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带壳播种省人工,但真的能增产吗?产量和剥壳种植比怎么样?

清风旅程 2025-04-10 13:56:37

中国的花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480万公顷左右,年产量超过1800万吨,稳居世界第一,比第二名高出近1000万吨。

如此庞大的产业,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正经历着从规模化种植到多元化经营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一种名为“带壳播种”的新技术在花生种植圈悄然兴起,引发了种植户们的热烈讨论:这种方法真的能提高产量吗?

与传统的剥壳种植相比,又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广阔,产量巨大,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花生种植产业正朝着规模化、科学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被打破和重建,其中,花生带壳播种技术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方法。

带壳播种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传统种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剥壳,而带壳播种则省去了这个环节。

据估算,每亩地剥壳的人工成本约为200元,带壳播种可以有效节约这部分开支。

此外,花生壳本身富含氮、磷等有机元素,在土壤中分解后可以为花生苗期生长提供养分,增强幼苗的抗病能力,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一些种植户甚至声称,带壳种植的花生产量比剥壳种植提高了25%以上。

带壳播种并非完美无缺。

实践中,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带壳播种的花生出苗期较晚。

通常情况下,脱壳播种的花生在10-15天内即可出苗,土壤墒情好时出苗率可达90%以上。

而带壳播种的花生由于外壳的阻碍,出苗周期会延长两周左右。

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出苗率会大幅下降,后期需要补种,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带壳花生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较差。

在花生壳没有破裂的情况下,种子很难吸收到水分和养分。

只有当土壤湿度较高且温度适宜时,花生壳才会开始分解,种子才能正常萌发。

此外,不同品种的花生壳硬度不同,壳过硬会导致萌芽失败。

因此,在带壳种植的花生地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完整的、未萌发的花生颗粒。

带壳播种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由于出苗率低且出苗时间不一致,为了保证最终产量,种植户往往会增加播种量,导致种子浪费。

更重要的是,当幼苗过密时,需要人工清除弱苗和病苗,这又增加了人力成本的投入。

针对这些问题,种植户们也探索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在播种前,可以用温水浸泡花生种子8小时以上,使花生壳软化,然后晾干,再人工捏破花生壳,以保证种子能够顺利吸水和吸收养分。

播种时间也需要提前10-15天,以确保花生能够正常萌发。

在种植过程中,要采用浅播种的方式,将种子埋在3-6厘米的土层中,并提高播种密度,通常是剥壳种植密度的1-2倍,以弥补出苗率低的不足。

综合来看,带壳播种虽然可以节省部分人力成本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但也存在出苗期晚、营养吸收差、资源浪费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耗费额外的精力和资金。

而且,带壳播种更适合低温干旱地区。

在其他地区,直接购买处理好的脱皮花生种或许是更经济的选择。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花生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未来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上。

注重品质的同时,更要重视渠道和品牌的经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你会选择带壳花生播种吗?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