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或许都要从几个女大学生想吃包子开始。
话说几个郑州的女大学生上完课后,突然想吃开封的灌汤包。
于是,决定挑战一下连夜骑共享单车到开封。
几个女孩从郑州骑行3个多小时,超过50公里最终到达开封,吃上了美味的灌汤包。
这是什么?
这不是单单的骑行,而是青春的具象。
作为运营老手的平台,敏锐捕捉到了商机。
大数据可劲儿往同城的大学生手机上推送,其他大学生看到彻底坐不住了。
青春,谁还没有呢?
于是就有了上万名郑州大学生夜袭开封的那一幕。而且随着视频的传播,这两天这股热浪愈演愈烈。
最终,夜袭开封的风,终于刮成了飓风。
一场“十万青年”夜袭开封的活动,云集郑开大道,浩浩荡荡开往开封城。
看着连夜从郑州向开封奔袭的青年“铁骑”大军,开封文旅从开始的洋洋得意,到现在已经变得瑟瑟发抖,前后不过一周时间,相关方面的态度开始悄然转变了。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涌入开封城,一些问题也逐渐被暴露出来。
相关方面的态度也从鼓励和引导,逐渐变成了抗拒和担忧。
终于,这座古老的城市终于坐不住了。
官方开始喊话:
别再来了,酒店,餐饮已经到了极限,不能再招待太多游客。
提倡学生坐公交,火车有序返回。
紧接着,相关部门也开始发布信息,郑开大道非机动车道开始禁行。
共享平台也发布联合公告,“超区域骑行将强制锁车”。
就连郑州的高校也开始行动,转发官方禁行通知,配题:紧急提醒。
这架势,是不是要紧急喊停?
虽然没有点名,但这种情况下,十万青年夜袭开封这事儿,估计大概率是要歇菜了。
回过头来看看,这场犹如旋风一样骤然而起,又戛然而止的“夜袭”留下了什么?
有人说,留下了无价青春的回忆。
有人说,只是随波逐流的一地鸡毛。
或许任何事情都注定有AB两面的看法,但这场声势浩大的骑行活动注定将成为一代人的永久回忆。
虽然,这场行动正在被叫停,但我觉得这场活动的可贵之处,在于自始至终并非由某个官方机构或学生组织统一策划,而完全是自发形成的。
在社交媒体上,学生们自发组建了各种骑行群,分享路线信息、讨论集合地点、交流骑行经验。
没有复杂的组织架构,没有繁琐的报名流程,有的只是年轻人之间纯粹的热情和默契。
所有的这些,都是这些青年人青春的共鸣。
这一点纯粹,着实令人感动。
等多年以后,他们经历过复杂的人生,开始用得失来计较一场饭局,一次骑行的时候。
他们会猛然间发现青春已逝: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