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橘罐头
编辑 | 青橘罐头
前言
在中国市场,有不少国外的商超深深扎根于我国消费市场,尤其是像沃尔玛这样的知名超市、
然而一场罕见的约谈,将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推向风口浪尖。
3月11日晚,据知情人士爆料,商务部紧急约谈沃尔玛中国区高管,此事或许严重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
那么这家曾经叱咤零售业的巨头,为何在中国市场陷入如此困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约谈可能只是开始......
沃尔玛在中国狂吸金
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最新发布的自然年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业绩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重增长。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其在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密不可分,其中国区业务在本财年已创造了约10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而在中国市场,沃尔玛的增长主要依靠两大业务板块:会员制商超和线上零售。
其中山姆会员店凭借独特的经营模式在中国高端零售市场异军突起,成功吸引了大量中产阶级消费者。
其旗下的山姆会员店成绩斐然,迄今已开设50家门店,会员数量达6万之众,收入增幅更是超过30%。
然而山姆的成功并不能完全弥补沃尔玛大卖场的颓势,从整体财务数据来看,虽然中国区净销售额呈现增长态势,但这主要得益于山姆的贡献。
山姆会员店所采用的会员制模式极具战略眼光,消费者欲享受其商品与服务,需先行支付会员费。
这种模式不仅帮助企业锁定了高购买力人群,还通过预收会员费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自然也被称为是“中产收割机”。
山姆会员店全方位打造购物渠道,涵盖实体店、专属APP、快递配送等。借此为会员提供便捷消费体验,进而提升客户粘性。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赚了不少钱的外国企业,却还想不断的压榨我国消费者和企业,被我国商务部约谈。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沃尔玛究竟又做了什么?
坑中国企业消费者被约谈
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约谈沃尔玛中国区高管,这场罕见的约谈,将这家全球零售巨头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约谈的导火索,是沃尔玛近期要求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的争议行为。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家零售巨头正在要求其中国供应商大幅下调产品价格,这一做法背后的意图值得深思。
分析显示沃尔玛此举实际上是在试图规避美国政府新一轮对华关税政策带来的成本压力,企图将这部分额外支出转嫁给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可以说这与特朗普首次执政时期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毕竟那个时候“关税”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美国民众来承担的。
毕竟是美国首先开始的贸易战争,违反贸易规定的增加关税。
回顾2018年的数据,当时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钢铁、铝制品以及太阳能面板等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最终导致美国本土消费者每月额外支出14亿美元。
可以说那轮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主要由美国国内市场承担。
然而此次沃尔玛的要求愈发苛刻。其不但期望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竟然还要求他们以低于成本线的价格供货。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在强迫中国企业承受不合理的经营压力。
对此中国制造业界人士明确宣称,鉴于当前原材料、人工等成本要素,企业全然没有降价的空间用以消化美方加征的关税。
这种观点在各大社交平台获得广泛共鸣,许多网民对沃尔玛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
除此之外,沃尔玛的这种做法不仅缺乏商业伦理,更可能涉嫌违反合同法律。
沃尔玛已经辉煌不再
实际上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处境早已不复往日辉煌,数据显示其门店数量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从2020财年的412家降至2024财年的296家,短短几年间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像是温州、成都、福州、佛山等地相继传出结业消息,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门店也开始停业整顿。
可以说这种收缩态势与中国零售市场的整体繁荣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变化最快、竞争最激烈、数字化程度最高的零售市场,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沃尔玛选择通过压榨供应商来维持利润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沃尔玛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度高达60%,这意味着如果供应商选择集体抵制,沃尔玛的全球供应链都将面临严重冲击。
更重要的是,中国供应商早已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代工厂,他们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和广泛的客户网络。
而这次商务部约谈释放了明确信号,中国市场欢迎公平竞争,但绝不接受不合理的市场行为。
对沃尔玛而言,与其将宝贵的精力用于压榨供应商,不如思考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重塑竞争优势。
毕竟在这个全球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于企业如何选择。
市场竞争态势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本土零售商如永辉、盒马等不断创新经营模式,胖东来更是以独特的企业文化赢得口碑。
这些竞争对手不仅了解本土市场,更懂得如何与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
读特新闻2024-11-21——沃尔玛中国一年吸金1000亿元,“亲儿子”山姆占首功?|资本视界
央视网2025-03-12——商务部等部门约谈沃尔玛
南方都市报2025-02-09——沃尔玛又一家门店公告将闭店!多位员工:商场改造完尽快返场