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却各有各的不同。”
这是《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语,也是托尔斯泰被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
他以一部将近60万字的小说,先后以150多个人物,描述了十九世纪末俄国上层社会的真实图景。
透过宏大的场面,细看其中关于爱情和婚姻的部分,不难发现,婚姻稳定幸福的家庭,都做到了以下3件事:
忠诚、关爱和责任。
故事从安娜拜访嫂子陶丽开始,因为哥哥的出轨,导致陶丽一度陷入悲伤和痛苦之中。
可是因为经济原因,为了名誉,为了一双儿女的未来,陶丽只得选择忍气吞声。
安娜收到嫂子的来信,她只身前往劝慰。
她们相见的场面,跟这类情况的场景没有不同,一个哭诉自己为家庭付出反遭背叛的痛苦,一个身处事外却极力安慰和劝解,但是她们始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安娜握着嫂子因痛苦而冰凉的手,为她擦拭着不断流出的眼泪,好话说了千千万,可是无法解救她于困境中挣脱。
作为一个小姑子,她不可能劝嫂子离婚,更不可能逼迫恶习难改的哥哥回归家庭,只能让她往长远看,替孩子们想想,多保重自己的身体。
陶丽的处境像极了托尔斯泰书中的一句话:
“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遭遇伴侣背叛的痛苦,在生活中并不罕见。
我们看到那些恩爱伴侣,自由走入婚姻的殿堂,在日渐琐碎的日子里,消磨了当初的誓言,暴露出本来的面目,到处寻花问柳而不感觉羞耻,把猎艳和刺激当作最高级的享受。
殊不知,这是一杯断送婚姻感情的烈性毒药,它戕害的是伴侣的心,从此丧失了对心爱之人的信任,也因此不再相信爱情的神话,心被撕扯得四分五裂般疼痛。
家,也不再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而是时刻在惊涛骇浪中饱受煎熬。
当婚姻最基本依赖的基础被瓦解,两颗心之间就产生了裂痕,很难再靠近了。
看过一段话:
彼此忠诚,相互信任是两性相处的基石,如地基对高楼的作用不可缺少一样,失此基础,情感生活必然不稳固,有此基础,方可能白头偕老。
婚姻幸福的大厦,必须依靠忠诚做基石,才能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屹立不败。
少了忠诚,犹如一座空中楼阁,看起来再华丽壮美,终究会离散和不牢靠。
踏踏实实的日子背后,是赤城相见,是忠贞不二的真情依托,婚姻感情才更加甘美。
书中的女主角安娜,用现在人的标准看,她都应该是幸福的。
丈夫事业有成,家境优渥,儿子聪明乖巧,她衣食无忧,每天过着悠闲的生活。
安娜在陶丽眼中简直过着她梦寐以求的生活,安娜拥有她所有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
安娜的老公卡列宁对家庭极富责任心,忠心爱着她和这个家。
而身在其中的安娜呢?她并非其他人看起来那么尽如人意。
她感觉不到丝毫的幸福,因为在完美婚姻的背后,是不被关爱的孤独。
丈夫卡列宁醉心于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安娜的情感需求,每天的日常就是,早餐后去上班,黄昏回家吃晚饭,饭后他独自到书房处理公务,或者独自读书到深夜。
安娜根本不知道丈夫的所作所为,卡列宁也根本不关心妻子的所思所想。
他认为夫妻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会一直这样下去,他安于现状,认为妻子钱够花,有自由,就万事大吉了。
殊不知,爱情需要点滴情话的浇灌,需要无微不至地呵护,更需要付出长情的陪伴,才能互相滋长,永葆新鲜。
托尔斯泰在书中有句话说得极好:“爱情并不是互相凝视,而是一起朝着同一个方向看。”
简言之,就是夫妻要有共享的东西。
情侣间幸福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互相的关爱,通过无尽琐碎的家常交流,交织成密密麻麻的情感密码。
这些关爱只有彼此懂得,一个眼神的交汇,就能懂得对方还没说出口的话。
只有物质层面的情感是肤浅的,唯有达到了精神层面的深刻交流,才是情侣间密不可分的深情依恋。
安娜在探望陶丽的途中,偶遇了英俊的年轻军官伏伦斯基,他们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注定要有故事发生。
在伏伦斯基看来安娜出众的气质,惊人的美貌,都符合他心目中完美爱人的形象,然而当他得知安娜已婚有子后,却并没有因此保持该有的距离,而是任意而为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在舞会上,伏伦斯基毫不掩饰地热烈目光,追随着安娜窈窕的身影,在上层社会聚会的客厅里,他只围着安娜转,陪伴着她不离左右。
伏伦斯基时刻都在表达自己炙热的一见倾心,用言语和行动表明“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的心迹。
安娜渐渐被撩拨的春心荡漾,她觉得自己久违的初恋感觉被唤醒,也产生了那种“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
可是他们都忘了,爱,真正的含义并不是单纯的荷尔蒙式的低级吸引,而是如托尔斯泰说的那样:
“爱是指向一个目标的追求,而不是获得。”
可惜的是,我们的男女主角似乎都忘了这一点,他们热烈地相爱了。
安娜不顾及已经身为人妻的事实,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冒着与儿子生离死别的痛苦,抛下安逸的生活,与伏伦斯基双双私奔。
而同样,伏伦斯基以失去远大前程为代价,以刺伤了母亲对他寄予厚望的心,他不顾一切地奔赴了浪漫的爱情。
这种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幸福,注定是不幸的。
真正的爱,并不是以获得为主要目标,而是通过理智分析,并且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之后的一种更高级的情感。
生活中,我们肩负着各种各样的责任,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它之所以美好,是因为经过了自我认知之后的深思熟虑,是尽了应尽的职责后的锦上添花。
出走后的安娜注定是不幸的结局,她先被上层社会所鄙弃,到剧院里看戏,被一位富太太当众羞辱,身边的朋友都弃她而去,她除了一个伏伦斯基什么也没有了。
安娜也因此变得缺乏安全感,她疑心重重地盘问伏伦斯基的去向,他的一行一动都被冠以移情别恋的证明。
是啊,“我们总是相信我们所希望的,而不是相信事实。”
伏伦斯基也在她无休无止的猜疑中变得冷漠起来,他仍然爱着安娜,可是他却更向往自由,因此常常在外玩乐逗留,安娜备尝孤独寂寞的滋味。
走投无路的安娜,唯一的出路只有死亡,她卧轨自尽,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合上书页的那一刻,心中生出一声叹息。
现实生活中,假如人生可以重来,我们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可能吧。
想起歌曲《可能》里的话:
可能枕边有微笑,才能暖你清晨;
可能夜空有流星,才能照你前行;
可能再也找不到,愿意相信的人;
可能穿越了彷徨,脚步才能坚定。
幸福婚姻的相似之处,是一起站在忠诚的基石上,以关爱交织出浓浓的情感,以责任的束缚共同撑起一片天。
也但愿那些不幸的家庭,能在时间和忘却里,找到解决所有问题的良药。
更愿,你能刚好遇见爱情,与相爱之人携手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