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心结,那就是前朝一直在集结势力想要推翻清朝的统治。
并且是络绎不绝的组织起义,这让清朝统治者们焦头烂额,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在康熙年间他甚至下令处死了一位种田的老农,并且老农已经年过花甲了,这是因为什么呢?
一、认太子闹剧在明王朝灭亡的时候,崇祯帝让太监将他的三个儿子都送出去想要保全老朱家最后的血脉。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三个太监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想要在李自成面前买一个好,于是直接就将这三个皇子交给了李自成处置。
此时的李自成刚刚进入北京城正是需要威望的时候,于是他从自身利益出发,不仅没有将这三个孩子给杀了,并且还将这三个孩子都进行了册封。
当然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李自成在和吴三桂的对战中被打仓皇而逃。当时李自成还带着这三个孩子一起上了战场,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三个孩子在战场上被大军冲散。李自成也正着急逃命,所以他也就没有再去派人寻找他们。
当这件事被多尔衮知道后,他将主要的目光放在了崇祯帝的长子朱慈烺的身上,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十六岁了,也算是成年了对于这些事情也了解很多。并且更值得一说的是他作为崇祯帝正统后代极有可能会被反清复明的人利用。
朱慈烺在走散后就决定回到京城去投奔他的外祖父,遗憾的是就在这个阶段他被清军俘虏了。多尔衮当然是想要杀了他的,但怎么说他也是大明的太子,若是直接就将他杀了极有可能会影响大明旧臣的心。
于是他就自导自演了一出“假太子”的闹剧。当时这些大臣们为了保全自己纷纷说眼前的朱慈烺并不是太子,就这样在众人的否认之下这个“假太子”被多尔衮所杀。
当然站在多尔衮、站在大清的立场上来看这个决定是无可厚非,因为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大明旧臣打着太子的旗号造反。也就是在此时多尔衮定了一个规定——只要自称自己是大明太子的都杀了。
二、层出不穷虽说太子朱慈烺被杀了,但不要忘记前文说的崇祯存活的孩子有三个呢,在这之后朱三太子就开始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活跃了。相信大家看过相关的影视作品的都听说过“朱三太子”的名字。
可以说在这之后自称是朱三太子的层出不穷,从顺治年间就开始了。第一次出现朱三太子的是在顺治年间苏北地区的一支起义部队,其实大家心中也都知道,这仅仅是他们的一个旗号,究竟是不是真的根本就没有人知道。
当然这一支起义军很快就被镇压了虽说是镇压了,但是大家都学会了“朱三太子”这个名词。后面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模仿的。
随着顺治帝逝世,康熙登基,当然在康熙登基早几年也是很平静的,此时的康熙也没有亲政呢。
随着康熙擒鳌拜,正式掌握大权后,他就开始大展身手想要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就在此时三藩之乱爆发了,与此同时一支自称是朱三太子的军队也开始起义。但是清政府却通过叛徒的告密,提前知道了,当然很快就将他们镇压了。
不过虽说是镇压了,但是自称朱三太子的首领却逃走了,并且很快就准备在陕西一带再次造反。康熙得知后,在他们还未起事的时候就将其镇压。
这康熙刚刚从这场战乱中走出,另一场自称是朱三太子的叛乱又来了。康熙得知后又开始了一系列的镇压,可以说从康熙早年到中后期他都一直陷入朱三太子的魔咒中,让康熙十分地苦恼。
但是多年过去了他始终都没有遇到真正的朱三太子,这些人都是冒充的。康熙决定从根源处解决,派人寻找朱三太子的下落,只要将真正的朱三太子给杀了,这一切就都不会发生了。
遗憾的是多年的寻找就像是大海捞针一样,始终都不见朱三太子的踪迹。直到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终于有了朱三太子的消息。
这一年又一支反清队伍是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起事的,康熙这些年对于朱三太子十分地敏感,当即就下令一定要调查清楚,也就是从几人的口中得知了朱三太子的踪迹。
三、朱三太子此人现在早就更名改姓,早年在李自成战败后,他们就走散了。朱三太子被一个毛姓领袖给带走了,那个时候朱三太子还小,两人就一直在河南隐居。不过随着大清的建立稳定,对于大明后人调查得很紧,带走朱三太子,这个领袖的生活也很艰难。
于是他直接就将朱慈炯给留在了河南,他自己走了。尚且年少的朱慈炯只能在街头流浪,或许是因为命中注定,他竟然辗转来到了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
在此地朱慈炯遇到了一个姓王的好心人,他将朱慈炯藏了几年,让他躲过了那段查得最严的时间。在安徽朱慈炯学习耕种,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但随着这一位姓王的好心人逝世后,朱慈炯的生活再一次没有了保障。
无奈之下他也像朱元璋一样前往了寺庙当和尚,长大后的朱慈炯离开寺庙,再次开始流浪生活。辗转来到浙江,朱慈炯决定在浙江定居下来,过普通人的生活,并且还结婚生子了。
但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朱慈炯的身份还是被知道了,于是就被有心之人利用。就是上文提到的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的那一支起义部队,他们借着朱慈炯的名字开始召集大明旧臣反清。
但实际上在朱慈炯的心中他是不想参与的,此时的他已经流浪几十年了,现在他也已经年长,根本就没有复国的野心,只想安稳度过余生。但怀璧其罪,这也是奢望,在被捕后朱慈炯十分配合,并且一直声称自己从未干过反清的事情。
这件事影响十分大,朱慈炯一大家都被押送到了京城,三堂会审,面对清廷的质问朱慈炯也直言:我今年已经七十五岁,如果我想要推翻清朝为什么不在当年三藩之乱的时候就起事,反而要等到今天?
其实朱慈炯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此时的康熙早就被多年的朱三太子反清的事情弄得烦躁不已,即使是他年纪大了,但也并不会影响别人用的他的名号,只有将他杀了才能永绝后患。
结语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康熙将凌迟换成了斩立决,这一位做了大半辈子农民的老人被处死,对于他的后代,清廷也没有放过,五个儿子还有孙子都被处死,就连他的妻子都被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