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罕见了!60-70年代的“知青下乡”,原来是这个样子

逝水的年华丫 2025-01-06 15:53:56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对于这句话一定非常熟悉。

在60-70年代,城市里的大学生、高中生,由于受过较好的教育,成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好青年。为了参与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建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量知青们下放到了农村。

如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上山下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有一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著名摄影家,他就是出生于1936年的翁乃强老师。由于他是报社的摄影记者,所以使用专业相机,拍摄了60-70年代的“知青下乡”罕见彩色照片。

1958年,大连獐子岛的女知青,由于掌握航海知识,她们捕捞的对虾打破当时的高产纪录。

知识青年们,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农村生产力,养的猪又高又壮。

书本上的力学、机械、建筑理论知识,终于派上了用场,知青们正在修建桥梁。

由于知青的到来,边远地区的粮食生产提升,大家越来越有干劲!

在广大知青的支援下,北大荒终于变成了“北大仓”,知青的动手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

河南温县有一个村庄叫作陈家沟,这里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人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还在发扬传承太极拳。

女青年们在农业生产之余,还充满热情地玩刺绣,做绣花鞋。

放下书本,拿起锄头、扁担和水桶,与农民们一起下地干活。

60-70年代,大多数知识青年都去“上山下乡”了,也有一部分提前回到城里参加工作。

那个年代的乡村,没有太多塑料和电子玩具,卖的都是一些传统手工制品。

北大荒的知青们,已经学会开拖拉机了,提前实现现代化机械种田。但六七十年代,大多数农村还在使用水牛、黄牛耕田。

谁说女子不如男?一位女青年在高压线上作业,脸上一点也不紧张。

在水利工地上,知青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并没有忘记思想学习。

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们,除了“上山下乡”外,也积极踊跃参军,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到70年代末,知青“上山下乡”渐渐成为历史,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

以上就是著名摄影家翁乃强老师镜头里,60-70年代的“知青下乡”彩色照片。那个年代过去很久了,但对于亲身参加过“上山下乡”的人来说,那一段经历永远不会忘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