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黑云遍布沉沉压在日本岛国上空,一轮又一轮的炮火炸弹从云端留下圆盘似的巨坑,轰炸机呼啸盘旋,硝烟四起,城镇内几乎没有一处留有原样的房屋……
对许多日本百姓而言,这一年,是独属于他们的世界末日。
美军轰炸机毫不留情,在指挥官柯蒂斯·李梅少将的带领下,不仅将边缘城市,更是把其首都东京大约2.56平方千米的领地焚烧成灰烬。
将近二十六万七千一百七十一幢建筑化为土坯,街道尸体横行,被死神勾走的惨叫比曾经在广岛丧生原子弹之下的还要多。
而这一系列惨状,竟仅仅只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一次反击,是对日本法西斯一次疯狂的“复仇”。
在如此惨绝人寰的强烈打压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对着死寂的城市全方位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
有人说,不论日本战败的结局,但带给日本本土百姓的伤亡会不会太过惨烈?
其实造成这样的结果,还得从当初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说起。
战争导火索,偷袭珍珠港记忆在四年前逐渐重叠,四年前的12月7日凌晨,风平浪静的云层中暗流涌动,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褪去黑夜隐形的外壳,犹如猛兽扑食突然在夏威夷珍珠港上空现形。
两秒后,数颗穿甲炸弹从天而降,精准砸在美军的战列舰上,并向其巡洋舰发射鱼雷。
沉睡中的美国士兵仿佛经历了场骤然降临的噩梦,对于日本这次突如其来的袭击,美军毫无防备,他们从震耳的声响和剧痛中苏醒过来,仓促到只能用被子裹紧自己以防卫日军的攻击。
轰炸持续了整整九十分钟,结束后,整片海域上漂浮的全是船舰的铁皮残骸。
据统计,此次袭击,日本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得四分五裂,约有188架飞机沉入海底,其余普通船只和建筑的损失则更多。
2400名美国士兵牺牲,1250人受伤,幸存的美军久久无法抚平心情,将袭击的震惊和同伴逝去的伤痛上报给国家政府,一时间,引起无数美国人民长久的默哀和悲愤。
可以说,日本此次“偷袭珍珠港”事件是在战争过程中给美国造成损失较为惨重的一次,也算得上一封直接递交给美国的“宣战书”。
遭遇空袭的第二天,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便针对此次牺牲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
这是在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过后,第一次有另外的国家对美国势力进行攻击。
美国作为兵力强盛的大国,自然将珍珠港战役定义为一场日本对自身实力的挑衅,而战役失败则更是意味着国家的尊严和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故几日后,因日本法西斯首先发起了攻击,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分别向美国宣战,美国自然毫不畏惧,以强大的实力作基础,给予了宣战回应。
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称“二战”,正式拉开序幕。
那究竟为什么,日本甘愿承担如此风险去成为战争的导火索呢?
开荒劈地,强夺势力有句俗话说的好“每一场战争的起因都是由于利益资源的不断冲撞”。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势力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日本和德国不满足现状,为了谋取到更丰富的好处和资源,不惜发动战争。
中国有大量的人口,广袤的土地,对于日本这个以岛屿为形式生存的国家来说可谓一个难以抑制的诱惑。
中国是他的首要目标,所以费尽心血地策划战略,去挑战一个与本国军事实力差距甚大的超级强国,无疑令人匪夷所思。
要知道,日本极其清楚,一但偷袭了珍珠港损伤了美军利益,必然会得到美国的武装报复,这和自愿脱了鞋入火坑简直毫无区别。
难道日本专愿自讨苦吃?其实并不然,日本之所以冒着风险去挑战美国的权威是为了其主要资源——石油。
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日本可以说是“用尽其材”,凡是中国本土有用的东西通通卷回日本。
这其中就包括一样重中之重的资源:石油。
工业的发展需要石油的参与,二战前后,正是各个国家大力建设工业的鼎盛时期。
但日本四面环海,石油匮乏,甚至90%都依靠外来进口,并且如果要自己进行石油采摘,是十分困难的。
于是,日本便选择用侵略的方式去获得他国的石油资源。
1939年,“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自日本政府孕育而生,不过在“北上”时,和苏联的“诺门坎战役”,日军惨败没有捞到零星半点的好处。
只好将力量转移至“南下”战略,可碍于南方存在美国和英国的殖民地,日本被前后矛盾夹击在中间,一时进也不是,退也不行。
这时,德国领头联合日本与德国对英国发动了一次“海狮行动”,一看有了德国在后撑腰,日本也放心大胆地从英国那里“薅羊毛”。
却恰好触犯了英美两国的利益,于是美国当即禁止对日本的石油出口,将日本的后路断了个干干净净,大大削弱了日本的军事力量。
眼看侵略脚步因石油停滞不前,战略计划即将告终,日本便作了个疯狂的决定。
企图偷袭珍珠港,展现其军事实力,试着让美国作出让步。
哪里想到,由疯狂代替理智的行为不仅没达到预料的结果,反而撞上了硬茬,美国毫不退让并且直接进行了宣战。
