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深冬之后集中打窝鱼会害怕,但钓法配合好了比分散打窝钓的还多,而且个体还更大。深冬之后野钓集中打窝鱼的警惕性会比较高。在我长期的水下观察发现深冬之后集中打窝比分散打窝鱼的试探时间要长很多,所以发窝时间就相对的滞后,这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但钓鱼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把鱼钓上来吗?发窝只是认为把鱼集中到窝点鱼最多的一个时间点,发窝了并不等于就钓得更好。所以我又进行了下一步的测试,集中打窝和分散打窝在实际垂钓当中的区别,测试结果差异非常明显。
·分散打窝浮漂出现动作比较早,但前期要么是小杂鱼,要么就是麻将鲫,个体比较小,而且空钩率高,钓上两三个小时不补窝的情况下基本就没口了,钓获也都是小杂鱼和小鲫鱼居多。
·而集中打窝虽然浮漂动作比分散打窝来的要晚,但鱼口真实,空杆率少,而且鲫鱼的个体相对更大一些,几乎没有钓到小杂鱼,而且诱鱼时间更长。在同样的抛竿频率下几乎是分散打窝给口的两倍时长,所以钓获量也就更多了。
既然集中打窝鱼的警惕性比较高,而且不敢吃窝料,为什么在实际垂钓当中钓获量却比分散打窝收获还要多,而且留鱼时间更长?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发现分散式打窝鱼的警惕性确实低,所以开口就快,但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小鲫鱼都有,而且不乏小杂鱼混迹在其中。
仔细观察,发窝之后有一鼓作气把窝料完全消灭的态势,所以这就出现了分散式打窝小杂鱼、小鲫鱼比较多的情况,而且鱼群抢食大胆,也经常造成蹭线,所以导致浮漂假动作多,空钩率就高了。
而集中打窝时观察鱼对窝里的反应确实是警惕性比较高,长时间的进行试探,使用拉饵开始垂钓,结果就相应的降低了鱼的警惕性,开始吃饵料散落的碎屑,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集中的窝料可以长时间的诱鱼留鱼,而拉饵的散落雾化的状态反而降低了鱼的警惕性,却提高了咬钩几率,没有出现疯狂抢食而蹭线导致的假口。
所以浮漂动作真实中鱼率高,最明显的是钓到的鱼小杂鱼少,而鲫鱼个体相对还更大一些。这说明什么?集中打窝鱼对窝料警惕性高,转而对散落的饵料感兴趣,所以促进了快速咬钩。而集中的窝料长时间的存在就形成了长时间诱鱼和留鱼的效果,而诱来的鱼又转而对钓饵感兴趣,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掌握好了可能会出现久钓不散的效果,但集中打窝鱼对窝料的警惕性高,所以一定要配合雾化和散落效果好的拉饵才能达到此种效果。
钓无定律,我们要在实际垂钓过程当中结合当时的水情鱼情进行合理的调整,加之不同的打窝和钓法组合也许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我是悠然,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