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研究:一旦患上肺癌,8件事就别做了,不要害了自己!

老李守护生命 2025-04-20 04:09:5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想象一下,如果有天医生对你说:"很遗憾,你得了肺癌",你的世界是否会瞬间坍塌?面对这个噩耗,很多人会手足无措,甚至做出一些可能加速病情发展的事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总结出了肺癌患者常犯的八大错误,这些"坑"一旦踩下去,可能会让你的抗癌之路更加艰难。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很多人却总是把它当作"免费续杯"一样无限透支。等到健康红灯亮起,才恍然大悟,原来身体早就在"哭泣"了。

肺癌作为当今癌症杀手榜上的"顶流",它的到来往往悄无声息,等发现时常常为时已晚。

第一个雷区:继续抽烟,觉得"反正已经得癌了"

很多肺癌患者确诊后心态崩了,觉得"既然已经得了癌,那还管那么多干啥",继续我行我素。殊不知,吞云吐雾的行为简直就是在给癌细胞"加油打气"!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肺部组织,还会干扰治疗药物的效果,让癌细胞更加嚣张。

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张教授团队研究发现,继续吸烟的肺癌患者比戒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低了近20%。这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实打实的生命差距啊!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身体是一座花园,癌症就是一株杂草,而吸烟就相当于给这株杂草浇水施肥,它能不疯长吗?即使已经确诊肺癌,立刻戒烟依然是明智之举,千万别给自己找借口!

第二个雷区:迷信偏方,放弃规范治疗

"听说某某偏方治好了晚期肺癌"、"医院治不好,不如试试民间秘方"……这类"神话"在朋友圈层出不穷。

面对生死威胁,一些患者及家属容易病急乱投医,甚至完全放弃正规治疗,转而寻求所谓的"秘方"。

上海交大胸科医院李研究员团队的调查显示,约35%的肺癌患者曾尝试过非循证医学的治疗方法,而其中完全放弃常规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比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显著缩短。

有些偏方无效,甚至可能含有对肝肾有害的成分,让患者雪上加霜。癌症治疗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规范治疗虽然可能苦口良药,但至少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偏方就像是一场豪赌,赌注却是生命,真的值得吗?

第三个雷区:讳疾忌医,讳莫如深

有些患者得知自己患癌后,因为害怕、羞耻或不想成为家人负担,选择隐瞒病情,独自承受。

这种"闷声不响"的做法看似善良,实则危害巨大。

孤军奋战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应激激素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反而对抗癌不利。

上海交大的心理健康团队研究发现,有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肺癌患者,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那些独自面对疾病的患者。

癌症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适当向亲友倾诉,寻求支持,能减轻心理负担,还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和资源。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没人能真正做到"孤岛"。

第四个雷区:过度悲观,躺平等死

"得了肺癌就等死",这种消极心态是治疗路上的一大拦路虎。有研究表明,心态积极的患者体内免疫细胞活性更高,对治疗的反应也更好。

上海交大附属医院的随访数据显示,保持乐观心态的患者平均生存期比悲观消极者长1.5倍以上。

身体和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当你躺平等死时,身体也会收到"放弃抵抗"的信号。

如果你决心与疾病斗争,你的身体也会调动一切资源来支持你。战士的姿态比丧气的表情更有利于战胜癌症!

第五个雷区:饮食无度,胡吃海塞

"吃好一点才有力气抗癌",于是鱼肉荤腥,大补特补。有些患者甚至认为"反正都这样了,想吃啥就吃啥"。

殊不知,不当的饮食可能成为癌细胞的"盛宴"。

上海交大营养学教研组发现,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会促进炎症反应,为癌细胞生长创造有利环境。

而清淡、均衡、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饮食则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药物疗效。想要战胜癌症,就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正确的饮食策略应该是:适量优质蛋白、丰富的蔬果纤维、适度的碳水化合物,避免过分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这样才能为身体提供抗击癌症的"弹药"!

第六个雷区:缺乏运动,长期卧床

"生病就该多休息",这句话在肺癌患者中可能适得其反。

过度休息、长期卧床不起反而会导致肌肉萎缩、心肺功能下降,降低身体对治疗的耐受性。

上海交大康复医学科王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适度运动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治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即使是晚期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度活动也比完全不动要好得多。运动要量力而行,不是要你马上去跑马拉松,而是根据自身状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

每天散步15-30分钟,做些轻度伸展运动,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七个雷区:医患沟通不畅,擅自调整用药

"这药副作用太大,自己减量吧"、"感觉好多了,就不吃了"——这些自作主张的行为在肺癌患者中并不少见。

殊不知,擅自调整用药剂量或间断服药可能导致耐药性产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上海交大附属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约25%的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药依从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关联到治疗失败率的提高。

现代肺癌治疗往往是精准定制的"组合拳",每一种药物的剂量和时间都经过精心计算。如果对治疗有疑问或出现不良反应,正确的做法是及时与医生沟通,而不是自行其是。

医生是你最重要的盟友,而不是需要"对抗"的存在。

第八个雷区:迷信保健品,乱投补品

"这个保健品听说对癌症有特效"、"多吃点补品增强抵抗力"——面对肺癌,一些患者会不计成本地购买各种保健品和补品,希望能够增强体质或直接抗癌。

而上海交大药理学研究表明,许多保健品与抗癌药物存在潜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或加重毒副作用。

某些含银杏的保健品可能影响血液凝固,与化疗药物同用时增加出血风险;而高剂量的抗氧化剂补充剂可能干扰放疗和某些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尤为重要。任何补充剂或保健品在使用前都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避免好心办坏事。

在抗癌的道路上,盲目补充浪费钱,还可能适得其反。

回顾这八大雷区,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缺乏科学认知,盲目行事。肺癌确实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面对疾病时的无知和恐慌。

上海交大的研究告诉我们,即使面对肺癌这个"硬骨头",我们也并非毫无反击之力。

科学治疗、积极心态、健康生活方式、良好医患沟通,这些看似平凡的做法,却是抗击肺癌最有力的武器。

生命可贵,每一天都值得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去珍惜和守护。

肺癌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与其踩雷自伤,不如遵循科学指引,让每一天都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有希望。

生命的美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绽放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1]陈志军,王长利,吴一龙.中国肺癌诊疗指南(2021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12):1249-1272.[2]张力,王辉,李进.肺癌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3):452-456.[3]刘伟,孙颖,赵宁.肺癌患者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23,26(5):289-29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