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大将军杜预:文武双全的西晋名将,如何势如破竹灭亡孙吴

船长趣谈 2023-02-21 21:42:13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其中镇南大将军杜预负责进攻江陵。就在诸路晋军进展顺利而夺取孙吴大片土地的时候,许多将领志得意满而提议退军。幸好杜预坚持己见,继续伐吴,这才使得西晋灭吴而完成统一大业。那杜预是如何灭吴立功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名门

黄初三年(222年),杜预出生于京兆郡杜陵县,为曹魏幽州刺史杜恕之子。而京兆杜氏是当时有名的世家大族,所以杜预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博学多才,尤其喜好研读《左传》。

由于杜恕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因此得罪了曹爽与司马懿等众多重臣而导致自己惨遭打压,就连儿子杜预也跟着受到牵连而迟迟无法步入仕途。

正元二年(255年),权臣司马昭主政,他为了拉拢杜家,就把妹妹司马氏(司马懿二女儿)嫁给杜预为妻。年过三十的杜预这才得以步入仕途担任尚书郎,还承袭了祖父杜畿受封的丰乐亭侯。然后杜预就被妻兄司马昭调入丞相府担任参军,为其武力征讨吴蜀出谋划策。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出兵伐蜀,让妹夫杜预担任镇西将军钟会的长史,从旁监视钟会。随后魏军灭蜀,钟会图谋反叛,将许多不肯跟随自己作乱的魏军僚属杀害,而杜预则靠着智谋得以逃过一劫。

二,效力西晋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曹魏权臣司马炎篡魏建晋,命姑父杜预和车骑将军贾充等人制定晋朝律令。接着杜预在律令完成后为其作注,还向晋武帝上书说明自己制定律令的考量与原则。晋武帝看了很高兴,于是将该律令颁行天下。

随后杜预出任河南尹,鉴于京师是天下的榜样,便向内侄晋武帝建议改革官吏的考核制度,实行优胜劣汰。但杜预的上司司隶校尉石鉴素来与他不和,便借机弹劾,导致杜预被免职。

不久鲜卑侵扰陇右,晋武帝便任命杜预为秦州刺史和东羌校尉,拨给他三百士兵和一百匹马前去抵御。此时石鉴担任安西将军,节制陇右,便催促杜预攻打鲜卑,想要将其害死。但杜预见敌强我弱,便提议等待时机。石鉴便趁机诬陷杜预,导致其被朝廷免职。

泰始七年(271年),匈奴右贤王刘猛叛晋,侵扰并州。晋武帝认为杜预足智多谋,便将他重新启用,为自己出谋划策。随后杜预出任度支尚书,向晋武帝提出多条利国安边的经济建议,都得到采纳。可随后杜预与石鉴再次发生矛盾,互相攻讦导致都被免职,直到数年后杜预才复职而再次出任度支尚书。

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晋书·杜预传)

随后杜预参与修订历法,在黄河修建渡桥,复原周朝的欹(yi)器,提议兴修水利以促进农业发展等各项事情,将它们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因此获得了“杜武库(博学多才就像武库里的兵器一样样样具备)”的美称。

三,领兵灭吴

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晋书·杜预传)

晋武帝自从代魏建晋后就一直想要灭吴而一统天下,但百官大都认为时机不成熟而予以反对,只有杜预、羊祜(hu)、张华等少数人赞成伐吴。

咸宁四年(278年),羊祜病危,临终向晋武帝推荐杜预为伐吴统帅。晋武帝便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让他准备灭吴。然后杜预就在荆州厉兵秣马,试探吴军虚实,离间孙吴君臣关系以便于晋军伐吴。很快杜预就做好了伐吴准备,力谏晋武帝尽早出兵攻吴。接着张华也力劝晋武帝采纳杜预的建议而使其坚定了伐吴决心,发起了晋灭吴之战。

咸宁六年(280年),杜预率领大军围攻江陵,还派参军樊显等人沿长江西进扫清障碍,接应从益州东下的王濬(jun)大军。随后杜预派管定等人奇袭乐乡,在巴山放火以扰乱吴军军心。果然吴将孙歆被晋军的入侵吓得胆战心惊,仓皇出战而为晋军所败,更被晋军俘获。

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晋书·杜预传)

然后杜预乘胜攻克江陵,使得各地吴军更加恐惧,纷纷向晋军投降。接着晋军众将见此战已经立了大功,担心一时难以消灭孙吴,便建议退军,等到冬天再攻吴。但杜预认为吴主孙皓残暴不得人心,而晋军一路进展顺利且势如破竹,便力排众议继续伐吴。最终晋军成功攻克建业而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晋武帝对此大为高兴,封杜预为当阳县侯。

四,富贵而终

杜预在魏灭蜀之战时亲眼看到邓艾居功自傲而引来杀身之祸,便在灭吴后主动向晋武帝请求卸任武职,但遭皇帝拒绝。随后杜预居安思危,在荆州各地设置军屯,还疏通水道以加强长江南北的联系并防止江南再次出现割据势力。同时杜预专心研究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还为《左传》作注及编写《盟会图》、《春秋长历》等书籍,直到太康五年闰十二月(185年2月)病逝。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