自此,一场由日本法西斯最终点燃的资源争夺战打响了。
打响复仇战,九月炸东京后世曾有人认为美国参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为了给珍珠港复仇,挽回日本搜刮的潜在利益。
在整个太平洋战场,因为日本的偷袭,美军牺牲的人数高达十几万,作为当时军事实力第一的超级大国,无疑在打他们的脸,自然无法咽下这口气。
起先,美国为了报“珍珠港之仇”,于3月9日,派出16架B-25轰炸机围绕东京附近的工厂和军事基地投下炸弹。
不过仅为象征性的试探,并没有详细有力的战略部署,况且那时候,美国“在空”建设并未完善,想立即对日本采取极其强硬的打击还没有足够的条件。
随着美军对轰炸机的不断升级,两年后,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成功问世,时速高达快如闪电,飞行能超越万米之高,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且比之前的B-25式轰炸机装载空间更甚,能装备足足9000公斤的炸弹。
届于那时,美国在陆还没有合适的空军基地,因此,1944年6月15日,68架B-29从中国成都起飞,对日本的八幡钢铁厂进行轰炸。
很可惜,由于战略和技术的不熟练,导致仅有47架命中目标,4架未能成功起飞,4架坠毁,6架由于机器故障在途中就丢弃了准备投掷的炸弹,未能给钢铁厂带去实质性的破坏。
届时,从中国出发会面临弹药补给的问题,所以必须减少装载的弹药和燃料熟练。
等到美军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后,美国拥有了自己且针对轰炸日本地理位置较为合适的基地后,持续九个月的轰炸由此展开。
同年11月到1945年8月,美国空军对日本98座城市实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
虽然使日本大部分房屋夷为废墟,人数伤亡惨重,但美军未能达到破坏其军事工厂的目的,还给日本留有反击的余力。
主要因为这是美国对东亚地区的第一次轰炸,采用的是夜间地毯式燃烧弹轰炸,而日本的天气和其星罗棋盘分散布局的小作坊建设导致美军无法进行精准瞄准,破坏力没达到理想效果。
直到一名少将的出现,才真正将美国的“复仇”落到实处。
战略调整,李梅火攻前有中国诸葛火烧赤壁,后有美军火攻东京。
战略不当导致美国对东京长达九个月的连续轰炸未能达成打垮日本军事势力的目的。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将上位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部署了“燃烧弹空袭”战略。
一颗颗宛如陨石的燃烧弹在半空降落时就已然形成一片火海,美国派出174架B-29轰炸机首先在东京试探性地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
没想到,居然径直将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土地建筑焚烧殆尽。
于是,这让李梅确实了“火攻”战略的可能,经他部署,在下次任务中,拆除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和弹药,减轻B-29重量的同时,携带更多燃烧弹。
1945年3月9日夜晚,数达334架B-29从关东狂兽一般“轰隆隆”地直直扑向东京。
没有进行任何特定的编队,而采用前面的轰炸引导机先炸过后,一排接一排的轮番轰炸形式。
当晚,2000余吨燃烧弹犹如死神,瞬间卷走了83793人实际可能超过九万人的生命,还有10万人被烧成重伤,其余更多不计其数的日本居民无家可归。
次日,美国又派出334架B-29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发,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了2小时的轰炸,每架飞机六至八吨的燃料近乎要将日本的骨骸馋食干净。
惨叫被火海淹没,尘烟热浪成功将日本企图反抗的最后一口气扼杀在摇篮里。
对比日本的惨状,美军的将牺牲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内,轰炸结束后,派出的B-29轰炸机仅有9架被击落,5架负重伤在海面迫降,其余42架受伤轰炸机和其余的均安全返回基地。
结果李梅少将上任后对东京施行的轰炸几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非核武空袭,破坏力甚至可以和后来的原子弹爆炸相比,据相关资料显示,日本在空袭过后甚至光是处理尸体就花费了整整二十五天。
李梅的部署,成功让日本各大城市都未能幸免,大量居民逃亡农村,工厂变成废墟,工业经济等发展顷刻停滞,日本的战时经济直接陷入瘫痪,且成为二战期间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
东京大轰炸使日本考虑停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至今,这段经历仍然是日本历史上一场不可磨灭的噩梦,许多人仍旧无法忘怀“李梅火攻”所带来的伤害。
结语有人说,美国对日本无辜的居民实行无选择性的轰炸,夺取数万人的性命是道德的沦丧。
就连李梅少将本人后来也承认,如果二战美国战败,那么他肯定会被控犯下战争罪行,加上日本先前本就对中国实行过“重庆大轰炸”、“成都大轰炸”等,因此美国制造的“东京大轰炸”所受道德谴责就没有想象中的多……
战争本就残酷,其实遭受到实质伤害的多数为平民百姓,建设和发展国家应采用更加和平的方式,天下大同,只有和平交流的发展才真正能够推动国家多元化的进步。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