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乌江功臣擅自叛逃,主席为何替他说情:“留他一条活路!”

小邢看天下 2024-09-04 04:07:17

叛逃必须枪毙!面对突破乌江的功臣,主席为何替他说情:“留他一条活路!”

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经过湘江血战,损失惨重,队伍从出发前的八万多人,锐减至目前不到三万人。

1934年12月,红军进抵乌江南岸。

突破乌江

前方,黔军在乌江北岸自茶山关、迴龙场、孙家渡、江界河、袁家渡长约200里的河段上部署了5个团和一个机炮营防守。并将沿江船只销毁。后方,二十万国民党军队紧咬不放。

而乌江两岸,均是绝壁悬崖,江水奔腾汹涌,莫说人渡,就是鸟也难飞越,人称“乌江天堑”。

红军要生存要摆脱围追堵截,必须度过此难关,一旦渡江失败,就会步项羽后尘,或至全军覆灭的危险境地。

是生是死?在此一举。

主席和中央领导决定:强渡乌江!

1935年1 月1 日,猴场会议作出《关于野战军通过乌江后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强渡乌江。

刘伯承当即命令红一军团一师、二师和红三军团,分成三只渡江部队,于龙场、江界河、茶山关三路突破乌江天险。

右路,红一军团在红一师团长杨得志的带领下,于鱼籽塘渡口强渡成功。

杨上堃强渡乌江剧照

左路,突破茶山关渡口。1 月1 日晨,红三军团四师十二团七连抢渡洛旺河渡口,从开阳清水江兵分两路,直奔乌江南岸的桃子台、茶山关渡口。1月3日,红三军团四师十团抵达茶山关渡口南岸,刘翰吾慑于红军声威,连夜弃阵逃回遵义。1 月4 日至6 日,红三军团从桃子台、茶山关、楠木渡渡过乌江。

本故事就发生中路渡江之中。

当时,红二师团,在四团团长耿飚带领下,渡江任务由二连和三连执行突破乌江江界河渡口。

1935年元月2日拂晓,2连长杨上堃主动向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请缨,带领16个战士在船筏工兵和炮兵的强攻掩护下,乘坐一只小木船摇摇摆摆、迎着急风大浪前进,结果强渡乌江成功。登上北岸之后,2连未等后续部队到达,主动出击。一个连猛追敌人3个团,追得敌人直向猪场逃窜,满地狼籍。红2连于当天下午5点钟占领了猪场。

随后军委纵队及后卫红五军团先后渡过乌江。

十七勇士强渡乌江的壮举,在那个崇尚英雄的年代,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他们也因此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

然而,突然发生的一件事,令故事情节发生逆转。

什么事令事情突发逆转?

这事得从1939年说起。

1939年,这时的杨上堃,已经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一团参谋长。按说这是升迁了。

杨上堃

但是,杨上堃发觉一件事后,心里的天平失衡了。

当时,他所在的一团副团长借调,他觉得,凭借自己乌江强渡之功,这团长位置非他莫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往上升。正当杨上堃暗自开心的时候,一盆凉水泼到他头上,副团位置,被二营营长宋玉林“抢走”。

杨上堃心中可是憋得慌啊。

不过组织上的决定,谁也不敢说三道四。

上级可能也是看出来杨上堃的这一想法,叫他安心工作,有机会组织亏考虑的。

战争年代,机会说来就来。

隔不多久,一支队司令员陈正湘上调,一支队参谋长空缺,组织安排杨上堃担任一支队参谋长。

这次升迁达到了杨上堃目的,照常理,可喜可贺。也应该更加努力地为支队作战出谋划策。

可是,杨上堃又没有坐上一把座椅,两次升职都与自己擦肩,虚荣心和失望感开始在他心里作祟。

突然有一天,他做出了一个惊天决定。

1940年2月,杨上堃未经允许,私自带着侦查人员和战士一共20多人,无声无息的脱离了部队。

待到军区领导得到消息,已经来不及了,一时间这事在部队中炸锅了。

谁曾想,一个战功赫赫的高级干部,突然带队失踪,其中到底有何不可告人的秘密?

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立即派人搜寻侦查,一定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杨成武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上堃几天后还是被找到了,而且还是被绑回来的!

绑杨上堃回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其当初带走的其中一位侦查干部袁彪。

袁彪对杨成武说,发现情况不对,断然采取措施,阻止了杨上堃叛逃投敌的行动。

可是,杨上堃却大声喊冤。

人证物证俱在,在哪个年代,一句话就可以杀头,更莫说叛逃这样严重的罪责。

这样的职位和功臣,为何突然投敌?

杨成武觉得事态重大,当即一边将杨上堃予以看押,一边上报晋察冀军区,军区也觉得事情严重,决定亲自审判。

此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猜测,堂堂一个渡江英雄,一个有功之臣,如何竟走歪路?

经过审查,事情终于水落石出。

原来,杨上堃心里,确实对一直是副职有情绪,在部下的鼓动下,一时冲动,带队出走,想另起炉灶,发展一只自己说了算的抗日队伍。

经过进一步侦查,终于突破杨上堃“叛逃”的幕后真凶。

他就是捆绑杨上堃回来的两个人,一个是参谋袁彪,另一个是侦查干部罗昭辉。

这两人,才是真正的内奸,他们见杨上堃思想波动,有机可乘,于是私下怂恿立场不坚定的杨上堃,其真实目的就是投敌。

问题虽然被查的水落石出,但是,对于杨上堃的处理,却有几种看法,当时,上级部门认为,不管是被动叛逃,还是被人利用,虽然动机是抗日,但是未经允许脱离组织,都是军队不可接受的。

于是,晋察冀军区将此案上报八路军总部,听候总部意见再发落。

朱总和彭总得知此事后,也认为事态严重,主张杀一儆百,严惩杨上堃。

为慎重起见,两位老总,在与主席谈工作之余,顺便向他做了汇报。

主席听说之后,思考良久,他仔细推敲着,一个高级干部,一个曾经的渡江英雄,走了这一步,固然有其背后原因,其主观意识还是好的,也没有造成恶劣后果,对这样的人,不能一棒子打死,于是对两位老总说:“杨上堃犯了个人英雄主义错误,但是,他毕竟是个功臣,留他一条活路吧。”

主席的决定,没有依据表面问题而做判断,而是根据事情本质来推断,显示出他宽大的胸怀和高超的智慧。

综合主席的意见,死罪已免,活罪难饶,最终对杨上堃的判决结果是:

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接受其到延安学习和受教育。

主席做出如此决定,既对犯错之人以应有的罚戒,又给了其重新做人的机会,可谓用心良苦。而对于袁彪和罗昭辉这两个叛徒,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通过延安洗心革面,杨上堃后来经过考核,恢复了他的党籍和官职,又重返战场。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解放长春等战役、战斗。

其职务也随着战功不断升迁,他先后任吉林军区吉林市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团长,东北南下干部大队副参谋长,南昌支前司令部副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杨上堃历任团长、支队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黄土岭等战役。

杨上堃,戒马生涯五十多个春秋,转战南北,屡立战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历任江西省赣州军分区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党委常委,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

杨上堃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杨上堃同志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革命热情和拼搏精神,勤奋学习,忘我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揪斗。

1984年5月21日在南昌逝世,享年71岁。

【完】

0 阅读:0

小邢看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