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千金年轻时不嫌丈夫穷,后来又包容丈夫想着心中白月光!

紫荆斋 2024-12-03 23:40:09

她年轻时不嫌丈夫穷,后来又包容丈夫想着心中白月光!

她是厦门鼓浪屿首富千金,却看上了乡村穷牧师的儿子,和意中人结婚后,她又跟着丈夫到了国外。

年轻时,在娘家养尊处优的她跟着丈夫从美国到法国,从法国到德国,一直亲自操持家务,过着紧巴巴的日子,甚至要变卖自己的嫁妆维持生活,更不敢怀孕生子。

这个女人就是廖翠凤,她选的意中人就是林语堂。

说起林语堂,还真是一个拥有很多桂冠的大名人。作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学者,幽默大师,每个称号都是实至名归。

鲜为人知的是,林语堂还是一个发明家,他发明过“明快中文打字机”,还获得过专利。

林语堂,1895年生于福建龙溪,他们全家信仰基督教,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乡村牧师。

林语堂自幼聪明,年仅17岁就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林语堂也是标准的学霸。在大二的开学典礼上,他一个人先后4次上台领奖,成了学校众所周知的大才子。

林语堂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叫陈希佐,陈希佐有一个妹妹叫陈锦端。彼时陈锦端在上海圣玛丽学校读书。林语堂通过陈希佐自然而然地认识了陈锦端。

陈锦端不仅人长得漂亮,还特别擅长画画。血气方刚的林语堂对陈锦端爱得发狂,而情窦初开的陈锦端也很崇拜林语堂的才华,两个年轻人彼此爱慕,很快捅破窗户纸,谈起了恋爱。

放暑假的时候,林语堂忍受不住对陈锦端的思念,从龙溪乡下跑到厦门,以探望同学为名到陈家去见日思夜想的陈锦端。

陈锦端的父亲陈天恩,不但经营着医药局,还经营着造纸公司,可谓富甲一方。

陈天恩虽然承认林语堂是个青年才俊,但他并不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乡下牧师的儿子。他拆散一对恋人的办法就是给林语堂介绍对象,而且介绍的就是自家的邻居,鼓浪屿首富千斤廖翠凤。

廖翠凤也是圣玛丽学校的学生,对林语堂的才名也早有耳闻。但是廖翠凤的父母亲面对前来做媒的陈天恩,同样有点嫌弃林语堂的家境,可廖翠凤却很干脆地说:贫穷算什么!

在陈锦端家受了打击的林语堂,辗转听到了廖翠凤的这句话之后感动不已,他在撕心裂肺地大哭了一场之后,把遵父命与门当户对阔少订婚的陈锦端深埋心底,接受了廖翠凤。

1919年1月9日。廖翠凤和林语堂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举行了婚礼。

结婚数天之后,廖翠凤就随林语堂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初到美国哈佛读书时,他们每月的生活费只是国家给林语堂提供的一点助学金,日子自然过得很拮据。

但夫妻二人的感情却很好。出国不久,林语堂就和廖翠凤商量,这结婚证只有离婚时才用得着,咱们烧了吧!廖翠凤见其挚诚,没有反对,于是那张结婚证就化成了灰烬。

在美国一年之后,林语堂的助学金因故被停掉了,他无法继续求学。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林语堂抓住了一个招聘机会,带着妻子跑到法国去打工。

在法国,林语堂的工作是教中国劳工学习文化。为此,博学多才的林语堂特地自编了一套通俗易懂的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法国有了一点积蓄之后,他们又跑到生活成本更低的德国。在德国,林语堂恢复了学业。

1922年,林语堂用学分转换方式取得了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3年又取得了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

无论是在美国、法国,还是在德国,廖翠凤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和学业,经济上实在紧张时,她就变卖自己的嫁妆。直到林语堂即将取得博士学位,计划回国时,廖翠凤才敢怀孕。

1923年5月6日,廖翠凤在厦门生下了长女。后来,林语堂到北京任大学教授,生活才算安定下来。廖翠凤于1926年4月在北京生下了次女。

1927年到1936年,廖翠凤和林语堂住在上海。这段时间,他们在上海的富人区购置了一套花园洋房,从厨师、保姆到女仆、书童一应俱全,廖翠凤终于苦尽甘来,过上了阔太太生活。

在上海生活期间,廖翠凤知道林语堂在内心深处非常牵挂陈锦端,还特意在家里接待过陈锦端。因为她知道,陈锦端的到来,能帮丈夫了却一点儿心愿,却不会改变他们彼此的生活轨迹。

1931年,廖翠凤还生下了第三个女儿。

1936年之后,林语堂应邀到美国从事专职写作。

初到美国时,他们的生活成本要比在国内高得多。廖翠凤除了给林语堂雇了一个工作秘书之外,不敢再雇仆人,一切家务打理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她又全部承担了起来,实在忙不过来时,就雇个钟点工。

后来,林语堂写的书大卖,一家人靠书籍版税,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三个女儿也都长大成才。

在耶鲁大学做教授的二女儿林太乙最像林语堂,林太乙不但继承了父亲的才华,还继承了父亲的文风。三女儿林相如在香港大学生化系做主任兼教授,是一位科学家。

1966年,廖翠凤随林语堂回台湾居住,受到了当局及文化圈热烈欢迎。

后来,林语堂和廖翠凤在台北阳明山建了一座别墅居住,别墅的每个餐椅上都刻有林语堂亲自书写的一个“凤”字。由此可见林语堂对妻子的深情。

1969年,是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50周年。林语堂特地送给了妻子一枚精致的金质胸针,上面刻着“金玉缘”三个字。

林语堂晚年,经常画美人图。他画的美人都有着长长的头发,头发上别着一枚宽大的发卡。

当有人问起,为什么总是画这样的美人图时,林语堂笑笑说,陈锦端就曾这样打扮过。

再后来,林语堂的神智有些糊涂,但他仍然对陈锦端念念不忘。

有一天,当林语堂听人说陈锦端就住在厦门时,他眼睛一亮,随即挣扎着要起身,表示一定要前去探望。其实,彼时他早已经不能走路了。

对于林语堂念念不忘心中的白月光,廖翠凤并没有过多的纠结,她包容着他的情感,就好像天性喜欢规则严谨的她,包容着一向随性、烟不离手的林语堂在床上吸烟一样。

而林语堂年轻时,知道太太不喜欢被人说胖,他就经常夸妻子的鼻子长得立体又漂亮,一把年纪时,他还经常拥吻自己的妻子。

他们在相濡以沫中,共同生活了58年,同贫穷,共富贵,晚年还共同承受了长女自杀去世的痛苦。

1976年3月,林语堂死在香港二女儿家。廖翠凤把其灵柩运回台北,埋葬在自家庭院的后园。

0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