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3年4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
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2023年中国经济会如何开局备受各方关注,世界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机构在一季度期间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一调再调。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 海内外普遍认为,这一经济增速超出预期。在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后,花旗银行旋即把中国2023年GDP增速预期从5.7%上调至6.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经营主体预期明显好转,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消费和外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4.5%,是一个超出预期的数字。”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在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23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 那么,什么是拉动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消费和外贸对经济增速的贡献较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付凌晖介绍,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6%,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因素,服务业是三大产业中增长率最大的。 “3月当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达到56.9%,处于高位景气区间。可以说服务接触类的住宿、餐饮、旅游、文化等流动性消费行业,聚集类服务业和消费快速回暖,带动了就业和收入的稳步回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在“国是论坛:2023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指出,当前各地因类施策,采取大量组合拳式促消费的政策,包括培育和扩大相关的重点商圈,扩容提质服务消费,聚焦热点节假日和热点场景来出台促消费“大礼包”式的举措,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此外,郭丽岩表示,一季度大宗商品消费也有诸多亮点。作为大宗商品的风向标,3月汽车销量超过240万辆,同比增速接近10%。“这说明当前车市中刚需、改善性需求等有效需求正在释放。新能源汽车在同期高基数之上实现高位增长,这也是明显的新增长点。” 同样表现亮眼的还有出口领域,外贸在一季度展现出较强韧性。今年1—2月,中国外贸承受着较大压力,港口空箱数量增加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根据《华尔街日报》此前对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中国3月份出口预计同比下降7%,进口下降5%,贸易顺差410亿美元。 进入3月,中国出口数据一反过去4个月的低迷态势,出现明显回升。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今年3月出口同比跳涨14.8%,终结了去年10月以来的四连跌,实现贸易顺差881.9亿美元,全线大幅好于市场预期。 霍建国分析,3月突然跳涨主要原因是春节后全面开工,复工复产比较快。同时也说明外部对中国的产品需求还在,需求订单支撑了外贸发展。其中,外贸新动能的成长对于支撑外贸增长的作用逐步显现。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迅猛,达66.9%。
没有出现通缩,民间投资也在逐步回稳
针对今年以来物价涨幅持续走低,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付凌晖表示,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保持温和上涨。从货币供应量来看,3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12.7%,保持较快增长;从经济增长情况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回升。整体上看,不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 今年一季度CPI涨幅回落主要受一些阶段性因素影响:春节后随着市场需求回落,天气转暖,鲜菜上市量增加较多,部分食品价格有所下降;生猪供应充足,节后消费需求减少,价格有所下行;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原油市场价格总体回落,带动国内能源价格走低;受汽车优惠补贴政策到期和排放标准调整等因素影响,车企降价促销力度较大,汽车价格特别是燃油小汽车价格下降等。 付凌晖说,从下阶段来看,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不会出现通货紧缩情况。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去年二季度CPI涨幅比较高,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但这不意味着出现了通缩。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合理水平。 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赵扬表示,衡量是否构成通缩要看物价是否有大范围回落,是否伴随经济衰退,货币扩张速度如何,信贷增速如何等等,但显然一季度的信贷增速不弱,并不支持通缩说法。 付凌晖在回应“民间投资一直处于低位”这一问题时指出,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因素。民间投资中,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降13.8%,下拉民间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 “还需要进一步提振民间投资。”宗良表示。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工具——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 5.1%,与去年持平,2023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为0.6%。 “虽然民间投资面临近期企业效益下滑、市场预期不稳等制约因素。总的来看,积极推动完善市场环境、积极增加对民间企业的支持将有利于民间投资逐步回稳。”付凌晖说。
经济发展前景向好
一季度经济整体呈现恢复向好的态势,为实现全年的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而下阶段的经济运行情况,更是公众关注的重点。 宗良表示,鉴于去年二季度基数比较低(增速为0.4%),今年二季度增速整体压力不大。 “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显加快,三四季度随着基数的升高,增速会比二季度有所回落。”付凌晖指出。 经济发展保持向好,有多方面的支撑条件。赵扬认为,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能强大,前期的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发力,地方政策快速落地,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经济复苏。 下一阶段,提振消费依然是施策重点。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4月19日表示,将进一步提振消费持续回升的动力,并抓紧研究起草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主要是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拓展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下大力气稳定汽车消费,巩固拓展向好势头。 另一方面,投资稳定增长有望持续。“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在收窄,但房地产市场的底部已经过去了。”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柴强在“国是论坛:2023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指出,近段时间,随着金融、税收、限购、限价等地方调控政策的出台,一系列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了。 在支持民间投资发展方面,国家发改委也表示,将鼓励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使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来。孟玮强调,不得以所有制性质作为选择标准,不得以企业规模、注册地址、当地纳税贡献等因素作为主要评标条件。在安排各类政府性投资资金时,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继续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 在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大趋势下,霍建国指出,此时印度、东南亚想借此机会吸引更多的外资,还在不断加大一些优惠政策。面对外部压力,我国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策执行的统一性,尽可能减少施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孟玮表示,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近期跨国公司高管密集来华,各地纷纷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抓紧签约落地外资项目。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增长,高技术产业表现十分亮眼。外资企业通过加码投资的实际行动,投下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信任票”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票”。 “下阶段,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落细,政策效应将会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将不断增强,促进经济运行恢复向好。”付凌晖说。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李士萌
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网
审发:张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