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一个与肝脏有关的季节,而若要在春季对肝脏进行养护,最常见的方式往往就是疏泄肝气、补益肝血以及清泄肝脏里的火热,而且不同的护肝方式,所选用的药方和药材也会有所差异,就以泻肝火为例,当肝脏里的火热过于旺盛时,就很容易诱发一系列病症,而在症状表现上,常常会表现为头晕、目赤肿痛等,对此,就可以用“泻青丸”这一方子加以改善。
对中医知识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中医里有“五行”、“五色”之说,其中,“五色”主要包含了青、赤、黄、白、黑,而肝主青色,对此,在《黄帝内经》里也有所体现,即“东方色青,入通于肝”,所以泻青丸所清泄的,其实就是身体里的肝火。
泻青丸是一个师出有名的药方,早在宋代时,就已经被广泛用于病症的治疗和改善,此方是宋代医家钱乙的代表药方,收录在《小儿药证直诀》里。这个方剂主要由七味中药配伍而成,将龙胆草、黑栀子、大黄、羌活、防风、川芎、当归各等份,当然,也有一些医书记载此方用到了八味中药,多出来的这味药材就是青黛,在这些药材的共同作用下,就可以帮助化解肝胆里的火热,起到清泄肝火的效果。
那么,这些药材究竟是如何将肝火化解的呢?首先是龙胆草,其名称如同武侠小说里的药材一般,且算得上是中医里最苦的药材。中医认为,龙胆草大苦大寒,苦寒之药的味道虽然不好,但在清热泻火方面,却是一把“好手”,而且中医里有不少清热药都具有苦味,比如黄连、黄芩等。龙胆草归入体内的肝经,可以很好地将肝脏里的火热化解,因此常用于清泄肝胆实火。
大黄这味药材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其实也很高,比如,在张仲景的大承气汤里,就有使用到大黄这味药材,不过,大黄的药性峻猛,具有很强的清泄能力,可以将肝胆里的火热直接引入肠道,然后再通过大便从体内排出;栀子同样是清热泻火的要药,而且它不光可以清泄肝火,还能将三焦的火气从脏腑引入膀胱,最终随着小便从体内排出。
羌活和防风作为风药,具有升散的特性,可以将郁火发散,不仅如此,防风还是风药润剂,在防风的滋润下,可以做到虽散火但并不助火,两药合用,还能改善肝风,毕竟肝风一动,肝脏里的火热就会加重。
最后两味中药就是当归和川芎了,它们主要用于补益肝血,因为肝火旺盛很容易耗损肝阴,而且肝血一方面也能制约肝火,川芎药性活泼,可以推动体内的气血运行,将肝血带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说到这,相信有不少人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春季时,肝脏就很容易“不老实”呢?其实,春季正是阳气升发的重要时节,而我们身体里的阳气也会开始升发,并且所生发的阳气就是肝阳,肝脏会随着春季的深入而更加有活力,如此就很容易将蓄积的内热给带出来,进而导致肝火旺盛,而面对这样的情况,钱乙的这个经典药方,就不失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哇.中医好历害的可清泄。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小和尚、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观海听潮、 冷℡夜)。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