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奉毛主席之命调查“九一三”相关涉事人员。李德生是军委办事组成员之一,但他跟一众四野将帅并无直接关联,反而一度是受排挤的对象。所以在事发后,中央领导十分信任出身二野的李德生,让他直接参与到重要的调查工作中。
李德生带人搜查了毛家湾等地,并在第一时间获得了不少有用材料。林帅生前担任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当年曾有不少人希望攀附领导关系,专门写了不少吹吹打打的文章和信件。其中有三封信件,是军队重要干部写给四野统帅的。李德生办事严谨不敢怠慢,立即将这些信送到中南海,亲自交给周总理。不过周总理认真查看了这三封信后,做出决定:没有什么实质问题,概不追究。
这种事情,周总理可以做主,但显然需要谨慎。为何总理果断做出了“不追究”的决策呢?1971年后像“黄吴李邱”等四野将领,以及一批各大军区的干部受到调查和处理,有的甚至获刑多年。老成持重的周总理自然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不会随随便便做决定。这三位给林总写信的高级将领,分别是开国上将韩先楚、杨得志和许世友,九一三事件期间,他们分别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和南京军区司令员。
原来这3封信,并非写给林帅一个人,最终还要呈送给毛主席。按照军内流程,大军区司令员向军委做汇报,先把信件送到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帅那里,再转送主席,是合乎规定的。只不过当年叶群出于各种考虑,总会扣住一部分信件,最终没有到达毛主席。至于林总是否看过,已无从得知了。更关键的是,周总理已经审查完毕,这3封信属于正常请示和军内工作汇报范畴,并不涉及相关集团的阴谋或溜须拍马的内容。
周总理深谋远虑又爱惜人才。特殊时期,一点风吹草动也可能给忠臣良将招来麻烦。本来没有什么事,报上去反而造成不好的效果。既然信件内容没问题,此时最恰当的处理方式就是对相关干部和信件给予定性,这是一种保护措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总理设法保护的党内、军内干部非常多,其中有不少都是类似的情况。这一次虽然涉及到敏感事件,但总理判明情况后,仍然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果断批示:概不追究。
事实上,韩先楚在军中的形象一直都是“战将”,只爱研究带兵打仗,平时基本不问政治、也不擅长搞上下级关系;杨得志在红军时虽然跟过林帅,但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多数时间不受林总节制,二人私交并不密切;许世友更不用说了,他是红四方面军、三野体系的虎将,军事生涯中跟四野统帅几乎八竿子打不着。他们会给林总写信,完全是担任各大军区司令员的工作需要。周总理看问题十分透彻,充分信任这些久经考验的革命同志,他当年对于这些信件的处理方式是恰到好处的。一件具体的事情,其实也是周总理厚重人品和工作风格的缩影。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