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胡之乱到元清入主中原,都是在为司马懿的“倒行逆施”还债!

楚风文史 2025-02-10 01:50:3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司马懿,三国时代的顶级谋士,凭借一手阴狠的权谋篡夺曹魏江山,建立了晋朝。

看似赢麻了,可后人却说,五胡乱华、元清入主中原,都是在替他还债。这话怎么讲?

晋朝短短几十年就被胡人踏平,中原从此陷入动乱,汉族政权千年难稳,这跟司马懿有什么关系?他到底做了什么,让历史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公孙家族的崛起

说起东北的历史地位,可不是一般的重要。早在商周时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就已经有了不少的汉人足迹。

当时,许多先民慕名东北的富饶资源,纷纷举家迁徙,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虽然条件艰苦,但凭借着勤劳智慧,他们很快就在东北站稳了脚跟,开创了当地汉人开发的先河。

春秋时期,燕国的统治者们更是对东北垂涎三尺。他们深知这里不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

为了将东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燕国不惜派出大将秦开,率领大军一路征战,所向披靡。

最终,燕国的疆土不仅扩张了数倍,而且还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遥远的朝鲜半岛。

到了汉朝,东北地区的重要性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时,这里不仅成为了帝国的重要粮仓,而且还是汉朝北部边疆的重要屏障。

为了加强对东北的管控,汉朝在这里设置了五个郡,派驻了大量的官吏和军队。

据史料记载,仅汉族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万。要知道,在当时全国总人口也不过六千万左右,东北地区能占据如此大的比重,足以说明其在汉朝的战略地位之重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东北地区也不例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叫公孙度的人被任命为辽东太守。这位太守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他上任后,立刻就展现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

面对当地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公孙度沉着应对,先后打击了不少地方割据势力,又收拾了为祸一方的异族部落,很快就让东北地区恢复了往日的安定。

在他的治理下,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更是一位让人刮目相看的人物。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雄才大略,而且还在军事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当时,高句丽国势力正盛,屡屡侵扰东北边境。公孙康临危受命,率军出征,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最终将高句丽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而且,他还趁势在朝鲜半岛上设置了带方郡,进一步扩大了东北汉人的势力范围。

到了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这一代,公孙家族的实力更是达到了巅峰。

公孙渊不仅继承了祖辈的基业,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先是自封燕王,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政权。

接着,又与南方的孙吴政权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北方的曹魏势力。在他们的治理下,东北地区的汉人势力空前的强大,各路异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狠人司马懿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公孙氏的辉煌终究还是走到了尽头。公孙渊虽然雄才大略,却也并非全无弱点。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他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

不仅拒绝向曹魏称臣,还一度想要独立建国,彻底摆脱中原王朝的控制。这样的举动,无疑是与曹魏政权彻底撕破了脸。

曹魏皇帝曹叡闻讯勃然大怒,立刻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大将司马懿,要去讨伐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藩王。

说起这位司马懿,那可是三国时期鼎鼎大名的军事家。他用兵如神,善于谋略,而且行事又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有他带兵出征,曹魏皇帝自然是十拿九稳。

公元238年,司马懿率领大军一路西征,很快就抵达了公孙渊的大本营襄平城下。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公孙渊虽然也想负隅顽抗,但双方实力悬殊实在太大。

经过一番激烈的攻坚战,襄平城终究还是被攻破了。公孙渊本人也不得不弃城而逃,四处流亡。

按理说,平定了叛乱就应该罢兵收军了。但司马懿却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他竟然下令,将襄平城内所有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部格杀勿论,整整屠戮了七千余人。

更为可怕的是,他还将城内所有的百姓,三十多万人全都驱赶到了内地。

这种做法,无异于斩草除根,彻彻底底的断绝了东北汉人的势力。从此以后,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一支足以和中原政权抗衡的力量了。

异族的崛起

司马懿可能觉得自己很聪明,把东北清空了,就没人能在这里搞事情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相反,他的举动反而给了异族可乘之机,让东北的战略形势急转直下。

原本东北的汉人军民就像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壁铜墙,将这片土地牢牢的控制在中原王朝的手中。

他们不仅能够源源不断的为国家输送兵员和物资,而且还能起到防患未然的作用,将北方的游牧部族阻挡在东北之外。

可是现在,这道铜墙铁壁忽然就被司马懿一手拆毁了。异族部落岂能错失这样的良机?

果不其然,高句丽很快就瞅准时机,趁虚而入,将整个辽东地区尽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不仅如此,鲜卑、契丹、室韦等游牧部族也纷纷向东北地区渗透,他们或联合,或征战,迅速的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没有了汉人政权的制衡,这些异族在东北的威势一时间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即便是在久远的隋唐时期,东北依然是这些部族的天下,汉人已经完全沦为了他们的附庸。

一千四百年的遗憾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不为司马懿的决策而叹息。

他的那一刀,不仅断送了东北汉人政权的基业,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片土地此后一千四百年的命运。

隋朝的杨坚、杨广都曾经想要收复东北,将这片失地重新纳入中原的版图。然而,经过了数次征战,他们最终都铩羽而归,未能如愿。

倒是到了唐朝,这里曾一度为我所有。可惜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十年,东北又重新落入了异族之手。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异族越发的强大,频频南下侵扰,给中原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到了宋朝和明朝,东北更是成了令人头疼不已的难题。游牧部族在这里不断壮大,他们骄兵悍将,所向披靡,却又不受中原政权节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宋、明两朝都曾多次派兵北上征讨,却从未能取得成果。反而在很多时候,他们还要屈尊纳贡,以求得暂时的苟安。

元朝和清朝的崛起,更是给这种局面推波助澜。虽然严格意义上说,元、清和东北的游牧部族并非一路。

但不可否认,蒙古铁骑和八旗子弟,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东北。没有东北地区的兵员输送,他们也断然没有那么多的本钱,去入主中原。

直到清朝统一中国,东北才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之中。但这中间错过的一千多年,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太多遗憾。

《——【·结语·】——》

从襄平城的一场屠杀,到一千四百年的民族更迭,这段历史让人唏嘘不已。

司马懿或许不会想到,他的一个决定,竟会在历史中激起如此巨大的涟漪。

这也许就是历史最有意思的地方,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可能会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史记》《晋书》《隋书》等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