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最后十年:结局已经注定,所有自救行动,注定徒劳无功

开心的李鬼 2024-10-18 09:22:05

和珅在乾隆朝,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是一位乾隆帝最可信赖的的股肱之臣。

但花无百日红,伴随乾隆皇帝的离去,曾经曾经风光无限的和珅,但最后却自救无解,落得个自缢身亡的下场,令后人唏嘘不已。

其实翻看和珅最后的那10年的历史,他的结局实际上早已经是注定,无论怎么做都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从权力的巅峰走向悲剧。

一、和珅不被颙琰认可

和珅聪明机灵,没有办不好的事情,还能揣摩皇帝的心思,对乾隆皇帝而言,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才,有这样的人留在身边,自己自然是舒心不已,也少了很多处理政事的烦恼。

可对皇太子颙琰而言却并非如此,在他眼中和珅不是国之栋梁,反而是国家的蛀虫,在朝廷上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只想一家独大。

颙琰想要除掉和珅的心,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乾隆还没有退居幕后时,他就已经表达出内心的不满,在书中暗示和珅是大清朝奸臣,也是帝国中最大的贪官。

但颙琰知道想要除掉和珅不可操之过急,应该从长计议,在这一条道路上有重重的障碍,最大的障碍不是和珅背后的势力,而是宠爱和珅的乾隆皇帝。

和珅能有今天的地位,一切都是靠乾隆皇帝的宠爱,乾隆皇帝明知道和珅贪污腐败成性,却始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给予太多的处罚,这才导致和珅如此为所欲为。

和珅也并不是蠢人,他知道一旦乾隆皇帝退居幕后,自己想要保全性命都难如登天,唯一的机会是和皇族成为亲家,起码还能保全子孙后代的一世平安。

为了能够达成目的,和珅的儿子娶了一位公主为妻,实现了和皇族的联姻,同时他还不断向颙琰献媚,希望对方能够放他一马,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甚至还拿出价值连城的玉如意送给颙琰。

但颙琰不是乾隆皇帝,早已将和珅当成眼中钉,肉中刺,暗暗发誓,不将其铲除,誓不罢休,对和珅手中价值连城的玉如意不屑一顾。

这让和珅害怕至极,只能选择继续依附在乾隆皇帝的身边,更希望他能够更换太子的人选,让颙琰没有登上皇位的机会。

二、和珅走到今天一切是咎由自取

在和珅得知嘉庆将成为下一任帝王时,便立刻开始了垂死挣扎,甚至做了很多荒唐之事。

他向乾隆皇帝举报嘉庆和自己的老师在私底下拉帮结派,意图架空乾隆帝,嘉庆得知之后自然对和珅是更加痛恨,可惜自己羽翼未满,只能选择韬光养晦,等待掌握大权的那一天到来。

和珅从颙琰的身上没有找到太多的破绽,就只能选择从他手下人身上下手,在巧妙的布置之下,他把嘉庆身边多个心腹都拉拢到自己门下。

从今以后无论颙琰做什么,全部都会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和珅希望可以借此早一步得知对方的心思,能够防患于未然。

在那一段时间,嘉庆今天做了什么事,吃了什么食物,都会如实的传到和珅那边,可惜这些方法都无法扳倒嘉庆,他依旧是乾隆帝中意的皇太子。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和珅哭的是两眼红肿,他不仅是伤心于乾隆皇帝的离开,更是担心自己接下来的命运。

但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嘉庆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必须拿一个人祭旗,而和珅恰恰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

嘉庆帝从这一天开始,使出雷霆手段准备扳倒和珅,为此还将自己的老师调入到京城。

在所有事情安排就绪后,嘉庆免去了和珅所有职衔,让其归家思过,并派重兵看守和府,这让和珅以及党羽无计可施,如同过着软禁般的生活。

在和珅的被囚禁府中的同时,嘉庆帝开始搜集和珅的罪证,并要求大臣们弹劾和珅,最终和珅被定了20多条罪行,并且没收了全部家产,据说从和珅家中,搜出的财务,居然是当时清王朝几年的财政收入之和。

在皇权的打压之下,和珅没有任何反击的机会,只能听任嘉庆帝的处罚,不久,和珅便被“赐自裁”,一代权臣,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和珅在位几十年,深受乾隆帝的宠爱,也培养了不少私人势力,但这些人在嘉庆帝对和珅动手的时候,居然没有做一点反抗,可见,嘉庆帝确实是有帝王的气派,在短时间内就扭转政局,让其在朝堂上彻底失去了地位。

在去除和珅之后,嘉庆帝并没有放松对朝局的把控,毕竟和珅在任多年,依附他的官员人数也十分庞大,这些人该如何处置呢?这也是嘉庆帝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和珅有关系的官吏,大大小小数千人,更是遍布朝廷不同的岗位上,如果将他们全部处罚,不仅可能使国家政治体制出现大问题,甚至有可能引起内乱,为此嘉庆帝采用了一种折中的稳妥办法。

他发布了一道上谕,大概意思就是由于以前和珅管的部门太多了,朝中大小官员基本上都跟和珅有来往,如果搞株连事就大发了,因此以前的事情就不追究了,看你们接下来的表现。

果然在看到这道御旨后,和珅的党羽立马就纷纷的转向,立马选择检举和珅,不断地给嘉庆帝表忠心,希望可以得到嘉庆皇帝的认可,免除家人受到责难。

其实,这也是嘉庆帝的无奈之举,他明知道这些人很多依旧是国家蟊贼,但乾隆朝数十年的问题,不是他一朝一夕都能解决的,为此他才不得不采用惩罚首恶,余者宽松处理的办法,这也为后来清王朝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