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乒乓球比赛的朋友可能发现了,国乒这次在仁川冠军赛玩了波 "非主流" 操作 —— 王楚钦、孙颖莎这些顶流都没上场,结果一群 "不太眼熟" 的选手直接杀疯了。王艺迪和向鹏这俩 "编外人员" 不仅把冠军奖杯抱回家,还卷走了 58 万人民币奖金。连首轮就被淘汰的陈垣宇和薛飞,都能分到 3 万块 "安慰奖"。这让不少网友直呼:国乒到底藏了多少 "扫地僧"?他们的奖金真能过上好日子吗?
这些数字听起来不少,但跟明星选手比起来就差远了。王楚钦他们光代言费就能拿几百万,可这些非主力选手主要收入就靠比赛奖金。比如说向鹏,他这次拿的 29 万,可能相当于普通上班族五六年的工资,但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也就够买个厕所大小的房子。网友经常说:"国乒选手表面风光,其实都在‘搬砖’。"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比赛真的让我刮目相看。王艺迪打决赛的时候,决胜局连追 6 分,看得我手心直冒汗。向鹏更夸张,19 岁的小伙子连赢 5 个外国高手,尤其是把雨果和弗朗西斯卡都斩落马下,简直是 "00 后整顿职场" 的典范。还有陈幸同,虽然输给王艺迪拿了亚军,但半决赛把张本美和打得没脾气,直接让日本媒体破防删帖,这波操作太解气了。
国乒为啥总能源源不断出人才呢?我觉得吧,他们的青训体系就像个 "造星工厂"。从省队到国家队,层层筛选,11 岁就能进国青队集训。听说向鹏 13 岁进队的时候,每天要挥拍 5000 次,教练都被他练得想退休。再加上现在科技发达,用 AI 机器人模拟对手发球,用传感器分析动作,训练就像打游戏开外挂。
但非主力选手的日子也不好过。像蒯曼输给张本美和后,好多人在网上骂她,可她才 20 岁啊,未来还有机会。林高远输球后被喊 "内战王",但他悄悄给粉丝发红包,这情商真高。最惨的是陈垣宇和薛飞,首轮出局后一个躲在酒店哭,一个摔拍子,不过教练组连夜给他们做心理辅导,这团队真没话说。
现在问题来了,这些非主力选手要怎么才能成为下一个马龙、丁宁呢?除了自己努力,可能还需要更多机会。比如说这次比赛,主力没上,他们才有机会证明自己。但平时大赛名额有限,很多选手只能当陪练。网友经常开玩笑说:"国乒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缺的是舞台。"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国乒这些年轻选手,谁最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世界冠军?是这次夺冠的向鹏,还是输球后偷偷加练的蒯曼?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