

马家辉 | 杜月笙晚年 终究只是碎片——马家辉 馬家輝在香港2017年09月05日 08:00

0 阅读:324

世界今若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