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书法作品啊,大伙儿瞅见了,常常就撇嘴说:“嘿,这字儿有格调!”或者摇头晃脑地说:“这玩意儿,没格调!”这基本上就算是对一幅字儿下了定论了。有格调的呢,你一看,心里面儿就琢磨上老鼻子事儿了,那意境,深远得很;没格调的呢,瞅两眼,就觉得跟喝白开水似的,没滋没味儿。
说到这书法里的“格调”啊,头一回正经八百提出来这词儿的,是明朝那疙瘩的学者赵宦光。他在自个儿写的《寒山帚谈》里头,那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给“格调”在书法里头下了个定义。
“格调”啊,原本指的就是人的风度啊、气派啥的。明朝那时候,“格调派”在文章界那是火得不行,专挑文章的毛病。可赵宦光这家伙,愣头青似的,头一回把“格调”这俩字儿给拽到书法里头来了,用来评点字儿的风格。
他说了啊,“格调”得分着看,一个是“格”,一个是“调”。“格”呢,说的是字形上的规矩,也就是咋写咋对劲儿。他说啊,唐朝以前的字儿,特别是鍾繇、索靖、张芝、王羲之他们写的,不管是啥样的字体,那规矩,都是顶呱呱的,上格货色!
“调”呢,说的是笔画咋摆、字形咋构造,也就是他说的那个“锋势”。锋势一到位,那字儿就有味儿了,也就是“韵致”。这俩玩意儿要是搁一块儿了,那才叫有“格调”呢!
再说到这书法里的“规矩”啊,大伙儿都以为唐朝人讲究规矩,其实吧,这话说得有点儿片面。赵宦光说了,唐朝以前的字儿,那也是规规矩矩的。“晋朝、唐朝往前的,规矩多的去了;晋朝、唐朝往后的,规矩就少多了。”他说的这规矩啊,可不是光指唐朝人写楷书那会儿的规矩,那是普遍适用的规矩。
鍾繇整的“隶书”(楷书)、索靖写的章草、张芝写的草书、王羲之写的行书,不管啥字体,那都是讲规矩的。赵宦光给书法的规矩划了个圈儿,定了个调儿,这也就是他说的“格”是咋回事儿了。
说到这“调”啊,赵宦光那家伙还整出个“锋势”这词儿。其实吧,这词儿不是他头一回说,北宋那会儿,书法家米芾就提溜过。米芾这家伙,写字那味儿他看得老重了,他说啊,锋势得整到位了,点画之间、字形儿那股子味儿才能出来,才能有那“韵致”。他在《海岳名言》里头还扯呢:“世上的哥们儿写大字使老鼻子劲儿捉笔,结果字儿越写越没筋骨神气,圆笔头像蒸饼似的,那叫一个可笑。得跟写小字似的,锋势全乎儿,别整得跟刻意做作似的,那样儿才好。”
锋势这事儿吧,是米芾琢磨出来的。米芾之前呢,西晋前头的卫恒整出个“笔势”的概念,“笔势”说的就是那笔画咋走、啥质感。比如说,俩笔画连一块儿,那就是笔势,有时候用牵丝来理解更透亮儿。但说到质感上,笔势的要求就忒高了,得笔力杠杠滴、笔法精细着呢。而这“锋势”呢,是在笔势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更精细、更微妙。它不光要求笔势在笔画里头的样儿,还得有那股子趋向和味儿。米芾这一说,书法那表现力“噌”一下就上去了,表意的空间也大了去了。
咱前面说了赵宦光那“格调”的概念,明白了书法里的格调是“法度”和“意韵”一块儿整的。赵氏这是把晋唐的“法度”和宋人的“尚意”给揉一块儿了,咱瞅瞅前人的书法思想,也就这么回事儿。比如说,魏晋和唐代的书法家们给咱留下的就是书写的规矩,哪个朝代的哥们儿都得承认,魏晋书法的高度就在那规矩上,这是公认的。而“宋尚意”那思想,就是要让书法透出“潇散简远”(苏轼)、“韵致”(黄庭坚)、趣味(米芾)那艺术性境界,这俩思想啊,老像了。
那咋整出书法里的格调呢?赵宦光这家伙好像也给答案了。“用笔得有那么个起止,别整出尖角来,结构得有那么个节奏,别跟斧子凿的似的,趋向得有那么个规矩,别死心眼儿。”他一句话就把格调咋形成给说了,但用笔、结构、趋向那具体要求也给了,还用“没尖角、没斧凿痕、不死心眼儿”给说了个大概方法。他还扯呢:“啥是用笔?就是正锋起伏,下笔带劲儿呗。啥是结构?就是疏密得当,连着排着对儿呗。啥是顾盼?就是左右上下,来回有情儿呗。”只要写字儿时按上面那要求整,就是格调,也就有了那么个高格调。
书法里的格调这事儿吧,赵宦光是说了不少,但前人和后来者也琢磨过别的方面。
米芾就说:“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那行书帖真迹,天下第二好的法书,右将军行书第一!
锋势那个澎湃啊,挥洒浓淡,跟云烟似的多变。”米芾这儿虽然没明提“格调”,但意思到了。那“右将军行书第一”就是“格”,“锋势澎湃,挥洒浓淡”就是“调”,这样的书法才有格调。
清代书家刘熙载对书法里的“调”,也就是意韵,老看重了。他觉得书法得有深意思,深意思打哪儿来?形式构成里的茂密和透亮儿呗。他举例子说:“蔡邕透亮儿,鍾繇茂密。我说他俩书法一条道儿,透亮儿得连针都插不进去,茂密得能跑马。这得从神韵上分辨。”书法有“密得插不进针、疏得能跑马”那说法,这是从形式构成上说作品反映的风格,但它们给人的是一种意趣,甚至是那开阔的境界。
总而言之,书法是技法和精神境界一块儿整的艺术,它给人的和要求书法家做到的,就是“格调”。对学习者来说,“格”,就是得往更古、更久远的魏晋书法那儿学,这样才能提升水平,培养更有劲儿的书写能力。而“调”的获取,得从点画的不断实践中,从形体结构、疏密空间的安排上,整出更悠远的艺术性境界。当然,这种能力得靠人的修养、学识、眼界、阅历的积累和长期培养。认识得到位,见识和阅历得增强,再加上感情,才能整出更有“格调”的作品来。
世事都讲出入。学必入格,成则出之,自成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